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行走”

2017-06-08 15:38吴豫涵
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行走鲜血黄沙

吴豫涵

行走,是我的兴趣。

四五年前的我,古诗对于我,就像是一本无字天书,常常是视其字而不知其意。那年暑假,我的手上拿着一份迷迷茫茫的成绩单。父亲说要带我去新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心不在万卷书上,那我们就去走万里路——

驱车走过茫茫大漠,哈密魔鬼城里面,有一座丝绸之路时期的古驿站。说是“古驿站”,其实破败得只剩下一个大致能看出轮廓的墙体。脚抵在驿站墙上,我骤然忆起一幅画面。是什么时候呢?清澈的驼铃荡漾在大漠风声里,那个茫茫的沙漠围绕着一片绿洲。自张骞始,后至大唐盛世。赶骆驼去塞外的商人,顶着粗砺的黄沙,倚在滚烫的驿站墙上,用廉价的酒湿润干裂的嘴唇,大声地朝在驿站里来来去去的店小二吆喝,给骆驼多加些草料!

在数千年前的那个午后,是不是有人就着燃烧的阳光,跟我站在同一个地方,大口喝着边疆的烈酒?别了洛阳的重重楼阁,江南的青瓦黛墙,从这里出去,前面还有多少关?岑参那些如酒般醇厚的塞外诗忽而涌进我的思绪。他站在天山下的军营里,守在中军帐外,想着那片中原故土。在茫茫的雪夜和羌笛声里送走要回京的故人,他喝下的酒一定是苦的吧?戈壁滩上死去的胡杨老树的枝干千年犹存,我想它们大抵是不忍,才将躯体留给醉卧沙场的将士做无字碑吧?它们曾经青春的岁月如同那个世纪的丝绸之路一样,消散在无人问津的沙漠之中,随倒下的兵戈和驼铃声声入土。

上百个世纪的硝烟的刺鼻味骤然撕裂了我的鼻子。站在嘉峪关破碎的长城下,这又是谁葬送的青春岁月,灞桥折柳,一别红颜几时归?白骨累累谁曾过问。那句背过的诗,是不是“浊酒一杯家万里”?那个写下它的詩人,会不会隔着千载的岁月,同我站在一片土地上这样吟咏出这首诗来?还是在染过鲜血的旌旗下,鲜血沸腾,皮革味的军营中,在四面边声连角起里的豪言壮语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看啊,这就是“行走”,这才是“行走”。抬起头来看见江边浸着薄雾的垂杨柳,骤然忆起儿时小小的教室里传出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至此,我爱上了“行走”,爱上了同诗人心意相通的过程。那些生涩的诗和远方,早已随着“行走”,润湿我心中的荒野了。

(指导老师:丁乐慢)

★老师点评

行走大漠,才真正感知大漠中的诗意和苍凉。边塞诗中的那份壮阔意境,在真正的行走中才被那么真实、细致地触摸到。至此,作者真正走进了诗句的核心,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这段经历是独特的,也是值得感恩的。

猜你喜欢
行走鲜血黄沙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精致策划 精美呈现
行走之思
七年蝉
黄沙当中寻阳关
偶像来了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
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