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芬 姜东慧
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在每年9月新生入园时,通过和家长接触发现,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家长只是溺爱;有的只重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有的工作忙就把孩子全交给爷爷奶奶养育;有的沿袭父辈的教养方式,缺乏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虽然家长普遍重视早期教育,但多找不到恰当有效的方法。
如何提升家长科学家教能力,让0~3岁的婴幼儿接受高质量的家庭教育,顺利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面对以上问题,作为本市唯一的实验幼儿园,我们则无旁贷,开始了以幼儿园为依托的对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探索。
一、借助幼儿园整合园舍、教师资源
2001年,我园成立了家教中心。利用幼儿园个别教室,在每年5月至8月每个周六的上午,免费组织9月即将入园的新生家长来园进行家教活动。通过家教讲座和组织亲子活动等形式,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和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通过成立家教中心,宣传了科学育儿理念,提高了家长科学家教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孩子的入园焦虑。但是在实践中也产生了新的困惑:2.5岁以前的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如何满足?两三个月的短暂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如何解决?
我们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面向家长、教师分别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1.家长希望无论在周末还是在平时都能参与亲子活动,接受早教指导服务;2.家教中心应该有独立的场地,因为幼儿园和家教中心共用一个场地,环境无法更好地针对0~3岁婴幼儿进行创设,活动安排也容易产生冲突;3.家教中心应该有专职教师,因为之前幼儿园教师兼职早教教师,她们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做到专心、专业。
于是我们单独租赁场地,从幼儿园教师中选派教师进行专业早教培训,亲子活动在周二至周日均有安排,于2006年12月正式创办了早教中心,这是莱阳市第一家面向0~3岁婴幼儿和家长的专业早教指导服务机构,是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提供亲子群体间交流学习的场所。
2011年,因为原来的早教中心场地有限,满足不了更多家长的需求,我园又选择了一个更大的园址,开辟出一层楼来专门做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其余楼层继续做3~6岁学前教育,并把早教指导服务的好方法和经验迁移到3~6岁身上,完成了0~6岁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的建构。
十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实验幼儿园在社会上的口碑、幼儿园园舍资源和教师资源,借助亲子环境的熏陶与暗示、亲子活动的实践与体验、家长课堂的学习与提升,进行着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探索。
二、借助亲子环境进行熏陶与暗示
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能满足婴幼儿的探索需要和情感需要,给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支持、帮助;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也能给家长一些引领和暗示,为提升家长教养理念、提高和婴幼儿的互动能力提供物质基础。
(一)创设“可共同活动”的设施
在環境中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关注婴幼儿成长的同时,关注家长。比如大小坐便器、高矮洗手盆、高低不一的楼梯扶手、温馨的阅读区。每个细节都暗示父母要陪伴孩子一起活动,为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充分利用每个空间创设丰富的区域内容,每个活动旁边陈列相应的文字说明,帮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指导方法和引导语言,引发亲子更好地互动。
(二)提供“可共同谈论”的话题内容
比如在接近婴幼儿视线的墙面张贴儿歌、婴幼儿的作品及好习惯的大照片,每张照片配有文字“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穿衣,喜爱阅读”;除此之外还在楼梯的栏杆上悬挂众多自制的毽子和毛线球,在婴幼儿和家长上下楼梯时,家长可以引导婴幼儿看看毽子和毛线球的颜色,用手拍拍毽子和毛线球,感受其不同的质地;在休息室,张贴《4+1饮食金字塔方案》宣传海报,为家长给婴幼儿搭配营养饮食提供参考。这些内容都是家长和婴幼儿活动时谈论的素材,同时对他们也是一种较好的隐形教育,有利于家长掌握正确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婴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和创设
