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4月14日发布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显示,中国近两年并未操纵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但仍将中国等六国列在其汇率政策监测名单之中。同时,“汇率失调”(Currency Misalignment)的说法见诸美方表述,引发各方关注。从字面上看,汇率失调的重点与“汇率操纵国”(Currency Manipulator)有着较大不同,汇率失调相对更为客观、中立,以现象描述为主。
自特朗普参选以来,“汇率操纵国”就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而4月中旬的财政部报告发布,成为判定特朗普政府相关立场的重要参考。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标准,汇率操纵国的认定应满足三个标准,即:该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超过200亿美元;该国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超过3%;该国在过去12个月内通过反复买入外汇干预汇率且购买量超过GDP的2%。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2562.2亿美元;中国GDP为744127亿元人民币,约折合11.2万亿美元,顺差占GDP比重为2.29%。比对美财政部的三条标准,中国只满足第一条。但此次美国财政部报告新增了一条标准——如果美国对一个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总体贸易逆差的比例较大,它也会被美国财政部列入名单进行监测。2016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5002.25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占比达到51.2%,预计中国在短时间内仍无法摆脱美国财政部对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指责。
应该说,汇率的变动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反过来又对各类国际经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与商品交易类似,汇率反映的是货币之间的价格,受货币的供需关系所决定。但与商品交易不同的是,货币本身的价值要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影响,也与各国的汇率制度相关,很多情况下反映的并非两种货币间的直接交易供需关系。不必讳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阶段,一国货币的管理模式与其经济贸易发展阶段有着密切关系,更受国际市场巨大影响。在2016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篮子后,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对汇率的影响和干预所需的资源更多,产生的成本也更大。
那么,人民幣汇率与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从2005年6月至2017年2月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出现了中国保持顺差的状态,且顺差呈现较为明显的以半年为周期的波动。但是,同期汇率波动并不明显,且在2015年中期开始呈现波动上行态势。汇率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在上述141个月中的相关系数为-0.6,说明人民币的贬值与中国对美顺差减小同时发生,且相关性并不强。因此,数据显示中国并未从人民币贬值中获得对美贸易顺差的增加。
那么,人民币汇率失调了吗?事实上,国际金融产生于服务国际贸易的需求,但早已超越了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需求规模远远超越实物交割的需求,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受贸易的影响已然有限。尽管短期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然而从长期来看汇率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基本判断。中美之间的贸易,是基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国际产业分工位置的具体表现。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美国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利用中国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满足全球需求。伴随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日益完善,中国不仅成为了10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对相当多的国家保持贸易顺差。中国质优价廉的商品出口满足了各国消费者需求和工业生产企业的平稳运行,也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抵抗通胀、维持社会福利的重要条件。通过给中国出口商品设置高额关税或采取贸易救济方式征收反倾销或反补贴税的方式,将会直接提升该国进口价格或减少进口选择的余地,并不一定对其本国经济的效率提升和福利改进有利。
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力量仍是市场,现有的管理措施并不会改变汇率变化的长期趋势。更何况汇率本身就是双刃剑,无论高低都会对市场主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其他各类市场价格相似,汇率的波动应是常态,有关所谓“平衡”或“不失调”的汇率并未有国际公认的判定标准,主观认定的“汇率失调”可能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美国经济显著走强的情势下,让市场对汇率发挥更重要的影响,美元汇率走强的趋势可能更为强劲,定调“失调”或采取措施都需更为谨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