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组织机构 规范操作流程坚持把心理矫治贯穿社区矫正全程

2017-06-05 14:20:03张元德韩竹青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
司法所工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市南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

文 韩 亮 张元德 韩竹青[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

社区矫正

健全组织机构 规范操作流程坚持把心理矫治贯穿社区矫正全程

文 韩 亮 张元德 韩竹青[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工作规范》,坚持把开展心理矫正作为教育改造的重点任务,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意见》,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精神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其悔罪自新,助力顺利回归,重新融入社会,杜绝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

为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带

一、健全组织机构,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市南区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矫正管理局分管领导、各司法所一名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和探讨心理矫正知识,分析心理矫正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完善心理矫正工作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四大任务:(1)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了解或掌握其精神状态、性格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等。(2)针对分析评估或矫正过程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社区服刑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心理矫治方案,逐一建立心理档案。(3)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社区服刑人员提出的心理问题。(4)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心理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帮教志愿者开展心理知识辅导,提出相关工作意见和建议。

二是设立工作站室。依托市南区社区矫正中心,建立专门的心理矫正工作站,邀请心理专家坐诊,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对各司法所排查出的异常人员进行重点心理疏导。坚持将心理矫治工作向社区延伸。目前,市南区10个街道全部设立了社区级心理矫正工作室,实现了心理矫正上下联动。如八大关司法所在太平角社区建立了专门的心理矫治室,配置了播放器、放松躺椅、心理沙盘等设备。此外,建立健全了登记统计台账、心理辅导员守则等规章制度,重点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活动内容记录在案,把心理专家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治疗过程进行记录登记,并动态跟踪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建立了学习交流制度,定期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矫治个案交流,坚持将心理矫治工作纳入业务考核内容,促进了心理矫正工作规范开展。

三是签约专业机构。开展专业化心理矫治是实现心理矫正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市南区高度重视专业化心理矫治队伍建设,统合社会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具有良好资质的心理专业机构签约。在青岛市心理医院成立心理矫治基地,签订了“真情帮扶助回归——心理矫正基地”协议,有计划地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心理矫治活动,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治模式;和青岛凡敬心理研究院签约了购买服务协议。目前,中山路街道司法所、珠海路街道司法所、八大关街道司法所分别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较好地推进了心理矫治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是组建志愿队伍。积极建立一支以心理专家为主,吸收一批具有心理学知识人员参与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统一为全区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工作。已在10个街道司法所分别成立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站,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动员和组织高校、医院及研究机构的心理专家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通过为社区服刑人员介绍心理学知识,解决常见心理问题,开办专业水平的培训讲座,更大程度地融合了优质社会资源。此外,积极引导司法所工作人员学习研究心理学知识,并利用司法所工作例会,加强心理矫治知识培训。同时积极鼓励司法所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参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

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社区服刑人员谈话

二、规范操作流程,实现有序运行

一是深查细筛。心理矫治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操作流程,每个环节都有必要性和科学性。首先,通过排查了解把脉有心理问题的社区服刑人员。坚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有无前科、表现情况、犯罪种类、刑期和户籍地等情况进行动态性地了解,准确掌握他们的忧虑、烦恼、恐惧、敌视等心理问题。其次,在普遍性摸排的情况下,突出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情况的了解,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恶习未改,有再犯新罪迹象的;经心理测试,有严重心理、人格障碍的;身患重大疾病的;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等,将排查出的社区服刑人员一律纳入心理矫治重点对象范围。此外,通过定期走访和教育谈话,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心理走势,建立应对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实施心理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再犯罪风险。

