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功能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2017-06-05 14:16刘黎明杜荪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3期
关键词:湖南省生态农业

钟 源,刘黎明,刘 星,杜荪玲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农业区划·

农业多功能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钟 源,刘黎明※,刘 星,杜荪玲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目的]伴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农业产能、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的理念已成为农业及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多功能性日益凸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方法]文章依据农业功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生产供给、社会保障、生态服务、休闲旅游四大功能,建立农业功能的表征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SPSS快速聚类、ArcGIS空间叠加方法,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环洞庭湖区和湘中南区部分区域生产供给功能较强,以长株潭区为中心向外社会保障功能逐渐降低,环洞庭湖部分区域以及湘西山区生态服务功能较强,长株潭以及湖南省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功能较强。[结论]该文还根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法,划分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和12个二级功能区,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区位布局、构建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农业 功能评价 功能分区 表征指标 湖南省

0 引言

农业是一个集自然、社会、经济于一体的复合系统,复合性是形成多重功能的基础。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多功能农业”的概念[1],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的多功能性除了表现为商品生产(食物和工业原料生产等)以及由此发展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经济、社会功能外,还包括非商品生产,包括景观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文化传承等。

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业生产新格局建设发展任务的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日益凸显,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更是传承农耕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农业功能评价与定位已成为乡村景观规划和农业区位规划的重要参考。何露等、乌东峰等分别运用多维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农业功能[2-3],罗其友等、朱俊林等、陆耀邦等分别对东北地区、湖北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农业功能评价与分区研究[4-6],同时针对城郊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7-9]。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该文从农业功能的概念与内涵出发,依据不同农业功能的基础支持、表现形式、发展需求等特点,建立农业功能的表征指标和评价体系,为农业多功能评价与主导功能分区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土地面积21.18万km2,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及其支流由南向北汇入长江和洞庭湖,形成洞庭湖水系。光照、热量以及水资源丰富, 2013年农业实现增加值1909.6亿元,比2012年增长2.8%; 林业增加值212.8亿元,牧业增加值666.2亿元,渔业增加值201.7亿元[10]。湖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农业发达,农业多功能性突出,因此选择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具有较好的典型性。

1 农业功能内涵与研究方法

1.1 农业功能内涵与评价指标选取

1.1.1 农业功能及内涵

改革开放之前,为了解决中国人口的温饱问题,人们对农业功能的认识基本停留在粮食生产层面;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CED)认为农业具有多种同时存在且不相互排斥的功能和价值,包括生产、文化、美学、精神、保育等[11],孙新章参考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以及世界银行对农业功能的界定,将农业多功能性概括为生产功能、经济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休闲功能四大类[12]。综合农业功能相关研究,通常认为农业多功能性包含的因素有农业发展、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历史文化以及人文教育等[13-14]。

在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农业特色,考虑功能评价的必要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将农业功能分为生产供给、社会保障、生态服务、休闲旅游四大类。生产供给功能是农业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主要受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农业资金、机械等物质投入的影响,供给状况在一定时期内由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决定,同时也受国家政策、生产结构、国际形势等影响。社会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容纳劳动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上,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劳动力分布中农业所占比例越大,农业的就业保障功能越强,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农民对于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仍存在较大依赖。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环境和生态进程所提供及保障的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与效能[15],在一定范围内,农业不仅参与物质合成、代谢与循环,同时还具有净化环境和自我调节的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是以农村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休闲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满足游客度假需求为目的,以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为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绿色、健康、集约的发展模式[16-17],农业休闲旅游市场具有定势性,游客的主流一般从城市到农村[18],休闲旅游时间较短,以便于居民双休日休闲,在指标选取上一般将交通、环境、文化、体验以及特色农产品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1.1.2 农业功能表征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功能表征指标体系中涉及的指标均来源于相关研究文献,指标层对应的评价因子都曾作为相对应的农业功能指标,参与农业功能评价。在指标的选取上,首先保证指标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农业功能内涵,科学度量农业功能强弱; 其次考虑数据的可用性和系统性,确保数据的科学、真实、有效,数据间具有独立性和关联性、能够互相整合,全面反映区域农业功能现状; 最后,基于数据可获性,部分单元选用参考指标,在参考指标的选取上要注意该指标与对应景观功能的相关性及影响。该文提出了农业的四大功能特征,选取24项表征指标,建立功能层、准则层、指标层3级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农业功能表征指标体系

