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街区改造研究
——以铜仁市木黄镇老街区整备项目为例

2017-06-06 11:57倪默璘魏久焮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城市形态村镇民族

倪 琪,倪默璘,魏久焮,宁 强

(1.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124;3.大连民大飞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05)

少数民族传统街区改造研究
——以铜仁市木黄镇老街区整备项目为例

倪 琪1,倪默璘2,魏久焮1,宁 强3

(1.大连民族大学 建筑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5;2.北京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124;3.大连民大飞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05)

在对铜仁市木黄镇土家族、苗族民族特色街区的整备改造案例解说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镇保护、再生的建设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街区整备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对城市历史形态调研、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以定性、定量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规划改造实施计划,从对非物质和物态两个方面变迁的把握,才能有效地制定城镇发展策略、建设标准和原则。同时,提出了保护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要解决保护、传承与使用之间的相适性问题和解决方案。

民族城镇;城市形态;历史保护;街区整备

少数民族街区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演化原由是多元的,这与其所处地域、社会属性、历史背景等多方面影响相关。城镇特色的演绎与发展也不是孤立的,社会变革、产业进步、文化习俗的延演都是阶段性的使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动因。所以城市形态所具有的印象也是城市多方面背景的显现,建筑形态是人类生活历史多方面元素的承载形式,建筑的意义最终总是存在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中[1]。传统街区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是有其必然和偶然因素存在的。在社会文明高度进步的今天,传承和保护民族建筑文化与有效地改善住民的生活条件和地方产业变化、以及经济结构升级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如何保证传统城市形态和居住形式按其自身规律发展,使具有民族性、历史性背景的传统街区及民族建筑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同时解决保护、传承与使用之间的相适性问题,以及民族地区传统村镇的居住环境改善的问题,是未来我国村镇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老旧街区整备改造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1 设计指导思想

在自律性基础上形成的街区是自然发生和生长的,它的特殊性在于没有远瞻性的规划。所以,“生活空间以自然演化并延续的状态下,可以在生活空间的结构中寻找出其社会社会结构形成的原点”[2]。因此具有原生态意味的城镇具有持续生命力。可以认为: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的城市形态是生态型的,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共生的表现。保护生态是今后文明发展的关键词,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传统村镇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存和人文生态资源迅速的发生改变,我们需要具备可行的策略来应对。对此在针对具有典型民族特征村镇改造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

(1)考察少数民族村镇所处区域的历史和社会文化的特质,把握形成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村寨的运营模式。

(2)了解具有典型少数民族特征的区域的地域发展史,调查形成少数民族村镇社会构造和空间形态相关联的社会组织形态,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村寨形成的内涵因素。

(3)通过对地理环境、物理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调查、分析、解读来把握少数民族村镇的环境特性及相互之间的关联性。

(4)对住民的生活与生活空间的对应性进行考察,确定使之传统村落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因。

(5)对现地开展形态学数据采集,对特有的建筑形象,建造的技术措施等开展定性、定量的分析,开展项目对象的营建历史、建造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形式的数据采集,技术措施演化的性量数据采集,建筑材料的分析数据采集,建筑形式的测绘数据采集。

(6)提取少数民族村镇建筑及村镇形态的特殊形式语言及构成特质。汇总其形态特征形成的要因。

(7)对对象进行保护性规划、整理、改善,形成具有完整生活状态的传统村镇。结合非物质文化和民俗开发其建筑文化经济潜质,使其具有自律性发展的能力。

2 案例解说

2.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木黄镇,是与铜仁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委员会合作进行的,为民族特色镇老街区改造项目。木黄镇是苗族、土家族集居地,镇区人口12 080人。(2012年)主要依托梵净山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镇等资源。本项目为着力打造旅游景观型和民族特色产业型示范镇工程的组成部分。在现有城市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传统城市形态和民居形态特征建筑的保护、改造、利用、整改和对已经业已形成的近现代街道形态的全方位整备、整改、使得城镇能够得到具有特质的城市形象,突出自身的城市建筑文化特殊性,塑造与民族特色城镇相符的城市形象,成为发掘地方旅游经济产业链的主要环节。

2.2 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设计涉及范围为以镇政府周边三条街道为主要节点的约4万平方米区域,该区域现为镇中主要商业街区,已经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良好的业态现状。同时还保留部分具有地方民族特征的建筑群组没有遭到破坏。首先通过对街区形态的评估,对没有破拆的老建筑加以保护和挖潜,形成特色建筑文化环境体验旅游区段。其次对主要商业街区沿街建筑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造整备措施。本项目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的街区空间环境整备设计、街区立面改造设计、传统民居组团的保护改造设计、整体景观环境改造设计、空中步道系统改造设计,是对现状城市系统的二次深化设计。整备部分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整备部分经济技术指标

