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宇++傅俊++刘轩昂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功率无线输电装置的设计。系统采用磁耦合谐振的方式进行无线输电。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及实现,对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变化对输电功率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以蓝牙音箱为负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当音箱音量发生变化时,无线输电装置的传输效率能够满足负载要求。
【关键词】无线输电 谐振 磁耦合
近年来,电子技术快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无线充电无需充电接口机械接触,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也提高了充电设备的使用寿命。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充电距离近,传输功率低等不足。本课题设计了一种无线输电装置, 以音箱为负载,研究了发射和接收线圈在不同距离情况下的输电效率。
1 无线输电系统的设计
1.1 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电网中的工频电经整流滤波得到直流电,将其进行高频逆变得到高频交流信号。高频交变电流送入发射线圈,在线圈中产生高频交变的电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接收端的接收线圈中产生同频率的交变电流,从而实现无线传输电能的目的。该交变电流在接收端中产生相同频率的交变电磁场,通过调整线圈,使的两者振荡频率相同,故两者产生共振作用,使能量的传递作用得到加强。最终电能从发送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传送到无线供电接收端。
系统分为电能发射部分,无线互感部分,电能接收部分三大模块。无线互感部分通过两个结构和形状相同的线圈实现,为保证能量的最大传输,必须调整两个线圈使得线圈尽量对准。
1.2 发射电路设计
发射电路主要包括降压电路、逆变电路、主控电路、发射线圈等。系统先通过降压电路将220V市电转变为低压交流电,经整流后输出5V直流电。
主控芯片采用XKT-408及T5336集成芯片。XKT-408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高频逆变产生高频交流信号,送到发射线圈。图2中XKT-408外接电阻和电容用来调节电磁波发射频率。
T5336集成芯片与XTK-408配合,实现发射控制及管理。在振荡过程中由于线圈的内阻及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会导致电路中振荡电流衰减,通过控制T5336输出口电压以补偿电路中的损耗电压。
主控芯片通过调整控制发送端发送功率的大小,实现对发射端电信号的监测及控制。
1.3 接收电路设计
电磁信号经接收线圈电磁耦合进入接收端,接收系统传输过来的无线电能。接收端的另一个功能是进行电路的实时监控。接收模块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分别为接收主控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接收端电压产生电路以及负载。接收模块如图3所示。
接收端采用T3168无线接收芯片,接收传递来的高频能量信号。外接RC并联电路,在电压输出端并联一个反馈电阻,构成负反馈电路,以改变接收电路负载大小,耦合传递到发射端,与T5536共同实现智能调节管理。
2 负载模块
本系统选用蓝牙音箱作为负载来进行输电效率测试,负载大小为2*4Ω/1ω。该负载进行输电效率测试较为方便。在调试时,可根据播放音效变化直观感受无线输电效率的变化,便于调整线圈距离和角度。该模块主控芯片采用的是CRS公司生产的57F86蓝牙模块, 配合CSR BLUECORE5 芯片提升模块的音质和兼容性。
有源音箱放大芯片采用的是ST公司生产的TDA2822M集成电路。
3 系统测试
测试时,调整耦合线圈角度和距离,使负载音箱播放音乐效果达到最佳,然后调整音箱音量,进行功率传输测试。逐渐增大线圈距离,在负载音箱输出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系统的发射及接收功率。
4 结论
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端负载为2*4Ω/1ω的情况下,输电距离可以达到28cm。发射端电源功率为21.56w时,接收端功率可以达到4.8ω,传输效率η=22.2%。
无线输电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只有在发送功率和接收功率达到平衡时,无线能量传输达到最优的状态。实验表明,负载电路对系统也会起到一定影响。在今后的设计中,可通过增大发射端输入电压和增加两线圈的尺寸,来提高无线输电系统的工作效率,从而增加无线输电的传输距离。
参考文献
[1]A.Kurs A.Karalis R.MofFatt,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re sonances[J] Science.2007,317:83-86.
[2]楊新生,赵军.一种小尺寸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6,31(02):13-17.
[3]李阳,张雅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功率效率点分析与实验验证[J].电工技术学报,2016,31(02):18-24.
[4]马旭旭,许新.一种具有蓝牙功能的IC卡预付费电能表设计[J].电气技术,2016 Vol.17(06):160-163.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