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时提出,“一带一路”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大陆,沿线国家人口约40多亿、GDP总量约为23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总量的63%、29%,贸易总量占全球1/4。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展,已形成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成立了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组长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设综合组、丝绸之路组、海上丝绸之路组和对外合作组。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从主要原则、建设主线和建设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该框架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提出了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建设原则。该框架也规划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两翼齊飞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三大战略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两大战略方向。
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一带一路”列入“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部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分为六个方面,“一带一路”作为“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产能合作、贸易升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方面发力,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2016年8月17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截至2016年6月30日,“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响应,我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将近50份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和70多份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同沿线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已开通中欧班列共计39条,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非欧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30日,由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项,共涉及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过共商,推动共建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如印尼的雅万高铁、欧洲的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还有一批港口和其他设施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
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柱、“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和骨架,将沿线60多个发展中国家列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优先对象,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落到了实处。中巴经济走廊起步早进展快,已实质性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中蒙俄三方已就建设经济走廊达成共识,正抓紧编制规划纲要;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也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正在积极规划建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课题组《“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报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的介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