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唐云老师的收藏“缘”

2017-06-05 14:15钟天铎
中国书画 2017年2期
关键词:唐云老师

◇ 钟天铎

我与唐云老师的收藏“缘”

◇ 钟天铎

我的老师唐云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他还有两个颇感得意的头衔: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和上海市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他不但是海上画坛大师,一生还把收藏当作爱好和乐趣,更精于鉴定。

近些年来有着唐云“痕迹”的藏品和他的书画一样在拍卖市场上受到投资者追捧,其价格也一路飚升。在2008年上海的拍卖会上,他收藏的一把顾景舟制作的大石瓢紫砂壶估价100万至1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315.84万元。也是在2008年,唐云老师收藏的八大山人《瓶菊图》在中国嘉德以3136万元成交,成为拍场上的一段佳话。

说起我们师生的结识也与收藏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江浙一带就大有文人墨客喜欢并收藏鉴赏金石文字。故我少年时代,老家苏州就有许多文化名人收集金石拓片及碑帖盛及一时。我耳熏目染也深深地沉迷于收藏鉴赏这一传统癖好。研习赏玩,能使有悟性的书画家超凡脱俗。收藏,并不是要“藏”,而是一个“悟”字。收藏的过程,就是从藏品中认识并提高之过程。一幅古画收藏,从古画中学习古人的构图、用笔、用墨,久而久之对传统有更深切的了解,反应在你的创作作品中,则包含更多的传统印记。同样,收藏的过程也是提高过程。如何辨别一幅好画,就必须对传统文化吃透,广泛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很容易辨别出来。

我初学篆刻之时收藏了大量古代碑帖拓片,静心分析研究,各种书体的渊源、历史背景、重要故事,对于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与可能被忽视而不为人知的真实部分,我都反复推敲琢磨,汲取古人之精华,方提笔握刀实践,又沿袭此法涉入书画,大有斩获。

宋季丁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鼓励我刻印,鼓励我写字。

画家曹大铁先生在第一次看到我画画时,就很欣赏,帮忙找老师,唐云老师就是他老人家帮我介绍的。

在我平生有两大启示:其一是宋季丁先生,他发现了我刻印的天赋,然后他说我不能教你,一定要请个更加德高望重并有真才识学的老一辈艺术家,拜在他门下;其二是曹大铁先生,当他看到我第一张水墨画时,非常感慨地说道:“赶快拜老师,上海的大画家我都认识,你来选吧……”

20世纪80年代,由于苏州离沪上比较近,又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所以那时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们常到苏州采风写生。曹大铁先生与时任上海中国画院领导的唐云先生有拜把之交,我顺请他帮我找朱屺瞻先生做老师。1983年仲春的一天我幸得拜师机会,朱屺瞻等一批画家由唐云先生带队到了苏州,下榻南园宾馆。第二天下午,曹大铁先生就带我去引荐造访,当时唐云先生正坐在大堂内,曹大铁先生指着同去的我说道:“特携此后生前来求教各位海派名家。”唐云先生见我怀中抱着画轴,顿时来了兴趣,操着浓重的杭州口音说:“能否让我看看?”我边打开画轴边说:“请多指教。”唐云老师才明白眼前的花鸟画就是由我所绘,细看画意、气息、用笔、题款后,他脱口称赞道:“画好,字好!画上的印章是谁刻的?”我说:“自制。”唐云先生点头微笑着说:“印也刻得不错。”曹大铁先生跟唐云先生表明来意后,唐云先生欣然答应帮我去问问朱屺瞻先生,我就告辞了。临走时,唐云老师说:“画留下,是成不成,等会儿由我儿子告诉你,画也还给你。”四小时之后,唐云老师儿子来我家,把我的画退还并告诉我:“由于朱屺瞻先生年事已高再不收弟子。”

钟天铎 黄岗赤壁图 35cm×28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第二天,唐云老师和曹大铁先生来到我家看我,我上班去了,他们坐在我书房里,发现案头有一北魏造像,唐老很惊奇地问我母亲:“这是祖传的?”我母亲说:“不不,都是他自己买的。” 唐老双眸中满是惊喜,一个刚过不惑之年的人,又遭十年动乱,根本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古玩,怎么会书、画、印都有如此功底?返回的路上,唐老连连称奇:一是他对造像颇为喜爱,先后收藏南北朝、隋、唐各时期造像七尊,独缺北魏造像,今日巧遇,可谓缘分;二是我不但书、画、印兼擅,还与他有同样酷爱古玩收藏之爱好,又是缘分。

