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成绩不好,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兴趣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学,另一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学。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和老师要想的办法就是要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不少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是主观不想学,他也想学好,想要有好的成绩,甚至付出过努力,但收效不大。他会把责任推给客观原因,说自己基础差,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学好,严重缺乏自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有没有解决方案?其实是有的,就看你肯不肯去尝试。
方案:“最近发展区”原理。
先讲一个案例。初一年级有一个学生,一直不太会写作文。很多学生都说他智力有问题。他写得最多的一次写了二百五十个字,班上同学都叫他二百五。在写作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我家”,字数要求在六百字以上。这个同学干坐在那里不会动笔。语文老师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在短时间教会他写作。老师单独找到这个学生,让他把题目中的“爱我家”去掉,题目变成了“我”,要求他只要写一写自己,字数在两百字左右。这个学生还是不会下笔,老师就要他写自己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并举些例子来介绍自己的特点。这个学生用了一节课时间才写完。老师帮他修改后表扬了他,说他很会写作文。这个学生很高兴,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在写作方面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第二天,老师又让他写一篇作文,还是两百字。题目是“我的爸爸”,可以参照前面一篇作文的要求来写。很快这个学生又写完了,交给了老师。老师又表扬了他。第三天,老师再让他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这个学生因为有了前两篇作文的经验,而且由于老师的表扬,写作的信心大增,很快就把这篇作文交上来了。在星期一的作文课上,老师开始点评学生的上周作文。以往老师都要念几篇佳作,而这次不同,老师说只念一篇佳作。这篇作文用的是三部曲结构,每一部分都用了一个小标题,分别是“幽默的老爸”“勤劳的老妈”和“自信的我”,他们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家——我爱我的家。念完这篇作文后,老师要同学们猜一下是谁写的。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老师瞟了一眼那个写了三篇二百字作文的同学,只见他把头低到了课桌下面。老师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个同学就是某某同学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用说,我们都知道这位老师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了。这个学生从此增强了写作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写作能力也终于提升了。
一个学生,面对难以完成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老师应该适时降低任务难度,一直降到这个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当他能够凭借自己当前的能力完成这个任务时,这个学生才会获得自信。把难度大的任务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段,让学生完成距离自己能力发展范围最近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才具有可持续性,并能够使任务执行者在行动中充满自信,从而获得成就感。这就是“最近发展区”原理。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解释“最近发展区”原理。一开学,两个数学老师分别发下一张不同的试卷给学生做,说是要检验学生在假期里是不是认真做了作业。一个老师出的试卷特别难,他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避免学生产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的心理,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不努力就不会有好成绩。另一个老师则出了一张比较容易的试卷,这个老师的想法跟前一位老师不一样,他考这张试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数学其实并不是很难,只要认真做,所有的同學都能学好。最后的结果是,前面一个做难题的班级的很多学生从此都不喜欢数学,他们宁愿把时间放在能够学懂的学科而放弃更难学的数学。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则大多数都喜欢上了数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行。毕竟愿意挑战难题是极少数勇敢者的行为,一般的人都更愿意做距离自己能力最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