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近日,一段十岁男孩演绎京歌《梨花颂》的视频在网络走红,演唱者是来自加拿大的华裔男孩王泓翔,他的嗓音空灵纯净,令人惊艳。该视频出自江苏卫视原创少儿民歌成长音乐真人秀《歌声的翅膀》。4月30日,少儿成长音乐节目《音乐大师课》第三季在北京卫视开播,CSM媒介研究35城数据显示,首播收视率2.5%。
同样是少儿题材,同样选择音乐作为切入点,两档节目的模式各不相同。《音乐大师课》通过音乐课的形式展现孩子的成长;《歌声的翅膀》则以经典音乐为载体透视孩子的心灵世界。但二者的落点却是一致的——关注当下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状态,展现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及成长。
少儿音乐节目的价值底色
制作《歌声的翅膀》前,总导演章骊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市场调研,他们发现当下音乐传播的价值体系正在改变。在北上广等城市,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比较注重音乐的美育作用,很多家庭会送孩子去合唱团或者让孩子学习乐器。但在其他地区,大部分孩子是无歌可唱的。不论是在电视屏幕上,或是现实生活中,当代孩子唱得最多的可能是《大王带我去巡山》《小苹果》等流行歌曲,但这些歌曲适不适合孩子们演唱,章骊既疑惑又担心。
章骊希望通过《歌声的翅膀》让孩子们重新爱上那些时光中的经典旋律。为此,节目组在音乐改编上下了很大功夫。《歌声的翅膀》中很多经典民歌及戏曲歌曲都经过了重新改编,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梨花颂》《说唱脸谱》等。改编歌曲一方面是为适应孩子的歌唱能力,很多演唱难度高的曲子,节目组都专门定制了“儿童版”;另一方面,节目组结合R&B、电子音乐等当下流行的音乐形式,对这些歌曲进行改编,章骊希望通过改编让这些歌曲焕发新意。
《歌声的翅膀》还出现了孩子原创的歌曲。 “隔壁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过了十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第三期节目中,9岁的吴耀杰唱出了许多孩子都曾遇到的烦恼——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歌声与翅膀》节目组有两点初心,第一,希望能够展现音乐尤其是民歌以及传统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及滋养;第二,希望能够关注当下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与心理状态,他们快乐与否,家庭、亲子关系如何等。《歌声的翅膀》切开了一个社会横截面,触及当下的教育问题、儿童成长问题等社会痛点。”章骊表示。
《音乐大师课》已经进入第三季,节目制作方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表示《音乐大师课》注重的不是孩子的演唱技巧,最终目的也不是让孩子成为歌唱家,而是展现音乐教育对孩子人格产生的积极影响,让他们变得更为自由与幸福。根据孩子自主选择的结果,导师谭维维班级的学生最多,但每次表演名额有限,轮不上的小朋友必然会产生失落与难过的情绪。谭维维为此特意编排了一个全班同学参演的音乐剧《西游记》。她希望通过这个音乐剧告诉同学:虽然主角只有一个,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同处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应学会分工协作。 “《音乐大师课》不是孩子们的秀场,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刘熙晨看来,《音乐大师课》是音乐课,也是人生课。
参加《音乐大师课》的孩子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也有的孩子是海外华侨后代。通过这些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音乐大师课》呈现的是一个接地气的、真实的中国社会全景图。“《音乐大师课》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通过老师教孩子唱经典歌曲这样一个简单的节目形态,把孩子的生活、情感和老师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它也将孩子、父母、家庭、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刘熙晨表示。
保护孩子的真实表达
《音乐大师课》节目总导演姚小莹告诉《综艺报》,在前两季节目的基础上,第三季节目在模式上有所调整。“前两季节目中,参加节目的孩子被平均分配到四位导师的班级中,但今年我们想突出孩子们的个性特征,因此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此外,在每期主题化的单本剧形式下,我们想加入一些连续剧特色的东西。”姚小莹表示。
在第一期节目中,不少观众都被张泽禹和他太爷爷的祖孙情所打动;在第三期节目爱国课的主题下,张泽禹和他太爷爷的故事得到延续。太爷爷曾经是一位战士,张泽禹选择歌曲《我是一个兵》致敬他的太爷爷。导师李思菘还专程飞到张泽禹的家乡哈尔滨和他的太爷爷待了一整天,为曾祖孙俩写了一首歌。“节目组想通过类似的做法多方位展示一个孩子,包括他的故事、他的性格特征、他的家庭状况以及他的思考等。”姚小莹说道。
刘熙晨告诉记者,《音乐大师课》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导演组从不会告诉孩子你要说什么,孩子们说的话都是自己想说的,选择的歌也和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一致。”刘熙晨介绍。姚小莹说,《音乐大师课》没有一般音乐节目中常见的激烈赛制和淘汰过程,“我们希望通过真实展现这些孩子和故事,让小朋友和家长在观看节目后有所收获。”
放弃PK、淘汰等竞赛机制和评判体系,挖掘每个孩子背后的故事与心理状态,这是《歌声的翅膀》与《音乐大师课》共通的制作思路。除音乐外,章骊希望《歌声的翅膀》能够触及孩子的内心。“孩子们的表演都是精彩和可爱的,但引入评判体系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节目组希望他们能够更自然地站上舞台。”在环节设置上,节目组让孩子事先画一幅画来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唱歌之前,心理专家、孙楠、伊能静等几位輔导员会先解读孩子的画,向观众传递他的内心世界。演唱后,节目组通过“时空胶囊”收集孩子们的梦想。章骊透露,在《歌声的翅膀》最后一期的主题大会上,节目收集的“梦想”都将得到放飞。
章骊表示,阎维文、孙楠、伊能静等嘉宾是以辅导员的角色与孩子们交流。“他们不评判、不打分,也不会指导孩子唱歌,他们是沟通者,帮助孩子放大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与美好”。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进行交流,除明星嘉宾外,《歌声的翅膀》辅导员还引入儿童教育专家。章骊表示,一方面,教育专家能够更全面地剖析和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针对现场孩子们的一些突发状况,教育专家也能给予必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