功则层准则层指标层参考文献生产供给功能(A)基础资源A1土壤生产潜力A11A13、A14指标选取参考文献19[19];A12、A21指标选取参考文献20[20];A22指标选取参考文献21[21]农作物播种面积A12有效灌溉面积A13农业机械总动力A14规模结构A2农、林、牧、渔总产值A21主要农作物综合优势指数A22社会保障功能(B)就业保障B1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比重B11B11、B21、B23指标选取参考文献5[5];B12、B13、B22指标选取参考文献4[4]农业劳动力数量B12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B13生活保障B2农业收入占农村总收入比重B21农民人均纯收入B22劳均农业总产值B23生态服务功能(C)调节功能C1气体调节价值C11C11、C12、C13、C14、C21、C22、C23指标选取参考文献22[22]、文献12[12]、文献23[23]等气候调节价值C12水文调节价值C13废物处理价值C14支持功能C2保持土壤价值C21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C22提供美学景观价值C23休闲旅游功能(D)空间结构D1区位关系D11D11、D12指标选取参考文献5[5];D21、D23指标选取参考文献24[24]交通联系D12景观地域特征D21景观资源D2空气质量状况D22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区分布D23

1.2 数据来源

数据包括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湖南省地图数据、湖南省文献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包括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2013年湖南省农村统计年鉴; 地图数据包括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湖南省年均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图、湖南省行政区划图、湖南省交通图等; 文献数据包括湖南省统计公报、湖南省空气周报、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等。

1.3 评价方法

1.3.1 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

主要包括各市(州)及全省指标值的汇总、比例结构的计算,以及综合定量指标的计算。其中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参照谢高地等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22],经区域修订和发展阶段修订后得到2013年湖南省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根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提取湖南省各市(州)农田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生态、水体与湿地生态、荒漠生态面积,由此计算得到对应指标数值。休闲旅游功能中的区位关系指标是在研究区人口规模统计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大城市休闲半径的一般水平[25-27],取距离城市中心50km和100km作为农业休闲半径,通过圈层结构分析对区位关系进行评价; 综合定量指标包括土壤生产潜力、主要农作物综合优势指数、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交通联系指标、景观地域特征等,其中交通联系指标用公路网络结构性能、铁路网最短空间距离、铁路网络最短时间距离来表示,景观地域特征用景观地域特征值来表示,计算方法如下:

土壤生产潜力[28-29]:Ys=f(q)·f(t)·f(w)·f(s)·Q

(1)

(2)

(3)

(4)

(5)

(6)

(7)

1.3.2 基于SPSS快速聚类法的农业多功能评价

快速聚类法首先从n个数据对象中任意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分别计算每个对象到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把对象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所有对象分配完成后,重新计算k个聚类的中心,并与前一次计算得到的k个聚类中心比较,如果聚类中心发生变化,则会一直循环迭代划分,直至聚类准则函数最优[30]。该方法是空间聚类算法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聚类分析中应用广泛[31]。依据农业功能表征指标体系,在各市(州)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完成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快速聚类功能对各项农业功能进行评价和分级[32]。该研究共分为4个等级,用以评价和揭示不同市(州)农业功能的差异。

1.4 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原则及方法

农业主导功能分区,优先考虑关系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特殊因素,将它确立为决定区域农业主导功能的先决条件,例如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一般以保障农业生产供给作为主导功能,国家自然风景保护区则一般以生态服务作为主导功能。从湖南全省范围来看,由于区位、资源、经济、限制性因素的不同,农业主导功能分区还需要考虑区域间的协调统筹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又要在全省范围内对各项功能进行平衡。在此基础上,依据农业功能评价结果优先选择评价等级较高的农业功能作为主导功能,评价等级较低的作为次要功能,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环境提升、为区域人口带来正向效益的分区作为优化配置,有效促进区域农业功能的提升与发展。

利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在单项农业功能分级评价的基础上,将4个功能的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依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原则,在综合考虑国家发展要求以及各市(州)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市(州)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案。

2 评价结果与分区方案

2.1 生产供给功能评价

依据湖南省农业生产供给功能分级聚类结果,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洞庭湖区和湘中南区部分区域,如图1a所示。环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淡水鱼区,土层厚度深、土壤肥力高、灌溉充足,是理想的粮棉油及水产品的重要产地,位于湘中南区的邵阳和永州均属于传统农业区,粮、油、瓜、果等农产品产量位于湖南省前列。相对而言,位于湖南省西北边界的张家界市和湘西州生产供给功能偏低,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特色农产品丰富,但不适宜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a)农业生产供给功能 (b)农业社会保障功能

(c)农业生态调节功能 (d)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图1 湖南省农业功能分级

2.2 社会保障功能评价

依据湖南省农业社会保障功能分级聚类结果,社会保障功能以长株潭区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如图1b所示。长株潭区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其周边的益阳、娄底、衡阳、郴州经济发展均位于湖南省中等及以上水平,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大型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功能奠定基础。相对而言,湖南省湘西山区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劳动力分布中农业所占比例较小,社会保障功能偏低。

