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这是一期专刊,一期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落小、落细的专刊。
一个“落”字,凸显了编辑本期专刊的出发点: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为了避免“唱功”好“做功”差、“轻功”好“腿功”差、“演功”好“实功”差的现象,去除坐而论道、说多做少的思想,我们更多的选择了区域经验、学校做法和老师们在一线的具体实践。
于是,专刊里有了长沙市岳麓区区域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经验,有了醴陵市姜湾小学和常德市澧县九澧实验学校的先期探索,有了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卢鸿鸣的现实思考,有了耿玉苗等一大批一线教师的实践体会……
毋庸置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坐标。因为核心素养,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一个重要指向。但是,你是否发现,核心素养概念虽然被喊得震天响,但到底有多少人在身体力行?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从教育外部来说,全社会必须转变教育的目标指向,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连接宏观理念、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的橋梁,在落实的道路上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从单纯强调应试应考转向更加关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转变仅以学生成绩、升学率为指标的功利化政绩观,要以党的教育方针校准教育行为,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这里有认识的问题,也有评价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评价的问题,是关系到学校能否真正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大问题。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从教育内部来讲,最关键的是要加强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建设。我们知道,课程是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最终载体,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要依据培养目标,体现学校发展历史和办学特色,适合学生发展水平,同时又体现出基础性、选择性和整合性,形成开放立体的课程体系。不可否认,每所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学校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穿在课程体系当中,如何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机落实到课程当中?这就需要学校打破课程边界、教学边界,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的整体设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门类。当然,核心素养要落地,落脚点还是在课堂。因为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课程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言说教育的话语体系虽然早已进入素养时代,但教育教学行为却尚未迈入,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改变课堂教学的“涛声依旧”,广大教师要把“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古人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核心素养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的落地也许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素养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如果我们不起而行之,不通过行动表达,就难以找到落地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乃素养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