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以改革创新推动河北教育实现新跨越
■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刘教民
2016年,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河北实际,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促改革上求突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是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科统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全省高校开展了“铸魂固本、砥砺前行”主题调研活动。创新学习载体,打造“四大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新媒体、社会实践等形式推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心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强大精神给养和思想动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全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
二是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实现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全省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造开工校舍建筑面积301.7万平方米,竣工校舍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通过联合校、兼并校、办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扩大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全部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择校生招生。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录用“特岗计划”教师5200人,促进教师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扶持民办幼儿园开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实施“三免一助”教育扶贫,惠及贫困学生4.43万人。2016年,28个县(市、区)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积极开展“7·21”特大洪灾受损学校重建工作,做到秋季按时开学、受灾学校100%坚定,学生家长100%满意。
三是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多元办学机制,组建30个职业教育集团。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职业教育300个省级骨干专业和100个特色专业建设。探索实行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教育园区,实现“两集中”(初中向重点乡镇集中、高中和职业中学向县城集中)。积极推进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初步确定以石家庄大学城、唐山曹妃甸北京国际职教城建设为引领,推动全省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涉及培训专业23个,培训农民学员近万人。
四是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突破。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出台“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一层次一流大学建设4所、二层次一流建设大学8所,支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17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7个,省财政每年支持5亿元,连续支持5年。全省新增17个协同创新中心,总数达到35个。推进10所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遴选了15所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我省第二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组织举办第二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项目,在燕山大学成功召开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择优推荐430项申报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
五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学校内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并得到落实。
六是京津冀教育协作实现新进展。积极推动京津冀教育互联互通,建立沟通协商、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平台。签订三家对话、合作框架协议、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数字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协议、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推进京津冀三地学校教师、科研人员进修、互访、兼职等交流合作。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大需求,有效整合了43家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创新资源,涉及电子、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社会管理等重大领域。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巩固发展“十三五”良好开局,实现河北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省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重要指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河北教育发展的新跨越,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全过程。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建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系统推进课程改革,大中小学校分层递进、有机衔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实施高校辅导员、中小学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德育队伍整体水平。健全和完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第二,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强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改造农村公办幼儿园,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认真贯彻落实我省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不断深化“四种模式”,推广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学形式。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和乡镇学校寄宿床位,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问题。按照居住证管理要求,简化优化入学办理流程,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
第三,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主动适应河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程,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制定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评价、人才引进等制度,加强“双一流”建设的宏观管理、绩效考核和过程性评价,到2020年,3所左右大学达到或接近国家一流大学水平,一批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个别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加大高校科研支持力度,创新组织模式,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开创集约化办学模式,重点抓好石家庄大学城、唐山曹妃甸北京国际职教城建设,以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其他有条件设区市积极开展大学城、职教城建设,走以教兴城、以城带产、产教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一批职业教育精品学校、名牌学校、特色学校。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出台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意见,构建各层次职业教育分类实施和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动职教园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分工合理、规模适当、竞争有序、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格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产业,把学科建设在产业链上,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顶岗实习。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努力建设技术技能强省。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全力打造河北职业教育品牌和京津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第五,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弘扬优良学风,构建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推进教师教育学院发展。加强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杰出人才。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制度和生活补助制度,大力表彰优秀教师,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
第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交流合作,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
服务于我省“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教育发展短板为出发点,形成区域统筹、服务一体、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教育格局,吸引京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省教育发展整体水平。通过合作办学、举办分校、对口帮扶等形式,积极引进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组建学校联盟、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等形式,深化三地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为三地企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通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服务基地等形式,借力京津优质创新资源,提升我省高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