2.3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依据湖南省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分级聚类结果,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洞庭湖水域主要分布区岳阳、益阳以及湘西山区,如图1c所示。岳阳、益阳两地湿地特色明显,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态服务功能突出。湘西山区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草地,自然环境优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相对而言,湖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农田、森林、草地等所占面积较小,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

2.4 休闲旅游功能评价

依据湖南省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分级聚类结果,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株潭以及湖南省中部地区,如图1d所示。长沙市的长沙县、开福区、浏阳市,株洲的天元区、益阳市的资阳区和桃江县等初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33],休闲旅游功能占据优势。而湖南省的北部和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功能所需的人口规模、区位条件以及旅游配套水平相对较弱,因此休闲旅游功能偏低。

2.5 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案与建议

利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依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原则与方法,形成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分为3个二级区,总计12个二级功能区,如图2所示。

图2 湖南省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案

2.5.1 农业主导功能区的基本特征

(1)农业生产供给主导功能区土地面积8.970 48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42.35%。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水面各类地貌兼有,土地肥沃,耕地数量多,是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主要产品为水稻、小麦、棉花、油料、糖类、肉类、水产等。按照地理位置和主要农产品类型进一步分为邵阳山地丘陵粮油畜牧主产区、洞庭湖平原粮棉油及水产品主产区、永州丘岗山地粮食畜牧及瓜果蔬菜主产区3个二级区域。

(2)农业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土地面积4.349 12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53%。区内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中等,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5hm2,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富余劳动力数量多,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较为突出。按照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进一步分为衡阳盆地就业与生活保障区、郴州山地丘陵就业与生活保障区、娄底山地丘陵就业与生活保障区3个二级区域。

(3)农业生态服务主导功能区土地面积5.266 86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4.87%。区内主要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兼有丘陵、岗地和平原,自然环境优美,拥有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该区域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民俗文化多样且深厚。按照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民俗文化特征进一步分为张家界山地生态调节与防护区、怀化山地生态调节与文化传承区、湘西山原山地生态调节与文化传承区3个二级区域。

(4)农业休闲旅游主导功能区属于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面积2.593 51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25%,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光热充足,农业资源条件良好; 城市人口均在100万以上,地理位置优越,休闲旅游需求旺盛。城市周边既有大宗农产品生产,又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众多休闲农庄,交通便捷程度、空气质量状况、休闲旅游配套均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按照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进一步分为长沙长浏盆地休闲旅游区、株洲山地丘陵休闲旅游区、湘潭平原岗地休闲旅游区3个二级区域。

2.5.2 农业主导功能区发展建议

(1)生产供给主导功能区是全省耕地资源和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对于保障国家及区域粮食安全具有极大作用,未来可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制定更多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2)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农村富余劳动力偏高的区域,未来需要扶持村镇企业,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挖掘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提升经济效益;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3)生态服务主导功能区是全省自然生态环境最优的区域,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景观生态的建设与保护,提高资金投入推广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技术,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农业景观美感度、美誉度和知名度。

(4)休闲旅游主导功能区是全省农业、经济、区位、生态综合水平较优的区域,长株潭地区作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未来需进一步加强交通及休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项目,依托乡土文化与农业优势,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区。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农业作为农村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本身所具有的生产、社会、生态、休闲等多样化功能对于我国农村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保持、文化传承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农业资源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农业功能的重要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农业多功能评价来科学衡量地区农业功能优势及强弱,从而准确评价与定位区域农业主导功能,对于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2)从评价结果来看,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地区农业功能趋于多样化,部分发达地区的多项农业功能均处于较优等级,也有部分欠发达地区单项农业功能处于突出位置。长远来看,农业除了满足基本农产品需求外,应该重视其生态服务功能与休闲旅游功能建设,对于解决农民就业、保障农民生活、保护地区环境、促进地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2 讨论

(1)由于农业功能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方法探索、讨论阶段,该文从客观、科学、系统的角度出发,筛选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立农业功能评价体系,以湖南省为例对农业多功能进行评价,并划分主导功能区,为农业未来发展模式以及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但由于数据和研究方法的限制,一些指标不能准确计算,特别是农业的社会保障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的评价,部分价值的体现仍然是不全面的,在以后的研究中仍需进行更多的探讨。

