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

2017-06-07 21:44付洋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7年6期
关键词:李明伴侣夫妻

付洋

采访对象:

李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督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生态与环境分委会副秘书长。著有《叙事心理治疗》《叙事疗法工作地图》等多部专著。

心理标签:

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我们要了解彼此的生命故事,各自修炼一颗主动维护的心。

当众多心理流派聚焦如何解决“问题”时,却有一个心理流派把注意力都放在“人”的身上,通过让每个人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来看到自己的不容易,看到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活出自己的承諾,这就是叙事疗法。16年来,李明博士一直致力于叙事心理治疗的研究和推广。那么,从叙事的角度,我们要如何走出困境,更好地经营婚姻呢?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以一个“人”的方式,对待你的伴侣

李明说,婚姻是一个心理成长的道场,它首先考验的是我们能不能以一个“人”的方式去对待伴侣。“人”的方式,意思是放下社会话语中对“性别”“角色”等的要求和限制,把伴侣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包容和理解。

恋爱时,我们是去“选”对象,不满意就分手。但是,结婚的仪式感会让我们认为,自己和伴侣是一体的,迫切地想要改造对方。所以,权力争夺已经成为中国婚姻中的主要矛盾。很多夫妻吵架,都会说类似这样的话:“你作为一个太太,难道不应该做家务吗?”“你作为一个男人,难道不应该上进吗?”言下之意,你是谁我不管,反正只要和我结婚,你就必须符合我对“先生(男人)/太太(女人)”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吞噬。而当你侵犯伴侣的边界时,必然会引起对方的防御和攻击。

李明曾经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理直气壮地对太太说:“结婚后,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太太也很生气:“凭什么啊?我也想回娘家陪父母过年!”因为这个分歧,夫妻俩年年吵架,吵到要离婚的地步。

叙事心理学认为,这些“应该”“必须”,并不一定是天经地义的“真理”。它们往往有一个产生的过程,会随着情境、年龄、经历等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不同的人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可以看看这些观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然后去松动、拆解、去除它们的束缚,这样我们就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个过程就是解构。

李明建议这位女士和先生心平气和地沟通。第一步是晓之以理,让他看看“女人必须在婆家过年”的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比如,在古代,太太在经济上依附于先生,被认为是婆家的财产,所以“女人在婆家过年”成为社会共识。但是现在,夫妻双方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还能把女人当成是婆家的财产吗?既然社会环境已经改变了,再坚持原来的结论就是有问题的。第二步是动之以情,先请先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不回老家过年,他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感受?然后,再请他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如果太太不回娘家过年,她的父母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这可以帮助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第三步是诱之以利,太太可以承诺,如果先生同意她回娘家过年,他可以拥有什么VIP待遇。第四步是挟之以威,如果各种方法都不奏效,那么太太可以选择独自回娘家过年,让他自己去承受后果。在李明的帮助下,这位先生僵化的观念终于松动了,答应太太一年去婆家一年回娘家轮换着过年。

李明还接待过一对夫妻。先生出生在乡村,由寡母含辛茹苦地抚养大。结婚后,他坚持要把母亲接到北京同住。太太不计较钱,但不愿意与老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刚结婚时,婆婆曾来北京住过两个月,让她很不适应。

这个话题根本无法沟通,只要一提他就急:“你既然嫁给我,就要和我一起孝顺我妈!如果不和我妈同住,那就是不孝!”

李明问他:“必须和母亲同住,你是从什么时候有这种感觉的?”把根深蒂固的观念命名为“这种感觉”,这是叙事中的“外化”技术,帮来访者把“人”和“问题”分开。这位先生回答说,他们老家都是这样的,从小他听过很多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故事,不孝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母亲扔在乡下独住。

“你认为娶了媳妇忘了娘是不好的,那在这个故事里,记着妈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她好,让她舒服、幸福、高兴啊。”

李明接着问:“你觉得,妈妈和你们同住的那两个月,她感觉幸福吗?”这位先生一下愣住了,久久思索后才回答:“不幸福。”

老太太其实很不适应北京的生活。她说着一口方言,出门买个菜都困难,在这里也没有朋友,儿子和儿媳上班后,在家里闷得慌。老家山清水秀环境好,自己种菜,吃得又健康;北京车多人多很嘈杂,吃得不安全还有雾霾。但是,她害怕儿子不管她,更担心如果自己不来北京“享福”,会让儿子没法做人。对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观念松动后,这位先生不那么坚持了。因为老家距离北京只有4个小时的车程,夫妻俩达成一个约定:每隔两三个月,就回老家看望母亲。他们每次进村都带着满车的礼物,热情地请亲戚和乡邻们吃饭、送礼,感谢他们帮助照顾母亲,这个举动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