教师亲切甜美的笑容、热情的招呼、细微的关怀、悉心的指导,为婴幼儿和家长营造一个非常文明温馨的环境,让婴幼儿能勇敢地探索并模仿学习。
三、借助亲子活动进行实践与体验
亲子活动是亲子互动行为的实践基地。在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观察家长和宝宝互动的基础上,适时介入,用自己的言行来示范,或是从家长中找出正面的典型,让家长在活动中模仿学习。这样的学习具有直接、快速、易接受的特点,便于家长的学习、模仿和行为转变。
(一)确立亲子活动的基本理念
我们在开展亲子活动之初,翻阅国内外关于亲子活动的相关文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和家长共同确立了贯穿亲子活动的基本教育理念。
1.遵循儿童逐渐成熟的规律。著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童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发生。而在未准备之前,成人应等待,等待儿童达到对新的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
2.尊重个性,寓教于乐。对每一个儿童个体来说,发展都是特殊的、有差异的。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我们应学会用多元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寓教于乐,不仅指成人应把教育内容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也指在游戏过程中给儿童提供他们所感兴趣的、愉悦的、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3.亲爱儿童,满足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与儿童的亲密程度,是婴幼儿保教是否成功的关键。体会到亲人的敏感和亲切,体会到亲人的关爱和支持,对孩子的认知、情感、社会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4.发展是一个终身的任务。早期经验本身“要么让一个人成功,要么让一个人毁灭”的情况很少。因此,早期发展既是奠基性的,又是初步的,忽视早期发展的作用是危险的,但过分夸大早期教育发展的“终身后效”也是有害的。
我们以这些教育理念为核心,组织和架构亲子活动内容,让家长在其中学习、体会、理解并践行。
(二)探索亲子活动的主要课型
1.亲子课
(1)亲子课的活动方式:两位教师共同授课(一位担任主班教师,主要负责各个环节的组织;一位担任配班教师,主要负责气氛的营造,配合主班教师组织好活动),带领亲子双方共同参与活动,借助活动和游戏,提升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婴幼儿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艺术、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2)亲子课的时间安排:每次活动为45~50分钟,亲子活动的频率有每周一次和每周两次之分,时间安排分“平时”段和“周末”段。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
(3)亲子课分班安排:按照月龄分为5个不同的班级:爬爬班(7~12个月)、走走班(13~18个月)、跑跑班(19~24个月)、跳跳班(25~30个月)、蹦蹦班(31~36个月)。
(4)親子课的各环节安排以及主要目标:
①点名游戏:愉悦婴幼儿的情绪,促进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②亲子律动:组织有趣的亲子游戏,增加亲子间的肢体接触,增进亲子情感。
③乐器时间:感受音乐,并用乐器伴奏,培养婴幼儿的节奏感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④动手动脑:认知和操作活动,增强宝宝的认知能力,发展其手部的精细动作。
⑤彩虹伞时间:有趣的彩虹伞游戏,让婴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结束课程,为婴幼儿下次开心来活动作好铺垫。
2.亲子半日班
(1)亲子半日班的活动方式:面向24~36个月的婴幼儿及家长,活动内容在亲子课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活动的内容,有早点或午点、午餐或晚餐,自选亲子区域活动或户外亲子活动。
(2)亲子半日班的时间安排:每次活动时间为2.5~3小时,活动的频率也有每周一次和每周两次之分,时间安排也分“平时”段和“周末”段。
(3)亲子半日班的活动环节及主要目标:
①来园活动(8:30~8:45):让婴幼儿学会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
②早点时间(8:45~9:00):学习安静专心地进餐。
③点名游戏(9:00~9:10):愉悦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婴幼儿的社会性。
④区域亲子活动(9:10~9:30):自选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培养婴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注力。
⑤集体亲子活动(9:30~10:15):组织有趣的亲子游戏,感受音乐并用乐器伴奏,进行认知和操作活动,促进婴幼儿音乐感受力、认知、操作等各方面能力。
⑥户外亲子活动(10:15~10:40):通过组织合作游戏、分散活动、彩虹伞游戏,促进婴幼儿大动作的发展。
