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惠娟
【摘 要】作为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常见学生作业中抄错数字、符号,数错图形个数等粗心现象,也经常提醒学生仔细检查。可是,这种粗心的迹象却似“野火烧不尽”。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检查能力呢?文章提出了三招较实用的战术,新颖独特。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 检查能力 三招
一、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检查情况
笔者在一次检测中发现一位学生的试卷上赫然地写着:“检查了8遍,可还是有‘把图中的物体个数数错和‘把数字抄错这两项,足足错了5题。”这到底是怎么了?通过观察和访谈,笔者发现一年级学生的作业检查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不能主动检查
在平时的作业中,没有教师提醒,能主动检查的学生仅占17.9%;而在测试中,能主动检查的学生也只有51.2%。
(二)不会检查
在教师提醒下,学生检查只是把题目快速地扫视一遍,这样的检查毫无效果。
(三)检查缺乏实效
还有一部分学生完成练习后会积极进行检查,但是他们检查的形式单一,只知道把题目重复做一遍,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以至于达不到预期的检查效果。如果教师不及时教给学生有效的检查策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检查失去信心,以致养成不愿检查的习惯。
二、培养一年级学生检查能力的“三招”
(一)第一招:“逼上梁山”——让检查从形式走向实际
怎样才能让一年级学生的检查变成“真刀真枪”的实干呢?笔者首先采用的是“逼上梁山”的策略。
1.一逼“防微杜渐”
检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仔细认真”这四个字。而培养仔细认真习惯的最好时机是作业完成时。检查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正确率,而做题时做到仔细认真,那么检查效果会更佳。换言之,就是让学生从源头上提高检查实效。同时,良好的做题习惯也会促进良好检查习惯的养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怎样让一年级学生做到仔细认真检查呢?这绝不是仅凭教师反复念叨“仔细认真”就能实现的。
(1)标记作业。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他们在读题、做题时,容易丢字落字,容易把数字看反。如果得不到一定的训练,这种现象就会持续较长时间。因此,笔者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审题时边读题边做好标记,如划出重点的词,标注关键的字等;易错的题注上思考过程,或标上中间答案,如两步的计算题,算好第一步后,在下面标上答案,再计算第二步。
(2)自主批改。学生完成作业后,先自己检查一遍,认为某题对了,就在题号前画上一颗“☆”。教师要强调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批改,不能某道题改了一半就跳到别的题,要用手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全面有序地进行检查。当然,在学生检查修改完后,教师仍需认真批改,并送给检查认真仔细的学生“能干的小老师”的称号。
2.二逼“有的放矢”
以往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喜欢直接在错题上打“×”。而学生在检查试卷时,则是直奔错题,对其他题不管不顾。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相当于剥夺了学生逐题检查的锻炼机会。为此,笔者在批改作业时,较常用的做法是:只在该页的前面或该题的序号旁边标上“错几题”,对于具体内容的对错不作批改;只有作业全部正确后才能获得等级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寻找错题时既有较具体的目标,又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必须挨个去检查。久而久之,学生逐题检查的能力就被“逼”了出来。
3.三逼“众望所归”
怎样让检查成为“众望所归”呢?换言之,怎样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真仔细地去检查呢?
(1)激励检查。这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学生完成作业速度不一,对于先完成的学生,一开始我常提醒:“做完了该怎么办?”学生常会异口同声地说:“检查。”这样几次下来,有的学生就会记在心里,完成作业时常会自言自语:“做好了,检查。”我就趁机表扬道:“真好,某某同学能督促自己认真检查了。”跟着,一部分学生也会自觉检查起来。就这样,一次次的语言激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在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的习惯。
(2)引领检查。在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并非无事可干,有时候短短的几句提醒会让学生的检查事半功倍。
答题前,先提醒学生仔细审题,要数清图中物体的个数,看清数字,别抄错,计算要仔细等。也就是说,要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答题中,对于学生中一些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如有一次,笔者看到一学生用手指着一题一题、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检查,于是就说:“某某同学检查时真认真,他是用手指着按顺序一题一题、一個字一个字地去读、去想的。”说完后,很多学生马上也学着做起来。
答题后,针对学生的检查情况及时进行点评总结。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那些检查能力弱的学生要提供针对性指导。
做好以上工作,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在班集体中也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检查氛围。
(二)第二招:出谋划策——让检查从无效走向有效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只有结合具体题型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检查效果。
1.第一策:稳中求胜
一年级数学涉及的内容不多,难度不大,检查的方法也相对单一,更多的题需要学生通过“再读一读、算一算、查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做到“仔细认真,稳中求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算、查的方法。
如分类画图,分完后,可以看看每个盘子里的图形是不是有共同点,题目中一共有几个图形,你在格子里一共画了多少个图形,杜绝漏图不画的现象。
又如把一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可以边排边做记号,排好后看一看是否有漏做记号的,再看一看相邻的两个数大小排列得是否正确。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把关键字圈一圈、读一读,或再算一遍题目等,以真正达到“稳中求胜”。
2.第二策:声东击西
主要是运用“把算出的得数当作已知条件,代入题目再进行解题”的方法进行检查。这一策略适用的题型主要有计算题、填空题和一些逆向题。如:8+7=( )+9,先算8+7=15,再算( )+9=15。算完后教学生:把( )里填的6当作已经知道的数,算一算等号的左边等于几,右边等于几,再看左右是不是相等。
3.第三策:深入浅出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段视频:美国有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计算“10+9=( )”时,先画10条线,再画9条线,然后将每5条线圈起来,最后数一数,终于得到了正确的得数。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费时,但这个思维过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美国小朋友碰到困难时,能主动选用简单、直观的方法来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其实,我们的检查同样可以“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如,红气球有10个,蓝气球有15个,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几个?列式计算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图和一一对应的方法,直接感知“红气球比蓝气球少几个”。
当然,掰手指、用实物演示等借助某些工具来帮助检查,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第三招:无招胜有招——让检查从有痕走向无痕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检查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在无形中完成。低年级课堂中经常要穿插各种课间活动,以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常利用这一短暂时间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检查能力。
1.视觉分辨游戏
比如在两张极其相似的图片中找出不一样的地方,每次游戏时,学生情绪都十分激动,查找得特别认真仔细,生怕自己比别人找得少。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了细心、专注,检查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2.数字闯关游戏
教师先在投影上出示3个数字,停留2秒,再隐去,让孩子重复说出是哪几个数字。然后逐渐增加数字或逐渐减少时间,让学生在挑战自我的时候更专注,更仔细。
总之,检查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反复的训练。任何事情,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