老太太感觉自己被儿子关注,特别有面子,住着也舒服;儿子和儿媳也很开心,感情更加亲密。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努力还丰富了当地人对“享福”和“孝顺”的理解:原来,能在村里和老伙伴们舒服自在地过日子,也是享福;孩子们能经常回家看看,同样是孝顺。

“当我们正视伴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再用尺子去衡量对方,不再把他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婚姻才是稳定的。”李明如是说。

心怀善意,去寻找伴侣身上的那些担当

在西方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骑士要娶女巫。女巫每天一半的时间是美女,一半的时间是丑陋的巫婆。女巫让骑士选择:“你是想让我白天做美女,晚上做巫婆;还是白天做巫婆,晚上做美女呢?”

在李明看来,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都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要了解伴侣的生命故事,心怀善意地去寻找他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

有位太太向李明抱怨:“我先生下班回家就往沙发上一躺,总说自己累,完全不管孩子!”李明问她:“我能理解你心中的愤怒和委屈。但是,你的先生为了维护你们的婚姻,是不是也做了一些担当呢?”在他耐心引导下,这位太太发现,先生虽然不照顾孩子,但是,他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而且,他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但是,她一直对先生在经济方面的担当视而不见,完全不尊重他的付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太太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抱怨先生,而是在他回家后,热情地打招呼:“你累了一天啦,快来吃饭吧!”真诚地肯定他:“要是没有你的努力工作,咱们家哪能过得这么好?还能让孩子上那么贵的学校?”而且更加体贴:“你已经很辛苦了,不用去带孩子了,歇歇吧!”一段時间后,先生反而来劲儿了,他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晚上不加班的时候,会主动辅导孩子功课,周末还带孩子去爬山、踢球。

这位女士跑来问李明:“好神奇啊!我没有期待他去带孩子呀,他怎么反而主动去带了呢?”李明告诉她:“因为被你尊重和肯定后,他感觉自己很好,就想让自己做得更好,于是,父性也被激发出来了。如果你不尊重他的担当,他就会用‘累来展示自己为家庭已经做了很多。如果,你对他的累也视而不见,他就会对你进行防御性攻击—我带不了孩子,我已经很累了!你越抱怨他,他就越觉得自己不好,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也不做!”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位女士是在看到先生的担当后,尊重和理解了他,所以,她对先生的心疼和肯定都是真诚的,没有私心。如果抱着“我对你甜言蜜语,你去给我带孩子做家务”的心态去和伴侣说这些话,那么,伴侣会清楚地感觉到,这是一场交易。他的感受肯定不会好,主动性也不会被激发出来。同样的事情,如果抱着不同的心态来做,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很多男人也是如此,太太回家后累得一动都不想动,他却觉得她哪有那么累,还要求太太去做饭、照顾孩子,搞得夫妻关系紧张。除了“太太(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的刻板认知之外,也可能是因为不了解导致的。有的公司很聪明,会邀请家属来观看员工的工作状态。比如,国内有一家酒店,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联谊会,邀请家属观看员工的工作录像。看了之后,家属们都是既感动,又心疼:“我老公工作的时候真帅,但是,他这样站一天真的好辛苦!”“我都不知道太太工作这么辛苦,要端这么多盘子和碗!堆得跟小山似的!”还有些人虽然不做体力活儿,但是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心会非常累。所以,我们真的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

有的人为婚姻所做的担当,可能隐藏得很深,更容易被伴侣误解。有一对夫妻找到李明,太太生气地说:“李老师,我要离婚!我们一有矛盾,他就摔门而去。他连吵架都懒得跟我吵,你说这日子我怎么过?”先生数次欲言又止。在李明的鼓励下,他才磕磕巴巴地说:“我不是懒得理她,我是怕伤到她啊!”

这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把太太感动坏了。原来,他的父亲有家庭暴力,夫妻一吵架,就会动手打人,有一次甚至把玻璃灯罩摔碎,扔到他的母亲身上。母亲被碎玻璃扎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这一幕让他的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当他结婚后,发现太太说话的语气和唠叨的内容很像母亲时,他的手就情不自禁地发抖,想要抓一件东西冲她扔过去!所以,他拼命地用手掐自己的大腿,迅速离开。因为太紧张,关门的力气总是很大。他的“摔门而去”不是伤害太太,而是为了保护太太。