2.3 该项目的设计原则

在现状的基础上打造全方位的步行街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整备组成:整体规划及基础设施整备、建筑形态整备、街区环境整备。

2.3.1 整体规划整备

(1)对业已形成的街区形态和建筑形态不做结构上的更改,延续其发展的自律性,但是建议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手段整合业态的合理分布。

(2)整备城镇老街的城市结构系统,强化本区域的区段性质。

(3)对本区段拟建新建建筑提出建设原则,拟建新建建筑需经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统一认定,以本规划为原则设计建筑形象,特别是以不破坏整体建筑形象为依据。对建筑的装饰构件提供统一要求。

2.3.2 建筑形态整备

(1)统一规划商业街面的建筑形象,适当的增加具有城市典型特征的节点、构筑物、标志性建筑的分布,控制广告招牌摊位临时建筑等的私拉乱建。设计提出控制性的街道尺度和人流范围,形成本镇市民生活和旅游设施共享的空间环境。

(2)保护还没有破拆的传统建筑群组,对其进行评估后注入合适的业态,提供如:民宿、民族特色餐饮、民族民俗生活体验、老街旅游项目等特色环境,扩大本城市的形象特质如图1。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建筑文化形象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图1 对选定老旧区域进行的整改

(3)扩大城市空间体验渠道,改造现已形成的屋面空间利用系统,增加局部空间经济价值如图2。

图2 屋面步行系统的改造

(4)创造完整的步行街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规划,强制性的形成步行街道。

(5)增加城市智能化管理设施,对该区段全方位覆盖智能化安防、监控。商业门店进出货物机动车交通采用时段式自动隔离桩限制通行。旅游车辆提供集中停车位。分解人流与车流的交叉状况。

2.3.2 环境整备

(1)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合理引入水系,形成与老街到并行的水系景观。

(2)对城市综合布线全面整合,在期逐步的引入地下管沟,整理竖向设计,对污水、雨水排放综合整改。生活垃圾统一排放。

(3)统一夜间光环境,景观照明需经城市管理部门限制管理

(4)绿化在规划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任意街面改造同时预留地下管沟,整改暴露管线、消除城市危机隐患。对业已形成的路面管线分期分段逐步移到管沟内,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植物植被。

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最大限度的贯彻尊重城市传统。和建设现代生活的“适居性”环境。基于历史原因,业已形成规模的老旧街区积淀着城市文明,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认知。但对于今天社会生活的形式要求来说无疑是落后的。传统的城镇形态已经远不能够适应今天和未来住民的生活方式,造成原生态的传统村镇在快速消失,特别是地处偏远和山区的村镇缺乏正确和科学的观念与长远规划,在经济发展诉求的过程中,蔓延了对业已存在的传统街区进行粗暴的城市化改造,表现了对历史形态的无视。通过本文事例和个案,提出对具有民族文化遗存价值的老旧街区的整备改造的认识与实践以及原则与策略供学界讨论。

3 结 语

通过木黄镇的事例揭示了少数民族城镇整备改造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多种因素的综合思考和实践。探讨了在今天的视角下具有民族传统意味的历史街区在保护、发展中规划设计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整备改造的设计方法,汇总起来可以得到工作方法上的原则和程序如图3,工作模式如图4。典型民族特色村寨整备对象选择原则=民族建筑形态遗存+生活形态完整+村镇历史、文化、风俗明确。

图3 工作程序示例

图4 工作模式图

[1]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M].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倪琪,王玉.中国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王楠楠)

Study on the Renovation of Minority′s Traditional Blocks——A Case of Old Block Renovation Project of Muhuang Town, Tongren

NI Qi1, NI Mo-lin2, WEI Jiu-xin1, NING Qiang3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Dalian Minzu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 China; 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3.Dalian MDFH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Dalian Liaoing 116605, China)

Ba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reorganization and outfit case of Tujia and Miao characteristic blocks in Muhuang Town, Tongren Cit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national minority traditional block reorganization and outfit planning is to investigate the urban historical form and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planning and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is developed.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nd principles can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two aspects of the changes of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protec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mong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usage.

national town; urban form; history protection; blocks reorganization

倪琪(1963-),男,北京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学专业教学研究。

2096-1383(2017)03-0240-04

TU2

A

猜你喜欢
城市形态村镇民族
我们的民族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多元民族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抽象与现实
长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