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
·药物与临床·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王瑶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按照患者治疗意愿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 每组104例。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单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 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8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 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急性脑梗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 导致患者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而引起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脑血管疾病,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病, 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应该对更好的治疗药物进行探讨和分析[1-5]。本文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20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取得理想的效果, 实验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本文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208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头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其中男107例, 女101例, 年龄最大80岁, 最小40岁, 平均年龄(59.7±3.4)岁, 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意愿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 每组104例。
1. 2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糖、降脂及降血压等常规治疗, 联合组与单一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不同的治疗药物, 具体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如下:联合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丁苯酞注射液25 mg, 静脉滴注, 2次/d;依达拉奉30 mg, 将其加入到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2次/d, 连续治疗14 d。单一组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治疗的剂量、方法和时间等均与联合组患者相同。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疗效评价标准[6-9]: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残疾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 残疾程度1~3级为明显好转;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为进步;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降低<18%为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所增加为恶化,有效率=(基本痊愈+明显好转+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联合组治疗前ADL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28.14± 4.38)分、(12.42±1.66)分, 治疗后ADL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75.43±5.78)分、(4.10±1.55)分;单一组治疗前ADL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28.45±5.64)分、(12.32±1.56)分,治疗后ADL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52.31±8.76)分、(7.58±1.86)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 2 联合组患者中基本痊愈44例, 明显好转34例, 进步22例, 无变化3例, 恶化1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单一组患者中基本痊愈31例, 明显好转29例, 进步30例,无变化10例, 恶化4例, 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5%, 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这一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血流动力学改变, 在急性期给予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 但是依然会受到时间窗的限制,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降低了患者的预后效果, 因此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治疗药物[3,4]。
丁苯酞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 可以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 抑制了谷氨酸的释放, 改善患者的线粒体功能, 可以增加患者缺血区脑血流量并改善微循环,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的恢复[10-14]。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活性抗氧化剂, 可以对抗炎症细胞因子, 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 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着调控的作用, 进而保护患者神经[15-19]。由此可见, 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治疗的过程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具有着显著的效果[5,20]。在本次试验研究中, 治疗前, 两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2%, 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86.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ADL评分、NIHSS评分, 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1] 杨丽英, 贠莉. 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药物评价研究, 2016, 39(4):640-643.
[2] 郭晓敏, 杨谦, 陈博.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7):693-694.
[3] 布茂利.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1):105-107.
[4] 肖桂荣, 王赵伟, 朱仁洋, 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6, 23(1):51-54.
[5] 刘莹.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 -CRP、MMP -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30):11.
[6] 郝建军.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21):82-83.
[7] 程冉冉, 李焰, 周燕, 等.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职业与健康, 2012, 28(8):1021-1022.
[8] 王松超.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17):41-42.
[9] 张燕平.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7):46-47.
[10] 李良玉, 刘建军, 王崇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24):20-22.
[11] 赵月霞, 杨笑, 庞耀斌.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3):326-328.
[12] 王国印, 侯婧.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国医药, 2013, 8(8):1079-1080.
[13] 周舰, 段理成, 郑自龙.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4):463-465.
[14] 韩培显, 路长安, 胡守喜.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 35(1):59-61.
[15] 王晶, 王彩红.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心理医生(月刊), 2012(3):314-315.
[16] 赵黎明, 逄缎, 张彦峰, 等.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2):151-152.
[17] 王艳艳.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现代养生(月刊), 2016(16):77.
[18] 余彩霞, 杨梦华. 丁苯肽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3):136-137.
[19] 吴顶锋. 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22):2614-2616.
[20] 李琬. 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8):99-100.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buty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Yao. Ward Two of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eli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Tieling 112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by buty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20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by their treatment willingness into combined group and single group, with 10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mbined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buty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for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single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edaravone for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combined group had all better ADL score and NIHSS score than thesingle groups,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combined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s 96.2% than 86.5% in the single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Additional implement of buty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for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can improve effect and quality of clinical treatment, as well as ADL score and NIHSS score in patients. This method contains ideal curative effect.
Butyphthalide injection; Edaravon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40
2017-02-09]
112000 铁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