⑦进餐活动(10:40~11:20):学习独立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⑧离园活动(11:20~11:30):培养良好的礼仪,有礼貌地跟同伴和老师再见。
(三)摸索亲子活动组织策略
因为亲子活动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有别于幼儿园日常组织的教育活动,如何更好地组织好亲子活动,提高活动效果,让家长和婴幼儿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双指向”策略。双指向是指: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既指向婴幼儿又指向家长。在引发活动兴趣、介绍游戏玩法等环节,教师面向婴幼儿,用甜美简短、生动有趣的话语来组织;在介绍每个环节的目的、意义以及指导婴幼儿活动方法的时候,教师面向家长用干脆利落、简练明确的语言来组织。借助“双指向”策略,既能调动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引发家长对活动的重视,促进家长更好地进行亲子互动,可有力提高亲子活动的效果。
2.“双注重”策略。婴幼儿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因此仅靠每周一次或两次的来园活动学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双注重”策略,既注重亲子活动的组织又注重亲子活动向家庭的延伸。注重亲子活动的组织体现在:选择适合婴幼儿特点的、生活化、家庭化的活动内容,吸引家长和婴幼儿主动快乐地参与活动。注重向家庭延伸体现在:每个环节后,教师就此环节在家庭如何延伸作相关介绍,以及每次亲子活动之后,发放相关的复习资料,把本次活动的游戏、营养保健知识等以文字形式告知家长,帮助家长把课堂内容向家庭延伸。借助此策略,让家长认识到亲子活动的资源就在身边,关键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亲子活动也不仅仅只是在课程中进行,更可以在家长和孩子相处在一起的其他更多的时间里充分开展,因此我们说,家庭是一个开展亲子活动最重要最好的场所。
3.“三互动”策略。三互动是指教师、家长、婴幼儿的三方互动。三互动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可观察亲子互动,家长可观察师幼互动,教师和家长同时可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婴幼儿也可观察并模仿教师、家长的行为,在此,每一方都是学习的主体,都都可在彼此观察中相互学习。
四、借助家长课堂进行学习与提升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没有合格的父母,就没有真正的早期教育。为此我们以引领服务为原则开展家长课堂,帮助家长端正心态,转变观念,学会理解、尊重孩子,提升亲子沟通的技巧,为科学家教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家长课堂主要开展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集体学习
1.家教讲座。如《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感觉统合训练好处多》《让亲子阅读成为习惯》等,为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特点、解读孩子行为、掌握亲子沟通的技巧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服务。
2.读书分享。如分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儿童爱之语》等书,借助书中真实的教育案例,帮助家长了解国内外科学的育儿理念,更好地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动。
3.话题讨论。就家长感到有困惑的问题,展开讨论,同时主持人向家长传递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最后达成比较科学合理的共识。
4.大厅活动。亲子课前课后,家长和宝宝在大厅自由活动(大厅设有感统器械、图书、各种锻炼小肌肉的操作材料,家长和宝宝可以在亲子活动前后自由选择进行活动)。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会集中组织15分钟左右的家教指导,就某一个话题,通过讲解、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解决家长的育儿困惑。
(二)随机指导
1.亲子活动中进行随机指导。将发生在早教中心的像如厕、洗手、吃点心、穿脱衣服、和同伴玩等行为,作为教师观察的内容,并适时进行干预,用自己的言行来示范,或是从家长中找出正面的典型,让其他家长在情境中模仿学习。比如一位家长帮孩子穿鞋,教师这样指导:“建议你只帮他提上鞋,毛粘扣的鞋带让宝宝自己按上!放手让宝宝做。”指导家长学习放手,家长由此懂得,最好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做。
2.充分利用资源进行随机指导。利用宣传栏和网站、园报、微信等平台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可以随时学习。
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家长们的教育理念提升了,教育方法科学了,更能理解、尊重孩子,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园关系,帮助婴幼儿在习惯养成、适应力、专注力、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实验幼儿园,山东省莱阳市文峰学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