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冬梅+思涵
她乐观,儘管她的人生经历逆境与凄凉
卻仍用一张笑脸对待人生
她坚强,虽然几经颠沛流离与挫折
卻仍视所有磨难为历练
她努力,儘管受尽苦楚
卻因收到的点滴恩泽而感恩一切,温柔以待
这就是她——麦淑霞女士——一个平凡卻让人敬仰的人
如盛放的玫瑰,釋放着爱善意的芬芳
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
逆境、挫折、凄凉、孤苦、磨难,年幼的她均一一尝过,然而只要人间有一点爱给予她,她便感恩所有。
麦淑霞女士的人生是从她离奇的身世故事开始的。她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只依稀知道母亲因为无力抚养她长大,而将幼小的她送到了寺庙中。她在寺庙生活了六年。之後,也许出於想念,也许出於自责,又或许是别的什麽原因,一个自称为她的“母亲”的人来到寺庙将她领回了“家”。家中人口简单,环境卻十分复杂,不时有人对她说:“你现在的父母並不是你的亲生父母。”“因此,直到现在,我仍旧不知道谁是我的亲生父母。”麦淑霞女士说。那是一种如浮萍般漂泊无依,心无处安放的感觉,她一直承受着这份孤苦。
稍大一些,因为家境实在困难,她似乎再一次成为了“负担”,於是不过十五岁的她便再次离家,打工贴补家计。待两年後再次回“家”看望“母亲”时,“母亲”已经过世。她再次成为孤儿。
麦淑霞女士做了许多工作,在百货公司打杂,去诊所做护士,在剧组做群众演员,“尤其是做群众演员,每日有二十五块钱的收入,很开心,做了好几年。”麦淑霞女士回忆说。再後来,她通过考核,成为一位辅警。及至结婚生养女儿,成为家庭主妇,一心照顾家庭。
生活至此並未给她多一些优待,她仍旧需要承担生活的经济负担和压力,为帮补家计,她用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一些积蓄,外加借来的一些钱买卖服装,做起了小贩。买卖衣服的过程中,她认识一个朋友,对方将自己的製衣工厂转让给了她,麦淑霞女士因此进入製衣行业,从1982年开始,一做就是二十年。
期间她曾去台湾购买服装到香港售卖,曾开办服装门市,曾从事服装出口贸易。她的事业曾经风生水起过,也曾因为各种原因而跌落谷底过,“三起三落”让麦淑霞女士在辉煌与衰败中颠簸。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境遇如何,她从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一直努力向上,她说:“经历对於每个人都很难得,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麦淑霞女士总觉得生命很精彩,每一次的经历,都能夠从中体会到酸甜苦辣不同的感受,都能让她看到不一样的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
麦淑霞女士一路跌跌撞撞,历经了许多苦难,也曾收到过朋友的信任与支持,来自於社会的善意与帮助。善良的她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也因此愿意将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份善意放大、传递。
亲牵一线 情暖一生
无论被浑浊的世态浸泡多久,她的心底仍保留着一份洁净和善良,她总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人,让别人快乐。
满怀感恩,女性内心的柔软,让麦淑霞女士一直在温柔地对待这个社会,努力地让自己的心和世界充满爱。
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触动了她善良的心,点燃了她奉献、服务社会的热情。那年,她的女儿在校结识了一名来自土耳其的交流生,因为离家太远,孤苦无依的她每日哭泣。她女儿邀请她来家作客,麦女士热情招待,带着交流生遊览香港,视她为家人一样。短暂的一天时间,交流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回校之後,申请跟随麦淑霞女士生活。原本单亲家庭是不符合成为交流生寄养家庭的资格,然对方卻认定了她,在经过与学校的沟通之後,麦淑霞女士成为了交流生在港逗留期间的监护人。1997年,交流生见证了香港回归时刻後,便返国回家。别离时,她亲切地称麦淑霞女士为“妈妈”。
