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城市的烟火

2017-06-07 21:28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音乐节音乐文化

刘佳璇

文化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气质的底气,而音乐正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

世界上不乏以音乐为名片的城市。几百年来因古典音乐而名声不衰的维也纳和布拉格,都证明了音乐对于一座城市的品牌价值。而1970年开始举办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更是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小镇成了全世界乐迷心中的圣地。

音乐文化的品牌效应,被期望能有效带动一座城市的深度发展,提升城市文化效应,以及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而音乐节的组织能力,恰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国际形象、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

观众在西湖音乐节上跟着音乐挥起双手

在中国,音乐节兴起,已历十数年。如今,音乐节们正在各线城市“攻城掠地”,如肇庆鼎湖山音乐节、镇江长江国际音乐节、都江堰西部音乐节、苏州太湖迷笛音乐节、深圳明天音乐节、爵士上海音乐节……

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音乐节数量达到202场,同比增幅高达59.1%,总观众较2015年超过100万人次,增长率为44.2%。而2017年5月——仅在这一个月时间内,全国各地举办的音乐节达到31场以上。

当然,也有专业人士透露,繁荣景象背后, 80%左右的音乐节都处于亏损状态。这是一门“赔钱赚吆喝”的生意吗?

实际上,音乐节的蔓延并非仅仅来自企业扩张市场的诉求,也来自城市的诉求。

短期来看,城市并非直接依靠音乐节本身营利,但城市通过音乐节“穿针引线”,拉动了旅游、餐饮等其他相关产业间接盈利。长期来看,音乐节对城市来说,糅合了文化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打造本地文化特色、增强居民文化认同和凝聚力的多种功能,成为城市专有、长时段持续效应的产业。

这些因素,决定了音乐节的独特作用。

相较其他演出活动,音乐节能更为极致地展现现场演出的魅力。花低廉的票价看多场高水准、综合性的音乐演出,体验世界各地音乐人的现场,是音乐节吸引乐迷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在青年文化蓬勃兴起、审美愈发多元化的时代,音乐节作为综合性娱乐消费场所,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审美、消费等需求,不断升级的现场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走到音乐节现场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音乐节还在努力摸清商业门道。这也助推了音乐节的体验升级和品类多样化,使音乐节更加紧密地和城市文化生活相融合。

目前,除了传统票务收入和商业赞助外,直播版权的分销、创意衍生品等,也成为音乐节增加营收的路径。

从城市发展角度讲,也许更重要的是需要注意打造更具风格化标识的音乐节,杜绝“拼盘式”、缺乏概念化的音乐节,并与相关企业合作,不断提升配套的场地设施和安全管理水平,使音乐节真正融入本地文化生活,辐射和影响周边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而在201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發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又首次将“音乐产业发展”列入到“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中。

一座能够培育音乐节的城市,应该有着活跃、就业前景广阔的文化市场,并能增强年轻人对于本地文化的认同,从而留住一批充满创造激情的青年。这有利于推动当代社会理解文化创造人才的多样性,使城市将文化艺术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不再将其视为点缀。

如果把城市文化当作一种能量,那么音乐节可视为城市文化聚积释放出的“烟火”,它让远处的城市和人群获悉,这个城市正在举办充满活力的节日派对,并通过“烟火”感悟到这个城市的幸福程度。

在这个意义上,音乐节指向的不止于当下,更是城市充满创造性的未来。

猜你喜欢
音乐节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音乐节
谁远谁近?
巴西 音乐节
音乐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音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