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指南:厅长如何进入中管序列
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剧中一个重要叙事线是“仕途之争”,其背后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和纪律规矩,也值得我们深入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立下了哪些纪律规矩?
今年4月6日,唐良智被任命为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分析人士认为,唐良智入渝后,首先被寄予厚望的是,或促使成渝经济区加速融合,以及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实质性发展。图为唐良智
根据相关规定,省级党委一般为一正两副架构(西藏、新疆等自治区除外),即一名党委书记、两名副书记。在副书记中,一人任省级政府一把手,另有一名专职副书记。梳理十八大以来的人事布局,省委“一把手”的来源一般有三种:
一是异地调任,一省的省委书记、省长调动至另一省任省委书记。
如去年6月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赴山西继续任省委书记;近期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二是中央“空降”,中央国家机关“一把手”至地方任省委书记。如近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空降”山东任省委书记。
三是原地升任,本省省长升任省委书记。
例如近期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林铎、海南省委书记的刘赐贵均是从本省省长任职。
省长的来源与省委书记类似,包括异地调任、中央“空降”及原地升任等方式。
不同的是,原地升任省长的,大多是本省省委副书记或常务副省长。例如天津、上海、重庆现任市长的前任职均是市委副书记。
在现实的干部任用中,担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省委常委直接升任省长,的确也有案例。
湖北省委原常委、武汉市委原书记阮成发去年底调任云南省代省长(现任省长)。罗志军、陈政高等,都是本省直升。
那么,按照党内纪律和规矩,组织如何选拔任用想干事、敢干事的市委书记呢?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第一种方式,是异地调任。中央可以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精神决定异地任职。
第二种方式,是以省会城市市委书记身份兼任省委副书记。事实上,这种兼职现象从2016年10月开始密集出现。
当时,吴政隆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调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
随后的两个月中,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蒙徽在换届后当选为本省的省委副书记。
2017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一新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前不久,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成为全国第六个省委副书记兼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官员。
根据我国干部管理权限,副省长属副部级、中央管理的干部,中管干部的考察和任免权限在中央,但省委可以向中央推荐副省级干部(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而后由中央决定是否批准任命。
因此,在常见的任命干部的新闻稿中,就有了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的不同,前者往往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干部,后者是中央根据省级党委推荐而批准任命的干部。
因此,想从厅局级任上升任副省长,进入“中管序列”,省委常委们对其的考察必不可少,也是干部任用程序之一。
中央组织部2016年底对2001年制发的《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作了修订,《守则》明确了“三个不上会”等要求。“三个不上会”,就是讨论决定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此外,在过去,各省级公安厅长一般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2008年后逐渐转变,如今,绝大多数省份均由省级政府副职兼任,已渐成惯例。
公安厅(局)长不由政法委书记兼任,进入政府班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检察院对公安工作的监督权,同时法院的司法权也不易受到干扰。
其实,从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也可以看做是干部交流工作的一个特殊案例。
中央对干部交流工作有很明确的规定,2006年8月,中央办公厅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目的就在于推进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近年来,中组部开展了多个批次的央地厅局级干部的双向交流任职,正是为了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保持领导机关和基层的联系。
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长“空降”地方省区市,担任地市领导。比如,国务院法制办社会管理法制司司长李岳德赴贵阳任市委副书记;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空降”任河南三门峡市委书记;等等。
同时,还有一批从地方“调任”中央任职的干部。比如,广西北海市市长林山青调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贵州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调国务院国资委任宣传工作局局长等等。
(《福建日报》20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