幼儿绘画投射中的父亲形象分析

2017-06-08 11:09朱德峰曹春霞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朱德峰++++曹春霞

摘 要: 父亲形象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特别是孩子3—6岁阶段,也是孩子俄狄浦斯情节时期,对孩子的性别认同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以往有关父亲角色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主要是对父亲形象自身的研究,缺乏从幼儿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绘画投射法和访谈法,以大班幼儿为对象,对孩子心目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父亲角色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对不同性别的幼儿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父亲 父亲角色 幼儿绘画投射

1.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家庭中,父亲往往需要在外面不停劳碌,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由母亲或者家里的长者承担。如今很多学者都在提倡亲子教育,希望父亲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一些临床医师和应用心理学工作者都从不同角度论证父亲角色的意义,警惕人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一直以来所做的努力都显得有些无力,因为这种影响往往是潜在的,很难具体地衡量。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孟馥在论述父亲角色时,对男孩和女孩进行了不同意义的阐述,从婴儿期到学龄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1]。但这种论述体现得更多的是从成人角度的理解与思辨,对于孩子内心怎么影响很难具体化。

雷鸣、吕建国在“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中,采用投射技术分析学龄期孩子的家庭状况,为分析孩子的内心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2]。但是其研究主要突出了家庭的关系和绘画本身的具体分析,只是对于个别家庭和一些特殊的儿童进行研究。

在国外,相关投射技术的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则显得更丰富,其涉及的范围和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工具更多种多样。诸如本文研究方法就是借鉴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ennifer Sumsion的研究方法,采用绘画和访谈相结合,对幼儿描述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幼儿不同性别之间的绘画投射结果的横向比较,同时结合幼儿绘画所反映的内心活动,证实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真正意义[3]。

1.1绘画投射

绘画投射即绘画投射测验,它是一种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采用的实验手段。Frank认为,投射技术(projective technique)能够唤醒被试内心世界或人格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中投射出被试内心的需要、愿望甚至整个世界,并进一步认为,当人们试图弄清楚一个含糊不清的刺激时,他们对刺激的解释反映了他们的需要、情绪、经验、以前的情况和思维过程(Frank 1939)[4]。除此之外,由于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较弱,由此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图画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

1.2关于父亲形象

在中国文化中,父亲的角色和父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父亲历来是孩子们的崇拜对象,他们伟岸的身躯,是儿女们挺立的形象榜样;他们坚毅的意志,是孩子们奋勇前行的动力。父亲形象被认为是影响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关键人物(Key person)。

2.研究过程

2.1对象的选择

以扬州大学附属的三所幼儿园大班(5-6岁)幼儿为总体,随机抽取九个班的270名幼儿,其中男孩141名,女孩129名。

样本一:绘画测验,以所有抽样幼儿为对象。即270名幼儿,男141名,女129名。

样本二:访谈对象,每组随机选择一人,每班10名,共计90名(男45名,女45名)。

2.2测验程序

幼儿进行绘画之前由本班教师对幼儿进行一次集体性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述绘画的要求。绘画的主题“我和爸爸”。时间没有具体的要求,让幼儿能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之间是保持自由独立的。在绘画结束以后,要求每一个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也就是专门的测试人员)。在幼儿递交作品之后,测试人员及时随机选择幼儿进行绘画内容的访谈。在进行访谈的时候,测试人员彼此是保持独立的,这样可以保持幼儿之间相互不受到影响。而且访谈题目是统一的,在进行实验之前,对主试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保证访谈的一致性。

2.3测验和访谈分析要点

2.3.1绘画测验分析要点

基于肯尼迪克家庭会话分析要点和雷鸣、吕建国等研究,绘画中对父亲形象主要分析以下方面:父亲形象整体清晰性(具有成年男子的某些特征)、所处的位置(是否处于画面的边缘)、形象的大小(以幼儿自身形象的大小为参照)、与自己形象的距离(是否有身体接触)、表情特征(微笑、沉默、不开心)、身体形状(身体躯干处理成的几何图形)、活动场所等。

2.3.2幼儿访谈题目

主要从幼儿绘画目的理解的测试、与父亲日常活动统计、对父亲能力的认可及父亲的认同感等四个方面共八个问题展开。

2.4统计方法

本研究绘画测试部分采用提前的划分进行归类统计,分析主要采用spss13.0。对于访谈题目,由于采用半封闭形式进行要点记录,也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投射性绘画测验的结果

根据本研究的分析要点结合实际进一步调整,通过分类统计归纳整理的结果(见表1、表2)。

表1 父亲形象要素分类统计

注:*p<0.05 **p<0.01

就表1看,第一从幼儿绘画中父亲形象的整体清晰性上来说,有78.7%的男孩对于父亲形象的描绘十分清楚,女孩只有46.5%,并未过半数。通过分析其差异性水平不难看出p<0.01,差异显著。可见男孩对于父亲形象的整体认识明显优于女孩。大班孩子对于父亲形象形成了清晰认识的占到约63.5%。

第二,從构图看,幼儿会由于不同的心理暗示把父亲形象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对于父亲形象在画面上占的空间大小也是孩子内心的重要写照。分类统计发现幼儿把爸爸画在图的边缘、父亲的形象明显比自己还小来看,男孩仅有2.1%左右,女孩却超过了30%以上,差异显著。女孩子会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五颜六色的服饰上而不由自主地把爸爸“冷落”在一个角落。