(2)农业功能的价值大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类功能价值的评价体系会因研究区域尺度及现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具有多尺度、多类别的特性。小尺度区域和大尺度区域在某些数据获取、功能价值计算以及功能作用的发挥上均存在差异;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农业多项功能的主次关系也会发生改变,主导功能和非主导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消长关系。因此在进行农业功能评价时,需要深入分析农业多功能的形成及运行机制,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全面地反映农业功能特征,同时全面了解研究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找寻合适的对比方式明确农业的主导功能。

[1] UNCE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Agend 21-An Action Plan for the Next Century.New York: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92

[2] 何露, 闵庆文,张丹.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资源科学, 2010, 32(6): 1057~1064

[3] 乌东峰, 张世兵,曾栋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现代多功能农业研究.经济地理, 2009, 29(12): 2075~2079

[4] 罗其友, 陶陶,姜文来,等.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26(6): 407~412

[5] 朱俊林, 蔡崇法,杨波,等.基于星座图法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6): 666~671

[6] 陆耀邦, 梁自力,毛蒋兴,等.广西农业功能区划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1): 18~22

[7] 李洪庆, 刘黎明.现代城郊农业的功能定位及其评价研究.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6): 1428~1433

[8] 李兴稼. 北京山区生态农业的功能定位、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北京社会科学, 2005,(1): 41~45

[9] 范水生, 陈文盛,邱生荣,等.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7): 117~122

[10]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省统计局网站,2013

[11]K Parris.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agriculture.Oecd Observer,2001

[12]孙新章. 新中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1): 71~75

[13]彭建, 刘志聪,刘焱序.农业多功能性评价研究进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6): 1~8

[14]陈秋珍,John Sumelius.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中国农村观察, 2007, 29(3): 71~79

[15]Gretchen C.Daily.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 1997

[16]张岩.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业休闲式旅游模式探析.农业经济, 2014,(12): 22~23

[17]刘军. 关于湖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5): 62~65

[18]颜亚玉, 张庆.农业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其开发模式.农业经济, 2008,(1): 24~26

[19]吕向东, 王济民,吕新业.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5,(s1):29~35

[20]董谦, 李彤,刘宇鹏.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6): 3686~3688

[21]朱俊林. 基于空间统计的湖北省农业功能分析与分区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2]谢高地, 甄霖,鲁春霞,等.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5): 911~919

[23]赵姜, 龚晶,孟鹤.基于土地利用的北京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5): 23~29

[24]郑晶, 黄森慰,苏时鹏.福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8): 381~388

[25]苏平, 党宁,吴必虎.北京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地理研究, 2004, 23(3): 403~410

[26]吴希冰, 张立明.武汉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8(3): 364~368

[27]李燕燕, 王璐,文燕茹,等.福州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 33(9): 6~9

[28]孙伟, 诸云强,郭春霞.湖南粮食生产潜力空间分异特征与农机总动力投入的关系.农机化研究, 2014,(9): 36~41

[29]孙伟, 郭春霞,诸云强.1981-2010年湖南省年均土壤生产潜力数据集.地理学报, 2014,(69): 90~94

[30]冯超.k-means聚类算法的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31]王艳, 宋振柏,吴佩林.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聚类方法研究及其应用——以济南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1): 27~31

[32]吕敬堂, 吕大明,张浩.基于SPSS的农业功能聚类分区方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0, 31(1): 68~74

[33]李继承, 朱校奇,章勇,等.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29(2): 74~78

MULTI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FUNCTIONAL ZONING OF AGRICULTURE*——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Zhong Yuan,Liu Liming※,Liu Xing,Du Sunl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 concept that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enhanc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stablishing a new patter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at the same time, multi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eviewing the current study, the researches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agriculture had been perfected,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ulti functional evaluation index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relatively lack.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func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4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supply, social security, ecological service and leisure tourism, and set up the index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function.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basic statistics and composite index, taking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k-Means Clustering and ArcGIS spatial overlay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pply functional areas were mainly in around Dongting Lake region and central south region of Hunan province. Taking the Chang-Zhu-Tan area as the center, the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gradually reduced.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was stronger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Dongting Lake and the western region of Hunan province. The function of leisure tourism in Chang-Zhu-Tan region and the central area of Hunan province was more powerful.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leading function, the paper divided Hunan province into 4 leading function areas and 3 secondary zone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location layout of agriculture and building beautiful rural areas.

agriculture; function evaluation; function zoning; characterization index; Hunan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315

2016-03-11

钟源(1990-),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研究。※通讯作者:刘黎明(1966—),男,浙江绍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土地资源调查与分析。Email:liulm@cau.edu.cn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过程中的乡村景观保护机制与模式”(41471455)

F323.1

A

1005-9121[2017]03093-08

猜你喜欢
湖南省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