此事以後,麦淑霞女士立下决心,於2000年联合数位妇女,创立“牵亲会”,借以帮助社会上更多需要被关怀的人群,站在中立的角度上,为上门寻求帮助的人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家庭内部问题,夫妻关係不睦、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及定期探访老人院,关怀及慰问长者,为长者带去欢乐。
在创立“牵亲会”服务期间,令她最难忘的一件个案:曾有一对母女,因为沟通问题,母女俩每日爭吵不休,关係面临决裂,母亲找到麦淑霞女士寻求帮助,她在与女孩的相处中,了解女孩的想法,並好言相劝女孩,她告诉女孩,自己也曾年轻过,反叛过。一席话下来,拉近了她与女孩的距离,接着麦淑霞女士告诉女孩试着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跟母亲诉说。另一方面,她对母亲一方说,当女儿处於反叛期时,作为母亲在语言上不要过激,有话好好说,多站在女儿的角度上为女儿着想。母女俩经过一番商谈,达成一致,理解了彼此。至此之後,女儿成为妈妈心中的乖乖女,妈妈也成为女儿心中的好妈妈。这事件更让麦淑霞女士坚定了助人的决心。
她将这样的服务范围扩展到整个香港,而牵亲会也由最初的数人增长到上百人,以女性为主,义务帮助他人,努力地为香港社会的和谐做一些贡献。
盛放的玫瑰
她努力积极,认真生活,关爱、分享、感恩、坚持、向上,她是朴素卻盛放芬芳的玫瑰。
麦淑霞女士一直在努力地生活,虽然小时受生活所迫读书不多,卻从不曾失落向上的心,她努力积极,让自己做到与年轻人毫无阻碍地沟通,每天坚持学习,增长见识,与时俱进,做一个独立、自信、勇敢的女性。
她从来不觉得女性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从不认为女性超过45岁便寂寂无闻。於是2009年,她创办愉美人竞选大赛,举办年龄为40岁以上的女性比赛,展现妇女步入中年後的成熟穩重,增加女性信心,促其散发出独有的魅力。让选美活动不再只是年轻一代的专利。
2009年,牵亲会香港总会举办了第一届“愉美人”大赛,此次大赛以45岁以上的女性为主,是肯定她们对事业有成及健康的信心,让参赛者尽显中年妇女所散发成熟稳重的魅力,共18位参选者晋身凖决赛。所有参赛者虽年纪大,但心境青春,精力充沛,她们有的是在社会及家庭上均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有的则是信心十足,对自己的健康及美丽充满信心!整个竞选环节与“香港小姐”等选美活动没有太大差别,犹如“百花爭艳”。当年74岁的何玉莲,凭借在台上活力的表现,以最高分数晋身凖决赛,亦是参赛者中第二年长的。她说:“我的字典里面没有老字。”而当年94岁——参赛者中最年长的李丽园亦晋身凖决赛。她笑言,“我参加比赛只为了增广见闻,将学到的知识及经验再分享予他人。”这一次的大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评如潮。
接着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牵亲会香港总会相继举办了“愉美人”第二至第五届大赛,期间香港著名演员米雪曾出任嘉宾评判。她说:“牵亲会所主办的‘愉美人竞选大赛,是一项极富意义的活动,因为可以发挥成熟女性的才华、自信,对社会具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因此她特别表示支持,並希望众多姊姊妹妹踊跃参加,从而发现更多自己的才能,肯定自己。
除通过比赛张扬中年女性魅力之外,麦淑霞女士还通过协会的方式,凝聚女性的力量,扭转女性“45岁等於退休”“美人迟暮”等传统思想,大胆地向社会发出声音:“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舞台,我们要站出来,发挥女性本来的力量和精神,为社会做一些事。”在麦淑霞女士看来,由於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个人健康都有很大的进步及延伸,加以不少女士在事业上、家庭上,以至个人身心才艺的发展上,都有很好的成就。所以,45岁不仅不是女士的极限,相反卻更是女性丰盛人生的开始,正可以表现其才华,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而对於麦淑霞女士自己来说,年过65岁的她,仍旧可以继续服务於社会。
现在她与女儿一起经营了一家网店,用自己的所得支撑起服务这件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事情,她身兼多个社会公职,忙碌於社会服务之中,她如一朵盛开的玫瑰,释放着带着爱与善意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