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极致·口碑·快

2017-06-02 10:37黄华
声屏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注互联网思维

黄华

摘要:互联网和传统媒体一样,都是信息传播交流的工具,其核心都是传播。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成功都是新媒体传播探索和发展的奇迹,他们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值得传统媒体好好总结和借鉴学习。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播音主持工作 专注 极致 口碑 快

关于互联网思维,马云的一句话说得很到位,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将是创造明天的外在动力。创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而我们从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多位著名人士的顿悟中,也可以提炼总结出如下一些互联网思维本质性和规律性的内涵: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思维包含了用户至上思维、流量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思维则包含了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等。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著名互联网天使投资人雷军经过漫长的思考,结合其成功经验,把互联网思维总结成七个字,即“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七个字,堪称精辟。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以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为基础,浅谈互联网思维对播音主持工作的一些启示。

专注

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能够取得成功,专注是重要的因素。反观目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界的现实情况,要求主持人成为全能选手的呼声甚高。在一些电视台,一名主持人往往要承担多个不同节目的主持工作,跑场成为常态。而在一些广播电台,主持人的收入和主持节目的数量紧密挂钩,一名主持人每天不但要承担多个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工作,而且在每个节目当中都要承担起采、编、播、录、控五位一体的职能角色。在笔者的微信朋友圈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主持人都有共同的感受:太忙了,感觉人都快被掏空了。

与之相对应的,反映到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上,就出现了模式化严重、抄袭模仿、急功近利成为常态。主持人日常节目结构松散、内容空泛、口水话充斥其间,尤其是广播节目经常靠主持人之间相互挖苦取笑、打情骂俏填充节目时间。笔者在网上抽样收听了多个不同地方电台的节目,发现许多主持人的状态疲惫懒散,有的节目主持人从头到尾在放歌,一个小时说不上十句话,一开腔就让人感觉好像没睡醒,或者是喝醉了。

有一些广播电视机构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强行要求全台所有节目每隔一年甚至半年改版一次,每一次改版都要重新设计节目时间表,所有的节目都要大张旗鼓地重新调整,大量的主持人需变换岗位。其结果是整体节目面貌在焕然一新的同时,也让一些优秀节目好不容易积淀起来的人气瞬间流失殆尽。听众观众最大的困扰就是:一个好好的节目,怎么会说没就没了?

有因必有果,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固然有新媒体冲击的因素在,而传统媒体内部客观存在的此类问题也不容忽视。互联网企业有许多成功案例告诉了我们专注很重要,如乔布斯的苹果。因此,改变现有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生存现状,让有能力的播音员主持人能够有精力、有机会专注起来,进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形成引人注目的品牌效应是当务之急。

極致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才能够真正赢得消费者,赢得人心。在目前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界,恰恰就缺少这种把与节目相关的服务做到极致,让受众的收听收视体验超出预期的精神、做法和共识。

从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角度来说,由于节目制作本身是一个集体行为,关于节目质量优劣的压力更多的是由节目的组织者、策划者承担,播音员主持人只要没有太明显的纰漏,就不会承担影响节目质量的压力,因此很多人只是满足于按照节目组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广播播音员主持人虽然对于自己节目的质量承担直接的甚至是全部的责任,但是由于日常负责播出的节目数量过于庞大,能够保证按时完成播出任务都已经达到了个人能力的上限,也就没有余力再去考虑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期节目都好到超出听众的预期了。

从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角度出发,节目不能够做到极致、做到超出受众的预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例如,目前广播电视机构里,负责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不能主导涉及播音主持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主要管理者大多不是出自于这一行业,对于播音主持工作缺少足够的了解,不少管理者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仅为声音好听、形象好看,在审片或节目听评中不能提出专业而中肯的意见,起不到提高播音员主持人业务能力的作用。部分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管理人员又仅仅满足于完成日常的工作指标,没有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制定的一些管理考评机制更多地是事后监督和惩罚,因此播音主持工作也就很难谈得上追求极致。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事后监督和惩罚机制过于僵化和矫枉过正,扼杀了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的创新热情和探索精神。过度指导和过严监管难以有令人激动的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这一点,也已经被从Facebok到谷歌等一系列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所证实——去组织化、去中心化、宽松平等的环境也是互联网思维,它是产生极致产品的土壤。

