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万敏
不仅仅在凉山州,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在全省都称得上名声响亮: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村,201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凉山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最近的获奖则是今年初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四好村”。
“四个好”发轫于2013年。当年,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调研时,针对当地特殊情况首次提出“四个好”,即“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随后四川将“四个好”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四川版“目标”。2016年,多位中央领导赴凉山调研,对“四个好”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认为“四个好”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细化和落实,符合四川实际。
让村民有房子、有车子、有票子
阳春三月,建设村的早晨显得格外清新。桃树上绽放的朵朵桃花,田垄上金黄的油菜花,鲜艳的色彩在阳光沐浴下,饱和而生动。
早上7点,建设村二组的李兆芳已经起床,叫醒两个外孙女后,就忙着做早饭。54岁的李兆芳有3个女儿,如今都在村上的电站上班,接送外孙女到村幼儿园、村小上学成了李兆芳每天要按时去做的事情。“每天做做家务,家里的两亩地种了樱桃,农活不算很重。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年底能分红三四万元。”能干的李兆芳以前还开过农家乐,樱桃成熟的时候,最多的一天接待了15桌客人。如今,外孙女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的年纪,她就“转岗”当起了“保姆”。
每天吃完晚饭,或看看电视,或到广场上和老姐妹们跳跳广场舞。像李兆芳一样,住在别墅里,吃着新鲜生态的蔬菜瓜果,看着桃红柳绿的田园风景,开着小车去田里“上班”,年底分红拿钱,是如今建设村农民舒适的生活。
但谁曾想过,建设村昔日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前面荒滩、后面荒山,有女不嫁峡口湾湾(建设村)”。83岁的村民金发辉,很长一段时间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放开吃肉那是想都不敢想。”
转变发生在2010年。
建设村在这一年组建了农旺合作社,下设种植公司、养殖公司和投资公司,探索“工业+现代农业”集团化经营发展模式。
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农旺合作社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村民将土地量化入股,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资本运作,入股企业利润分红。农旺合作社利用社民闲散积累资金,创建企业实体,入股建成三合电站、龙家沟电站、金洞子电站等。同时还投资建设砂石场、养殖场。
当时,大多数村民并不看好这种方式,加入合作社的人也不多。但当实实在在的收益摆在面前时,大伙儿都动心了。
合作社从2011年开始给入股村民分红。临近春节,不少人都在盼着“年终奖”的到来。最轰动的是2014年1月14日,分红总金额超过1311万元。分红现场的现金一捆捆整齐地堆成了“墙”。消息连同图片引起媒体关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都发文赞赏,称建设村的致富经验“值得借鉴”。后来,全村476户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零散土地1946亩量化入股。
如今,“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教”“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正慢慢成为现实。
建设新村,要有肯干事的带头人
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农业是本业更是主业。但以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农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村的对策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让土地收益最大化。
土地流转后,合作社着手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沟端、路直、田成块”建成了蔬菜大棚346亩、人工湖规划区470亩、水果基地1330亩。
尽管才3月下旬,走进农旺合作社的大棚,已是瓜果飘香,巨峰葡萄成熟在即。“这些葡萄再过20天就可以采摘了。”团支部书记朱小虎说,“15块钱一斤,已经全部预订了。”
蔬菜、林果的大面积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收益,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建设村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村投资100万元对全村的村庄风貌进行塑造,使得村庄环境更上一个台阶。投资130万元,修建8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电脑、投影设备、远程教育、农家书屋一应俱全。
当然,最让村民高兴的是村里“小别墅”的开建。2010年以来,村“两委”响应省州县号召,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由村民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政府补助公共设施建设500万元,分两期建成新民居86套。从那以后,新居建设持续升温,红瓦白墙小洋楼几乎成了建设村的标志。
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带头人金洪元的聪明才智。他是土生土长的建设村人,对这块土地了如指掌。“包产到户时我家分到了3700多块的欠债。”金洪元的过去是“26岁还找不到媳妇”。为了还账,小学没毕业的他带着村里人背着肉和粮食外出打工,搞建筑、做过水电工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年来,金洪元当过村主任,也当村支书。2010年,他再次当选村支书后,经过外出考察,结合自己经商多年的经验,尝试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来发展建设村。“建设村的今天,一靠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二是我们的村民好。”金洪元爱这样说。
农民出身的金洪元深知农民的保守与陋习。“只有新农民,才能过上新生活!”所以,他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给村民们“洗脑”。
“不能说去田里‘做活路,要说‘去上班。”他如是要求村民。“论吃,我们比不赢城里的大餐厅;论住,我们比不上城里的大酒店。但在建设村,我们能让游客有回家的感觉。”金洪元鼓励村民发展乡村游,村民们不愿把闲置的小洋楼改为乡村旅店,他就组织村民去外面“耍”。回来后,陆续有村民拿出新房,装修后开设乡村旅店。合作社还鼓励指导村民将小洋楼装修为乡村旅店或农家乐,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服务。现在全村已有12家乡村旅店和8家农家乐。
2014年12月,建设村高分通过國家3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现在,村里农家乐年收入达几百万元,增长得非常快。”金洪元说,“但这只是开始。” (作者单位:凉山日报社) (责编: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