这次出访,唐云先生虽然没有见到我,但心中更加有底,决定收我为入室弟子。大约半月后,经过一位常熟画家电话告知,我得知唐云先生有意收自己为弟子,我异常兴奋,当即拿上那尊北魏造像,租了辆汽车直奔上海。到了唐家楼下时,唐云先生在楼下等了半个多小时,没有等到人,已经上楼去了。等到我进屋之后,唐老握着我的手说:“蛮好,蛮好。”我正欲叩头行拜师礼时,唐云先生急忙拦住说:“免了,免了。你的造像我收下,其余一切皆免。”说完,他转过身对曹大铁先生等人说:“天铎留在我家吃饭,你们外面吃。”曹大铁先生嬉言道:“好你个老唐,我刚荐学生给你,你一脚就把我踢开了。”老师笑答:“家中难以招待,望老友见谅。”大家哈哈大笑,也都为唐云老师收到自己满意的弟子而高兴。

老师与我的师生情缘前后延续了十个年头,他对我也格外看重,几乎拿出自己珍藏的所有轻易不露的历代名家书画让我观摩,尤其是八大、石涛、金农等人的作品。对于我的篆刻,老师曾多次给予鼓励,如称赞我的篆刻跳出时下常人窠臼,从秦汉篆法入手,别开生面,自成面目。老师珍藏有八把曼生壶,曾让我为其治印“八壶精舍”。熟悉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本人就是治印高手,选印十分严格,然而他却很喜欢我为他治的这枚印,在自己晚年的画作上常钤盖此印,这也是老师对我发自内心的褒奖。

每年去老师家,老师都要留我在他家住上几日,由于我们对收藏都有着浓厚兴趣,每次都有谈不完的话题。老师指导我画画的教学也别具一格,从不指导我绘画技法,只给我无数他的收藏,让我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临摹学习,而往往我挑选出的作品,都是老师最为中意的。老师主张:画家除读书、养气外,一是向前贤学习,一是向大自然(包括社会)学习。他说,清人程正揆有言:“足迹尽天下名山,眼界尽古人神髓”。前句讲的是师造化,后句讲的是师古人。正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对我后来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师的收藏绝对不是为了积累财富,用眼下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投资”,一幅名画,一根竹竿,不仅体现了老师文人收藏的真谛,更体现了传统艺术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老师的收藏强调的是个人趣味,从中可以充分展示其收藏的审美性与娱乐性。他一生只收不卖,遇到志同道合之人,甚至把一些藏品主动相送。提起收藏,老师自问个人涉猎有限,财力更是不足,只是为了开拓眼界,参照名家笔墨,借以提高自己画气。老师出生于1910年,他以卖画滋养他的收藏和生计,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对他这样的大收藏家来说也无不是一种机遇。中国有句古话:“乱世藏金,盛世藏画。”清朝末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很多故宫里的国宝级精品流落到民间,老师虽无过多积蓄,但对他这样极具慧眼的人,仍能得到当今已是身价百倍的不少好东西。

八大山人为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传说他从未为清朝权贵画过一花一草,而贫民求画,无不应酬。他的作品中,往往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如画鱼、鸭、鸟等,常做“白眼向人状”。老师对八大的精品真迹尤为喜爱,酷爱八大山人与石涛笔墨,颜其画室曰“大石斋”,从两位前贤各取一字。十八岁时,他见到八大山人《香椽佛手》,爱不释手,一再临慕,悬挂壁间,数十年。他根据自己的喜爱,大都选收和自己笔路相近的八大作品,加以收藏,老师的画风也受八大的影响很大。

老师的藏品种类丰富,单所藏的书画作品就有董其昌、倪元璐、八大、王翚、恽寿平、石涛、华喦、金农、郑燮、丁敬、罗聘、郑簠、邓石如、黄易、伊秉绶、何绍基、陈鸿寿、钱松、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精品。其中八大、石涛、金农三家的精品尤多,我曾请教过老师他收藏这些人书画的标准,老师讲他认为在自己一生或一定阶段达不到绘画水平的,他都收藏学习。对他的藏品来说这已是一个很苛刻的要求。老师每得佳迹,必书斋展悬,闲观静玩,而非夸扬珍异,竞炫收藏,其收藏观与前贤之论契契相合也。对于老师来说,品味自己的收藏就是与古人的对话与交流。一次他看着一幅华新罗的《春雨牡丹图》道:“你看华新罗的苔点点得多活。我的苔点正是学他的,可惜还没有学到家。”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的收藏与他的艺术造诣相滋相生,正是这些经典的藏品滋养和提升了他的艺术创作。