二是个案矫治。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入矫态度和不同管理等级,坚持以安全回归为导向、解决问题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处方式”心理矫治方案,明确时间和方法步骤。第一步,人文关怀,使社区服刑人员感受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关心,降低心理防备;第二步,个别谈心,使社区服刑人员充分认识到之前犯罪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第三步,解困帮难,联系社区及相关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介绍合适工作,使其有稳定生活来源;第四步,法德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做到知法守法,从根本上杜绝再犯罪。坚持方案的动态性特点,根据阶段性的评估结果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是诊治一体。高效的治疗源于正确的诊断。将心理矫治的起点前置,即从社区调查评估开始,将心理诊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其中,对所有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以调查掌握的相关资料为基础,通过参考拟假释罪犯监狱心理评估、“准缓刑罪犯”测写亲属同事邻居描述,得出初步心理诊断意见,这样既为做好心理矫治工作提供价值参考,又确保调查评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新入矫一周的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表》《埃森克人格量表》,并与他们及家属开展入矫谈话,充分了解其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性格行为等基本情况,再依据矫治小组得出的心理综合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入矫一个月后,通过《社区服刑人员人身危险评估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OLSON婚姻质量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等12套量表测评,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提供心理学依据。对入矫一年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心理测评,根据测评情况不断调整心理矫治和教育矫正方案。

四是转介衔接。对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结合全程心理档案、心理矫治效果,作出期满心理矫治评估。如果评估存在心理危机高风险,将转介专业机构或转为安置帮教重点人员,继续跟踪做好心理干预。接转的专业机构可以通过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档案,准确了解其心理状况及变化,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矫治。移交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档案,主要包括社区服刑人员基本情况、心理健康、预警等级、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及建议、心理矫治对策及做法、心理监控措施等。目前,已有10人解矫后因心理疾患转为重点帮教对象,对其继续进行心理矫治,部分人员已走上正常生活轨道。

对社区服刑人员(右)进行心理测评

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矫治效果

一是线上互动法。坚持与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通过QQ、微信等网络工具,提供多种便利咨询服务。针对社区服刑人员自身特点,协调心理咨询师从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给予关怀,同时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情绪疗法、音乐疗法、家庭治疗法等,对社区服刑人员提出的心理问题及时解答。如湛山街道司法所长韩竹青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坚持以心理学视角创新理念,以新载体实现新教育,不断积累做好心理矫治工作的经验,利用智能手机普及的“互联网+”,专门为社区矫正工作申请微信号,专号专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一对一、有区别地推送有助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教育改造的学习信息,及时听取反馈情况,不仅能及时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提高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质量。

心理咨询师介绍八大关街道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开展业务培训

二是同场共鸣法。为更好地开展集中式教育矫正,在社区矫正中心专门设立了“法德课堂”。坚持每月三堂课,以法律、品德、心理内容为主,由市南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公检法工作人员等授课,如围绕“认清身份、珍惜当下、努力改造”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激发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道德责任感,达到触及灵魂、直通病源的目的。通过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感恩教育”等心理辅导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提升了心理矫治效果。

三是人文关怀法。社区服刑人员产生心理疾患,主要原因是其自卑感和耻辱感,以及家庭变故、生活困难,如有的无法面对家人、有的丢掉了工作、有的家庭破裂等。对此,心理矫治工作从尊重关心他们入手,做到人格上不歧视、语言上不污辱、肉体上不体罚,经常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促使其恢复自信、乐观生活、积极向上。通过心理治疗师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舒缓精神压力,摆脱精神压抑、走出心理困境。坚持精神关怀与生活帮扶同步,采取生活救助、帮助找工作、节日送温暖、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有困难需求的社区服刑人员。2016年以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社区服刑人员成功申请廉租房1人、申请自主创业优惠2人、申请救助金4人、办理低保6人。

四是警示教育法。利用上级通报和媒体报道的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典型案例,以及2016年对4名脱漏管人员撤销缓刑、收监处罚的案例,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剖析教训,引以为戒。社区矫正管理局定期集中组织教育外,各街道司法所也以各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珠海路街道司法所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2012年予以假释。由于在监狱服刑多年,其假释后因无法适应社会,找工作时受歧视、缺乏家庭温暖等问题,产生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甚至萌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司法所一方面安排心理咨询师介入,持续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运用再犯罪案例的深刻教训对其进行开导,彻底打消其重新违法犯罪的念头。

2016年以来,市南区有12名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供职于区社区矫正中心和全区10家司法所,现已开展心理矫治60余例,进行心理危机干预230余人次,对杜绝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助力回归社会,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市南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小读者(2022年8期)2022-03-16 02:42:00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大选登记
环球时报(2017-02-23)2017-02-23 06:44:04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姥姥的路
小学时代(2016年32期)2016-02-24 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