李明问:“除了在这个场合下,你为了不伤害别人去难为自己,以前还在别的地方有过这样的做法吗?”这是叙事中的改写技术,目的是从例外事件出发,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自己的生活故事。这位先生回忆说:“我在单位里也这样,有时候宁肯自己吃亏,也不去伤害别人。因为,我从小就给自己一个承诺:绝对不做像爸爸那样的人……”为此,他压抑自己的愤怒。但是,当他用叙事的方法说出来之后,他的所有压抑都有了一份正向的意义:虽然很难,但是我的所有付出都是有意义的,这是我的承诺,这是我的主动选择,这是我的担当。

在叙事里,“痛”有时候不一定要哭,“创”有时候不一定会伤。比如,这位先生把自己掐得满腿青紫,就是他担当的证据。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找回了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活出了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生。而太太对先生也更加理解,彼此的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婚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担当一些东西。这些担当,可能会让伴侣看上去暴躁、愤怒,甚至以某种症状来呈现。但是,它们的背后很可能是一种好意—我希望婚姻可以延续,我希望可以和你白头偕老,否则早就一拍两散了。所以,我们要心怀善意,尽可能去寻找对方为了维护婚姻所做的那些担当,而不是老想着、看着伴侣暂时没做到的地方。

婚姻是一个道场,我们要各自修炼主动维护的心

除了寻找伴侣为婚姻维护所做的那些担当外,李明认为,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的承诺更有担当,修炼出一颗主动维护婚姻的心。主动维护的心,具体来说,就是开放、觉察和参与的心态。

开放,是把婚姻当成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期待两岸各种风景的变化。很多人都对婚姻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婚姻必须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有的人认为,婚姻就应该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事实上,没有任何婚姻能够永远保持激情的状态。婚姻可以有激情、爱情、友情、亲情的不同形态和阶段。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甜蜜很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伴也动人。有的人对婚姻的期待特别高,觉得别人的婚姻才幸福,自己的婚姻是一地鸡毛。如果了解别人的故事就会发现,每段婚姻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允许婚姻中存在各种形态和变化,才可能享受婚姻,发现出乎意料的美好。

觉察,是把心放在婚姻上,觉察婚姻是不是已经发生变化,在往哪个方向变。比如,你们是不是说话越来越少?他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是不是有变化?他最近是不是不高兴?很多女性忙着孩子和工作,心没在婚姻上,自然觉察不到婚姻的变化。有的女性觉察到了,但是没有放在心上。比如,有的太太在先生出轨后做咨询,可以把他的变化过程一点点地全说出来。但是,她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她没把对方的变化当回事儿。

李明建议,除非不想要这个人了,否则一旦觉察到婚姻的变化,就要立刻采取行动,防微杜渐。如果彼此的话越来越少,可以问问伴侣成长经历中快乐的事情。问的时候,要学会问细节:表情、人物、时间、地点、天气、场景、感受等。他感到高兴的事情,你越问他越高兴,沟通的渠道就打开了。如果太太能够不厌其烦地问先生感到高兴、幸福或者有荣耀感的事情,那么先生一定会爱死太太了!

再比如,有的先生应付太太,太太问他喜欢什么颜色的衬衫,他回答“随便”。太太这时候就会很愤怒:“随便是什么意思啊?你还能不能好好说话?”然后,引发一场冲突。其实,太太可以给他举反例:“行,那我给你买一件粉色的衬衫吧!这是你定的,你要负责哦!”讨厌粉色的先生就会马上反驳:“不行不行!”“那你要什么颜色?”“蓝色好啦!”就像逗小孩一样,多一些耐心和策略,夫妻的互动就有了。

参与,是共同参与,夫妻一起做,一起想。不是必须发展共同爱好,很多女人就是不喜欢陪先生看球,一看就困;很多男人就是不喜欢陪太太逛街,一逛就头疼,强扭的瓜不甜。

最好的共同参与方式,是夫妻一起做家务。你做饭,我择菜,你拖地,我擦桌子,顺便一起聊聊天。也可以一起做家庭决策,比如买房。哪怕暂时没钱买,夫妻俩也可以一起琢磨,房子在哪里买,买多大的,怎么装修,怎么布置……这是对未来的共同畅想,一起想得多了,心就在一起了。另外,最好多一些夫妻独处时光,聊一些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私密话题,有一点儿互相逗着玩儿的游戏精神。这样,夫妻之间的交流多了,感情更亲密。否则,夫妻做久了,就容易变成同学。

如果,我们能够以一个“人”的方式去对待伴侣,彼此会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冲突;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伴侣身上的那些担当,就会对他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如果,我们能够各自修炼出一颗主动维护的心,那么,我们的婚姻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葆青春,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李明伴侣夫妻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80后小夫妻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