前人谓“茶之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在老师的收藏中,还以他所藏紫砂壶著称于世。老师嗜茶,更注重茶中艺事,尤嗜“曼生壶”,一生寻觅,竟得八把,因颜其室曰“八壶精舍”。 此八把壶,泥料古朴雅致,造型简练大气,壶铭尤佳,或言简意赅,意在言外,或妙语解颐,趣意横生,皆隽永浑脱,朗朗可诵。老师爱壶如命,有一把他用了38年的“曼生壶”因自己不慎而打破,让他感到极为愧疚和不安,说:“我这是造了孽,流传于世几百年度的茶壶,竟然葬送在我的手里。”在养壶上,老师所悟到的境界也绝非常人能比,他所藏八把“曼生壶”,都像普通茶壶那样轮流喝茶使用。客人见到他用如此珍贵的壶煮茗相待,感到手足无措,老师淡然一笑,说:“此系身外之物,当常用之;只有常用才能变成身内之物,方能达到物我两忘。世人多不知此。”

老师收藏有各个时期的书画精品几百余件,有立轴、横披、册页、手卷、扇面、诗稿、尺牍、题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另有百余件藏品精华。他自己的作品贵能穷古人之迹,通古人之法,万象罗胸一心独造。其花鸟画,用笔潇洒,设色秀妍,形神兼备,姿致如生。山水画秀劲苍润,意境深邃,收奇境于胸中,吐云烟于笔底。书法则骨秀神清,纵横如意,如玉洁金粹,均不袭前人面目而自辟畦径。而由老师撰铭作画的名砚、臂搁、镇纸、印规、墨盒、烟斗、紫砂壶等则更显现了老师高雅深广的艺术情趣。

钟天铎 草书凝成飘出五言联 136cm×33cm×2 纸本 2010年

众所周知,老师爱壶、藏壶、画壶、设计壶。他收藏的曼生壶件件是精品,把把有故事,然他不是为藏而藏,他把玩,他研究,他使用,他用精壶泡茶,他说:“用精壶泡茶是养壶的最好办法,何况好壶泡好茶,原本就是生活的一种享受。”难怪老师作画后,便喜一壶在手,静坐小憩,悠悠品茗。“养壶,实则也是养心。”我顿悟。

老师的收藏是建立在他高超的鉴定能力基础之上的。老师对鉴定每件东西都很审慎,他从不对一件东西立即作出判定。一次一位藏友托我用一幅名家的《梅花图》去换取一幅老师为他做寿画的作品。《梅花图》上已有一位知名收藏鉴定家的题签,老师为那位藏友画了几个桃子,但《梅花图》只说了句“先放这里再说吧”。过了几日,《梅花图》托人送回,并未说什么,当时我还有些不惑。时隔几年,同样的《梅花图》在美国一家美术馆出现,我后来才得知那幅《梅花图》实为原作所揭二层,又请高手补墨之作,虽蒙过一位鉴定家之眼,但没有过老师这一关。这件事也让我对老师的博学佩服之至。

老师认为,历代名家书画收藏,虽然暂时属于某人,但它们终究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理应倍加珍惜,倍加保护,如同自己的身体肤发。因此装裱保管要得法,这样既利于提高观赏价值,亦可以延长古书画寿命。凡我炎黄子孙都有责任使它的流传久远。

老师还提醒收藏家们:占有欲人人都有,不然就不会有个人收藏家了。但收藏家切忌贪求,不要用巧取豪夺、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心意和方法去搞收藏。提倡人有即我有,要用站在爱护祖国的文化遗产的角度来正确对待,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收藏行为本身也体现收藏者的道德人品,文化修养,心理素质。

老师的故乡杭州,建有唐云艺术馆,馆内藏有大量老师无偿捐出的个人收藏精品。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爱画入骨髓,吐词合风骚”,乃是老师的夫子自况。

钟天铎 秋荷图 177cm×93.5cm 纸本墨笔 1987年

钟天铎 桃实图 150cm×83cm 纸本设色 1987年

钟天铎 篆书翰墨烟云五言联 136cm×33cm×2 纸本 2010年

猜你喜欢
唐云老师
耿直的唐云
耿直的唐云
少年的你、我、她
唐云作品
老师,节日快乐!
唐云与曼生壶之缘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