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质量为先的制造业发展道路

2017-06-07 09:26苗圩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

苗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今年2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扎根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中国制造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中国制造稳步迈进以质取胜的新时代。

一、质量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命线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质量为先”基本方针,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新优势。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综合国力的集中反映。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看,制造业普遍经历了从低端粗放到高端精良的质量演进过程,最终通过高品质产品赢得领先地位和国际声誉。产品质量好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在中低端领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在中高端领域,发达国家牢牢把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品牌质量稳占竞争高地,并在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掌握着话语权。我国要实现产业升级和质量赶超,重塑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快速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必须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这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质量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基础显著改善,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在原材料、重大装备、消费品等领域的一些产品和服务质量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持续提升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和纠纷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重塑。由于高品质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我国中高端购买力通过“海淘”、境外消费等形式持续外流,一些产品也因达不到其他国家的质量标准导致出口受阻。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既是我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务实举措。

新一轮产业变革为制造业质量升级提供了机遇。从质量供给看,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交互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发展理念和方式,不断催生协同创新、智能生产、个性定制等新模式,也为质量设计、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质量检测等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手段。从质量需求看,我国高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中高端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者已经从被动消费转向主动选择,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注重时尚、品位、信誉、绿色转变,市场需求加快向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演进,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需求。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机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价值内涵与国际声誉,为制造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质量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竞争归根结底是质量竞争。推进中国制造迈上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供给体系向中高端转变为中心任务,扎实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使“创造质量”成为中国制造新的主旋律,努力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

夯实质量技术和工艺基础,是创造质量的根本所在。制造业生命在于质量,质量基于生产,生产成于技艺。要继续扎实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在重点领域实施质量技术攻关行动,鼓励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破除制约制造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加强质量设计,加大检测验证技术开发与可靠性试验,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功能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尽快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工艺优化行动,攻克一批影响质量升级的基础工艺,提高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确保好材料能够造出好产品。以数控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行业为重点,围绕提高产品精确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加强设计、制造、试验环节关键技术研发,通过质量突破带动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是创造质量的基本依托。技术和管理是企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双轮”,其中,技术和工艺是硬基础,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软支撑。要引导企业革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体系,改善管理方式,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与服务。继续组织开展质量标杆遴选和“标杆经验进千企”活动,普及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企业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理。大力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物聯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升质量精准化控制和在线实时检测能力。推广系统集成、云制造、故障诊断、远程咨询等在线专业服务,增强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面向未来制造模式的质量管理研究,支持企业探索数字经济环境下的质量管理创新,总结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健全质量建设标准体系,是创造质量的重要举措。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只有高标准才能造就好产品。要坚持标准引领,制定和实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质量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以我国制造业优势领域为突破口,鼓励相关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以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推进市场化质量标准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领先企业制定引导性行业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协会、产业联盟等制定先导性团体标准,并支持企业采用先进质量标准,推动产品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加大质量标准实施情况监督,开展质量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以高标准倒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扎实推进消费品标准实施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瞄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消费品安全问题,加快制修订相关质量标准,以提高标准带动质量升级,增加中高端消费品的有效供给。

三、持续改善中国制造质量发展环境

质量建设事关制造强国战略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中国制造质量的全面提升,还有赖于形成重视质量、创造质量的公众意识和社会风尚,以及建立完善质量为先的治理体系和市场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营造全面重视质量的社会氛围。质量意识决定质量行动,质量行动催生质量成果。要引导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支持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教育与培训活动,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产品质量改进,提升全员质量责任意识。加强中小企业质量意识培育,支持专业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方法与经验培训服务,尽快补齐短板。鼓励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和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质量监督和品牌宣传,组织实施群众性质量品牌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质量、崇尚质量,建立正确的质量认知,掌握必要的质量知识,加快形成优质优价的消费理念。

大力培育质量专才,夯实质量品牌建设的人才基础。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实现质量升级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人。要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与质量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形成质量提升的精神内核。支持专业机构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质量专员等培训,不断健全专业质量人才培養机制。引导各地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政策,鼓励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加以倾斜,优化技工的选拔、培养与使用的激励机制,为打造高质量产品提供人才保障。支持企业创新内部组织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创新工作室、大工匠室等“双创”成果,为专业人才提供“铸利剑、磨精品”的平台和空间,加快提升企业打造精品优品的能力。

健全质量治理体系,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的机制保障。质量建设涉及面广,需要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质量治理体系。要积极推进质量治理制度化,推动完善制造业质量品牌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的质量监督、质量诚信与追溯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质量检测示范中心,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工业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为质量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质量鉴定、职业培训等质量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行业质量奖励制度,促进企业质量创新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鼓励市场主体积极贡献智慧,通过搭建“互联网+”质量治理平台,广泛汇聚改善产品质量的各类信息,并应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持续优化质量治理能力。

打造公平竞争秩序,优化质量品牌建设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支持精品制造、优品推广的市场环境,是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动力的关键。要健全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依法严厉惩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完善有利于扶优限劣的政府采购等政策,营造“以质取胜”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改善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机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政策和法律规定,依法落实假冒伪劣产品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真正压缩低质量产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涉企收费管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激发企业从事精品制造的动力。推动实施质量大数据行动,发挥质量诚信体系的公开、评价和引导功能,确立质优才能价高销量好的社会认知和行为导向。

猜你喜欢
制造业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