“专注”“极致”和“快”具有如下的内在逻辑:快是手段,专注是能够快起来的基础,其目的是实现产品、服务及其用户体验的改进超越用户的预期,即做到极致。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在推出一项产品后都会迅速对用户的需求反馈做出处理,通过不断地迭代更新来使产品日臻完善。而另一方面,产品对用户的需求反馈迅速加以满足又会进一步刺激用户参与改进产品的热情,激发用户创造,自觉组织构筑网络生态,自发形成多层次、多样性的网络单元,进而生成更高价值的内容。

能够做到快需要热情。在这一点上,互联网公司和广播电视机构具有极其相似的特点。一期广播电视节目的推出大都会在片尾或节目最后公布节目组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得到受众的报料和对于该期节目的反馈,一些广播电视机构在一些特殊的时期的确能够做到认真倾听受众的反馈意见并及时在节目中作出反馈,一些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也会积极主动地了解这些反馈意见并迅速在后期的节目中做出改进。

但是,热情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才能够持续。目前,许多广播电视机构的机制体制是比照行政机构设置的,并不是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形成一套能够快速进行市场反应和产品更新的组织架构,不能够适应受众市场需要甚至是过于官僚化的组织架构,消磨了包括播音员主持人在内的组织人员的热情和活力。

由于广播电视机构层级过多,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很难反馈到决策层。某市电视台一名播音员告诉笔者,她所在的部门总共有十二个人,其中有两个副组长、两个组长、两个主任助理、一個副主任、一个主任。她如果想反馈一个意见,需要首先通过台内部OA系统给副组长打报告,副组长把报告转给组长,组长报告主任助理,主任助理报告副主任,副主任再酌情报告主任,主任报告主管副总编辑,主管副总编辑才能够在全台层面的办公会议上将这个意见反馈给决策层的领导。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有多少真实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能够反馈到决策层?又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去反馈自己的或者是受众的意见?更何况一个部门12人中有8个是管理人员,真正干活的只有4个人,这四个冲在一线的主持人每天光是完成日常的工作就已经是满负荷了,哪还有余力去反馈什么受众意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作为直接制造信息产品、与众多互联网企业信息产品展开正面竞争的广播电视一线播音主持工作者,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手段及时感知受众的需要,采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方式不断改进自己所负责的节目,把节目的质量推向极致,让受众不断得到惊喜、不断超越受众的预期,对于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能力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广播电视机构在竞争当中虚心向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学习,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口碑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需要口碑,传统媒体本身也需要树立口碑。如何树立和强化自己的良好口碑?深谙这个道理的谷歌公司就给出了答案。这家以研发人员为中心的公司有著名的谷歌十诫——即最核心的十个企业价值观告诫,其中第一诫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以用户为中心而产生的好产品或者好服务是口碑的本源和发动机,在这个信息对称的互联网时代,用户用脚投票的能力大大增强,一个产品怎么样、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和他的节目好不好,大家很快就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这些口碑性质的信息会比以往任何时候传播得都快,传播的范围都广。例如,2015年初韩国KBS电视台推出了七集新年特别企划纪录片《超级中国》,2016年2月英国BBC播出三集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这两部片子通过互联网渠道在中国受众中广为传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媒体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但绝对不是全部,只能归结为互联网思维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在传统产业领域,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基于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非常值得同在信息传播领域从事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以及播音主持管理者、研究者关注的现象。现在,许多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者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感到恐慌,对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压力感到焦虑。但笔者认为,感到焦虑并不是什么坏事。有焦虑,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突破;有突破,才会有璀璨的未来。

(作者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专注互联网思维
“专注”成就百年老店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一切源于爱,我们专注少儿出版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
马云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