第三,大班幼儿学会画人像后,多数都会认知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身体躯干,如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在分类统计中发现:男孩对于父亲身体多采用较为规则的长方形或椭圆形,仅有9.9%采用简单的梯形,处理得像条裙子。但是女孩有42.6%的把父亲的身体处理为简单梯形,并且和自己的衣服并没有明显差别。由此可见,男孩与女孩对于性别区分和父亲性别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p<0.01)。

第四,从绘画中自我形象与父亲的关系来看,在绘画与爸爸手拉手或身体接触的统计中发现,男孩为43.3%,女孩为26.4%,(p<0.01)差异明显。可见对于幼儿的俄狄浦斯情节时期,这种画面反应并不完全符合,明显感觉男孩对于父亲的依赖更强烈。对于父亲角色对于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必要的。

第五,通过统计父亲微笑的表情说明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心目中爸爸都应该是一个开心、带给自己快乐的形象。

表2 绘画表现的活动场所

注:*p<0.05 **p<0.01

根据幼儿绘画所表现的场景主要表现为家中和户外。画面中幼儿和爸爸在家中游戏的,男孩为20.6%而女孩为9.3%,户外场景中就场所而言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家庭活动中,由于父亲的娱乐活动影响,如下棋、打球等,对男孩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户外幼儿基本都是以游戏为主,女孩多为放风筝、郊游、捉蝴蝶等,而男孩多为体育游戏、钓鱼等,活动种类较女孩多一些。

3.2幼儿访谈结果

首先幼儿明确自己的绘画目的,达到绘画要求的达99%,访谈所有孩子基本完整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这有力地保证了绘画的有效性。在问到自己的爸爸是否勇敢、本领是否很大时,95.5%的孩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并且男孩与女孩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当问及“你认为妈妈和爸爸谁对你更凶一些(经常发火)?”时,有68.8%的孩子回答是妈妈。有些孩子也有说不知道的,但相对来说,认为爸爸凶一些的孩子少一些。这主要与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有关,在多数家庭中孩子主要由妈妈陪伴。

谈到是否喜欢爸爸,为什么时,只有两位孩子说不喜欢爸爸。第一个小朋友说爸爸喜欢打人,因为前天晚上可能刚刚打了他。另外一个孩子谈到不喜欢爸爸的原因是爸爸经常向妈妈发火,不喜欢和自己玩等。多数幼儿在谈到爸爸时都是很自豪的,觉得自己的爸爸很神秘、能够一起玩很多不同的游戏,力气很大,本领也很大,等等。可见,父亲良好的形象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它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情绪,而且对孩子的性格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4.讨论

4.1父亲角色对幼儿的影响直接而深刻

从幼儿绘画中父亲的形象特征、游戏的场景反映出,幼儿对父亲充满着依恋,同时反映出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及充当的角色。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爸爸是一个很好的玩伴,近80%的孩子描绘的是与爸爸的户外活动。在访谈中,很多孩子说到爸爸没时间,总是下班很晚。有几个孩子提到只要自己和爸爸一起看电视也觉得很开心。可见,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确实很重要。许多幼儿在回答为什么喜欢爸爸时,都是觉得爸爸很神秘。之所以神秘是因为:第一,爸爸经常会带自己玩一些稀奇的东西,会让自己学到一些从其他人那里不易学到的东西。第二,不了解自己的爸爸,接触的时间少等原因造成的生疏感。通过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父亲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4.2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父亲的角色认同有差异

通过投射测验,反映出男女幼儿对于父亲的角色认同、性别区分、关注程度是有差别的。综合来看,通过绘画中幼儿的构图、特征的描绘、画面的空间比例、距离等发现男孩子对于父亲的认识比女孩子要清晰,空间距离较近。可见男孩子对于自己的角色认同感通过父亲得以体现。访谈中对于父亲的形象,男孩更多的是出于崇拜和能力的模仿,而女孩子更多的是从兴趣性、游戏性出发。对于父亲角色的认同感可以从幼儿绘画中明显感觉到,因为男孩子眼中的父亲往往充满力量,与自我形象会有意识地区分,虽然所属同性别。但是对于女孩绘画中很多幼儿仅仅从头发上区分,很多像是同伴,意识不到父亲作为成人应该具有的特征。

4.3父亲对不同性别的幼儿影响同样重要

这一年龄段孩子对于父亲的依赖性会有变化,特别是男孩子。这一时期孩子会有“俄狄浦斯情节”,会对异性父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但通过投射实验我们发现这种依恋并不明显,相反男孩子对父亲会有更多的认同和崇拜。这一时期,特别是大班幼儿,父亲对于他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父亲可以成为他们很好的学习对象。

4.4绘画中色彩分析不明显

由于幼儿用色的复杂性和色彩感觉的科学性研究并不成熟,因此本研究中虽然让幼儿进行了丰富的用色,但统计结果中并未分析也是研究需要深入之处。

参考文献:

[1]岩萍,孟馥.父亲角色:男人成长的重要资源[J].幼儿教育导读,2008(9).

[2]雷鸣,吕建国.运用投射技术解读学龄儿童的家庭功能状况——投射性绘画测验的案例解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3).

[3]Jennifer Sumsion. 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sues and case study[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5,20(1):109-123.

[4]嚴文华.心理画外音[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3: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