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芬
美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随处可见,它是客观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存在,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无法对美做出正确的评判。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为学生营造审美意境,提高审美能力,完善心理素质,让美洋溢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美学知识的传输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以课堂为主要阵地,积极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进行美学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关于美的概念,树立美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感受简单的点、线、面,然后向色彩、形象、空间上过渡,引导学生体会简单的图形带来的美的感受。结合课本教程,透过造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美,学会如何表现美。
二、细致观察,培养审美兴趣
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上的鉴赏学习艺术的培养,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视觉形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美好形象,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提高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寻找大自然中存在的美丽。对此,教师可借助美术模型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符合小学生阶段审美的美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他们觉得美的东西,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三、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比较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去理解思考美,是培养提高审美力的重要渠道。日常课堂中,让学生评价不同的美术作品,在比较的过程中养成评价美的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作品的机会,教师可以成立美术小组,在小组内评价赏析不同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比较后,展开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意见,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完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鉴赏名家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美术的基本形式是点线面的结合以及相关色彩、空间和肌理,人们视觉观察上的不同,會对同一美术作品的韵律产生不同感受联想。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不同,其想法以及审美角度必须不会完全一致,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审美经验上比较匮乏,对优秀作品的鉴赏是积累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鉴赏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经验,会对美丑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这样才能慢慢地学会感受理解美,最终提高自身的审美境界。
五、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画展
如前所述,学生展开小组评价比较不同美术作品,是学生共同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样教师适时的安排学生组织画展,也可以促进学生交流,不同形式的画展,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示范引导举办画展,解决学生开展画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同年级的学生积极广泛参与,每个学生都是画展的主人,人人争做组织者,学生参展的作品不计数量形式。
只有把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美术教师不能止步于当前,要不断探索钻研美术教学的新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上给予启迪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