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夏
摘 要: 在璀璨的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古诗文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独树一帜。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感受诗境;嚼字品词,体悟诗意;吟句读诗,品味诗情;拓展活动,再现诗意,化深为浅,体味古诗文意境美。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 古典诗文 教学方法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有很大比例,所以小学古诗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在教学中如何把古诗教活、教好呢?
一、创设诗歌情境,感受诗歌意境美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特点,教师要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巧妙的课堂设计、丰富的语音,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1.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创设情境:小学生最喜欢看图画,从简单明了的图画中直观地了解古诗文的内容。如教学《锄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烈日下老农锄地的画面,讲讲中午太阳当头照时的情景,并结合现实生活中农民劳动的场景,让体会烈日下劳动的感受,想象农民辛勤劳动的形象,并出示图片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民的辛苦,从而懂得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顶烈日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又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多次引领学生欣赏一个渔翁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孤零零地在冰雪覆盖的江面上钓鱼的画面,体会诗情,感悟诗意。在空寂、寒冷、孤独的境界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欣赏画卷,体味诗人寂寥中的生机、平常中的蕴涵,体会诗人高洁孤傲的品格,触摸到诗人纯净高远的内心。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2.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小学生特别喜欢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游园不值》中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西湖“曲院风荷”的美景,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比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动画展现瀑布飞流直下、诗人仰望瀑布的情景帮助学生感悟瀑布的壮美和作者恋恋不舍的内心世界。这样静动结合,互相转化,欣赏画面,实实在在,学生置身其中。
3.以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教师在古诗教学时以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所学内容。如教学《七步诗》时,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兄弟友谊的故事引入曹丕、曹植二兄弟不能相容的故事。这些故事动人曲折,引人入胜,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又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离别的场面,朋友分别、同学转学、亲人远行……这样以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之情的故事,不知不觉地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李白《赠汪伦》的教学中。
4.吟诗诵读创设情境:“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朗读,只有一遍一遍地自读自品,才能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古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才能产生丰富想象,回味古诗文的意境、情节、场面。如教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着重抓诗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重点词等,这些词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思乡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理解字词以后,再组织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品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親人的心情。此时,通过教师示范诵读,配乐朗读,学生诵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诗与情、情与境、心与心交融,这样古诗的最高境界就达到了,使学生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开展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活动是为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
二、嚼字品词,体味诗歌诗意美
古诗文的最基本单元是字、词组成,学生学懂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古诗文时,应通过这样细细品读,咀文嚼字,结合诗人所处时代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品味诗意。如杜甫的《绝句》一诗中,只要抓住“鸣、上、含、泊”四个关键字思考:①黄鹂鸟在什么地方鸣叫?②白鹭鸟飞上什么地方?③“含”是包含的意思,指从窗外望去,窗外的景色犹如嵌在窗子上。④什么地方停泊着什么?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就理解了这首诗的诗意、诗境。
三、吟句读诗,品味诗情美
“书读百篇,其义自见”。古诗文都是意境很美、韵味很浓的文体,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时,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朗读,再现古诗文意境美;自主默读,品味古诗文韵味美;朗读成诵,品位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地领悟古诗的独特魅力。仅凭教师的讲解就让学生体味古诗文所具有的节奏之美、语言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要突出“读”字,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体味,就要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朗读,比如教师示范读、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创设情境朗读、学生互相诵读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文。只有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诵读,学生才会被古诗的节奏美、韵律深深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整体的感知,才能真正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魅力。如在《春晓》这首诗中,“晓、鸟、少”的韵母都是“ao”,这首诗的韵脚就是“ao”。读古诗时,教学生学会找“韵脚”,使学生知道古诗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者相近的部分就是韵脚。这样找到了韵脚,古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容易记住古诗并背诵下来。曾经听一位老师教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学生谈学后体会,学生的回答五彩缤纷,各有千秋,有的学生说诗人认为瀑布很美,有的说诗人喜欢庐山瀑布,有的说诗人热爱大自然。但老师偏偏不肯定学生的回答,绕一个大圈,给出的答案是“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老师的答案没错,但学生这样理解也不错。学生的思维正积极发散,他们诵读了诗文、理解体会了诗意后,展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尽情地谈出了自己的所读、所悟、所感,只要合乎情理,就应大大加以肯定和鼓励、表扬。比如学习《咏柳》一诗时,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很快就熟读成诵,鼓励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美,学生知道诗中描绘柳树、柳枝、春风的美是用了几个比喻句来体现。并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读,读给班上的好朋友听。他们读出了柳树美,柳枝美、春风美、树美、枝美,但这都是风的功劳,最美的是春风……只要老师肯放,肯让学生自主探究,他们的感受就同样丰富、真切。如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先引导学生划出语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接着归纳出七言诗一般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四个语节。五言诗可划分为“二二一”语节,最后告诉学生朗读时各语节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停顿。其次,体会平仄,读出抑扬美,让学生明白古人普通话中第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第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平声字要读得“平而长”,仄声字要读得短些,这样学生对平仄先有初步的了解,对小学生来说只要抓住每句重点字,适当间隔、停顿、拖长,基本读出格律诗的节奏之美就可以,不必深入研究每个字的平仄情况。
四、组织拓展活动,再现诗意美
将各种活动引入古诗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古诗文所表达的意思、意境,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展开大胆想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是画一画诗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的特點,诗与画交融,诗与画浑然一体,通过学古诗文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浮现在学生脑海中。如教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时,儿童在怎样的画面上放纸鸢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丰富想象,拿起彩笔画起来。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只有风筝,有的只有儿童,有的只画了小草或广场。学生理由各有不同,但能根据诗意或现实画出一些东西已经难能可贵。虽然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喜的是它已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学习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时,通过学生脑中画面两鬓斑白的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境,想象母亲的心理活动,很容易理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含义。并且和自己妈妈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更激发学生的爱心。又如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时,通过明艳的色彩画画展示江边花儿的艳丽无比,如兰的江水背景图片,形象直观地表达、体验和感悟古诗动态的美。
二是演一演古诗。许多古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我、生动的、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服装、道具分别扮演作者和童子,从人物的语音、动作、神态、故事情节把这首诗内容表演出来。不同小组表演的会稍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体现了这首古诗在学生头脑中的不同意境,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同理解,不同设计创意。
三是写一写诗文。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对诗歌的对偶形式、字数、韵脚、节奏、构思、意境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启迪、触动学生的灵感,指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改写或者写诗。在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一诗后,让学生续写故事:诗人陆游临终前究竟放心不下什么事呢?他又会给儿子叮嘱怎样的遗愿呢?请你熟读古诗《示儿》续编一个故事。这时学生很容易明白诗人临终时放心不下的是国家没有统一,诗人的遗愿是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这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最高境界。
综合上述,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要以最优美的语言,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巧妙的构思,最好的教学手段,使古诗文教学达到最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
[2]郭文麟,杨逢轩.小学生古诗词必读篇目[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