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莹
正值深冬,陈逸凯从台湾风尘仆仆地赶来,到苗品记茶艺馆参加香道品鉴私享会。
旁人都裹着厚厚的外套,他却只穿一件打底衫和一件深棕色的棉麻衣,衬托出内心的丰盛与坚定。
内地这两年香道兴起,但一味地模仿,市场的混乱,让陈逸凯觉得有必要分享顶级的、真正的沉香文化。
他带着深耕多年的沉香心得,知无不言,倾囊相教。
“熟化最老的黄熟香,去掉了杂质,保留了精华,可作上品收藏。”
在读大学的时候,陈逸凯就开始接触香道了。兴趣是一种很奇妙的磁场,其他同学都在谈恋爱打电动的时候,他已经读了一本又一本难啃的古籍和文献。学生时代没有什么闲钱,基本上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沉香的书,都被他翻了个遍。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建立起了对沉香的初步认知。“一开始对中国的沉香着迷,反而是从日本的《香道》里看到记载西晋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被其中关于越南的蜜香树图文吸引,觉得特别典雅迷人。后来认识越来越多,慢慢有了自己欣赏的沉香品类,不再随大流去收藏。”
现在大多数人收藏沉香,并非从书本着手,而是依据市场上所谓升值空间的概念入手,这就很容易犯错误。其实以市场为风向标,有上当受骗的风险,好多人把本来不值得收藏的沉香拿来做收藏品。“他们买的也是沉香,只不过是最初级的,是用来做线香的材料,或者用作药材、合香使用,根本不能拿来做品香的香材。有些不懂行的人收藏了一大屋子,还拿来做雕刻、做挂件,这是浪费金钱和时间。”
陈逸凯对沉香不仅痴迷,还很认真。每块香的颜色、形状、好坏,哪个部位结油最香,他都一清二楚。去越南芽庄买香的时候,当地人都很诧异:只有圈子里的专业人士才瞳的选香技巧,他怎么会?但凡能^得了他法眼的沉香,一定是油脂浓密,香气浓厚。陈逸觊_直对黄熟香情有独钟,这是熟化最老的香,在土里的时间非常久,纤维烂透后,留下了最纯粹的那部分。在台湾一般叫作黄土沉。“生香像小孩,性格还没有稳定,黄熟香和熟香棋楠像老茶,已经去掉了所有杂质,只保留了精华。像日本人珍视的兰奢待就是熟香。”
“好的沉香是随形的,过分人为改造,反而不完美了。”
大约在20多年前,台湾人才开始接触黄熟香。“当时地面的沉香已经很少了,人们只有开发新市场,结果在越南发现了大量风灾后掩埋在土里的沉香。这种沉香埋在土里多年,油脂厚,在土里又有了氧化和結晶,香味层次丰富,气息也深,所以台湾一下子就有了很多土沉。”
那时候还没有很多玩香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把一块块沉香扔进炉里焚香。虽然焚烧后味道非常浓厚,气味会在房间里停留两三天,但这种方式对于珍贵的沉香来说太粗暴了。后来流行煎香,也就是品香,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香放在灰上,这时候土沉的好处才被发现,它的香味凉、甜,余韵悠长。
当时香道宗师刘良佑的书,对越南土沉做了重点介绍。陈逸觊在刘良佑老师的书中了解到,古代中国的沉香产地主要在海南。他拿所藏之中最好的越南香和海南香对比,研究下来发现还是越南香更厚实,味道更美。也许是时间推移造成了这种变化,也许是现代人审美的不同,反正从那时开始陈逸凯就只收越南的土沉和棋楠。
这些上好的沉香在土里待了上百年,外面全是土的分化层,需要第二次熟化。就像青香蕉,放在密闭的空间,与空气作用后变黄了,香蕉味出来了才能吃。同样的,在土里挖出来的香,把整个结构清干净之后,表皮再次接触到空气,加大熟化的程度,整个香味就会提升。
香买回来之后,陈逸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香。理香有专用的工具,各种大小不同的钩刀、钩针,把每一处的木质剔除干净,不清理过多的油脂,也不留下过多的木质。“老天已经给了它形状,我们要做的,是在上面寥寥几笔就能传神。”陈逸凯对沉香雕刻也颇有研究。沉香雕刻的概念自古就有,比如唐法门寺出土的沉香山子,还有日本正仓院收藏的沉香笔,可以算是雕刻的雏形。一般木雕基本都去皮,可是沉香雕刻不去皮,保留土沉那种原生态的感觉。另外,沉香需要顶边雕刻,绝对不能大块去掉边角。现在,陈逸凯都是指导徒弟雕刻沉香,退居二线当起了“艺术总监”。“拿到一块香,要去想象,这样一个自然的形态要如何顺着它的纹路去创作。好的沉香是随形的,过分人为改造,反而不完美了。把天然与人工结合得恰到好处,就是好的雕工。”陈逸凯会把雕刻的重点、技巧传授给徒弟,但最重要的还要靠自己的天分去打磨。
“把理香后的残渣剩屑,打成粉,做成线香,是入门的玩法。”
目前的沉香文化还属于小众范畴,因为能够接触到顶级沉香的人其实很少。比方说1克棋楠就要1万元人民币,这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价格。从古至今,能玩得起沉香的都是皇室和贵族。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普罗大众也可以透过各种媒介了解到沉香文化。陈逸凯建议一般人可以从最基本的线香开始,即把理香后的残渣剩屑,打成粉,做成线香。对于想入门的人来说,这是最可行的方式。
这两年国内兴起了玩香的风潮,但玩的都是皮毛,一些人跟风炒作,把别人的观点全盘照抄。
“沉香美不美,意境高不高,一般人都是能分辨的,如同听一首歌,赏一幅画。把沉香拿到手里闻的时候,自然能接受好与坏,这是不用教的。有人提出去深山、沼泽找上好的沉香,这都是鬼扯。真正好的香都是在土里挖出来的,越老的沉香在土层的越下面,在土面上的就是活的沉香树。”生长了一两百年的沉香,枯萎后倒在土壤里,又要花上数百年分解,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状态。很多人以为沉香树一种就有了,但真要结到这种程度,可能几代人都无法见证这个成果。这也是沉香为何如此名贵的原因。
在台湾,陈逸凯会不定期举办一些香道活动。这是少数人的聚会,一张桌子,坐三五个人,在桌子上品香、闻香,相互交流经验。参与的人可以是各行各业,音乐家、书法家、拳击手……当闻到香的时候就像拿到一把钥匙,香味直冲脑门,脑内啡分泌旺盛,思想异常活跃,把人带到另外一个形而上的状态,一种哲学的境界。所以,香道也是一种修行。
陈逸凯玩香的时候一直处在一种愉悦的状态。一块香,拿回来理干净,放在炉子上细细地闻,再参照古人的描述,去做对比和结合。这是一种六根互通、物与神游的境界。中国香文化讲究的是闻香的感觉,称为香感。“不过一人有一人的感受与玩法。”陈逸凯说,不用去迎合固有的香文化,找到自己的状态与感觉,会让自己更轻松,物欲更少。
最珍贵的是,割舍掉附加的东西,留下最本真的内容。这是玩香的创意,亦是玩香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