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杰
这几天,微信朋友圈被“小蝌蚪找妈妈”的手绘漫画刷屏了,但内容与我们熟知的故事相去甚远。
第一幅。一群蝌蚪游到妈妈身边,欢呼道:“妈妈,可找到您了!”青蛙蹦出一句话:“作业写完了吗?”小蝌蚪边往回游边说:“走吧!她不是我们的妈妈。”
第二幅。小蝌蚪说:“妈妈,妈妈,可找到您了,作业我们已经做完了!”青蛙问:“琴练了吗?字练了吗?口语练了吗?”小蝌蚪们落荒而逃:“咱们走,她一定不是咱们的妈妈!”
第三幅。小蝌蚪高兴地找到妈妈:“妈妈,可找到您了,我们的琴也练了,字也练了,口语也练了……”青蛙道:“哦!还有空来找我,看来你们还有时间嘛,再报个舞蹈班吧!”小蝌蚪一下子游远了:“咱们走!她一定不是亲妈!”
……
令人捧腹,令人无奈,令人深思。无论看网上评论,还是听友人感慨,到处都有被扎心的感觉,纷纷表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说自己简直就是蝌蚪妈妈的翻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就是每一个爹妈的心愿,没人不知道“揠苗助长”的危害,没人不明白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没人不晓得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然而却极少听到中国的父母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快乐吗?”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作业写了吗?”在社会压力日渐增大的当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般惬意的童年生活,如今能在几个孩子的身上重现?掂着孩子十几斤重的书包,父母用更重的心告诫自己:现在的放松就是透支以后的轻松。
这一切的责任,既不在无奈拼搏的小蝌蚪,也不在一心为子的蝌蚪妈妈,而是池塘的环境变了,变得让蝌蚪妈妈们和小蝌蚪们都始终紧绷着一根弦而不敢松懈。
馮骥才先生说过:“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这话说得很经典,道出了生命应该具有的姿态。但如果将“不顺从”引申为培养孩子的理念,在当前环境下,又有几人敢于冒这个险呢?
【原载《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