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峰+陈伟
摘 要:岛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施工船舶数量多,人工岛成岛、基槽开挖、管节浮运安装等特殊施工项目多,水上交通组织要求高、工作量大,对通航环境和通航安全影响非常大,通航保障工作极其重要。本文结合岛隧工程管理实践,系统地提出了近海、外海工程项目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岛隧工程 通航保障 航道转换 管节浮运安装
1.工程背景
港珠澳大桥工程东连香港,跨越珠江口水域,西接珠海和澳门,工程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海中桥隧工程;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口岸;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连接线。岛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包括东西两个人工岛和两岛间的沉管隧道。岛隧工程建设周期长,参与施工作业的船舶数量多,人工岛成岛、基槽开挖、管节浮运安装等特殊施工项目多,伶仃航道与伶仃临时航道的通航转换、临时封航、警戒、限制性通航等通航组织和通航管制措施需交替阶段性实施,水上交通组织要求高、工作量大,对通航环境和通航安全影响非常大。通航安全保障工作具有如下特点及难点:
(1)通航密度大:岛隧工程施工位于珠江口海域,珠江口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出海口,附近水域港湾、锚地众多,水道纵横交错,船舶航路交叉频繁,船舶流量大,通航环境十分复杂。
(2)船舶种类多:参与施工船舶数量多、种类多,超过100艘,部分船舶是为本工程设计制造,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种专用船舶,管理点多、线长、面广。
(3)气候条件恶劣:台风、强对流、大雾、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频发。
施工多年来岛隧工程对施工水域实施严格管理,有效保障了通航安全。结合管理实践,本文主要从通航管理、船舶管理、船舶防台、管节浮运安装通航保障四个方面对岛隧工程通航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研究。
2.通航管理
2.1组织开展通航安全评估
对岛隧工程伶仃临时航道、沉管出运航道、人工岛岛体形成等9个分项工程组织开展通航安全评估,委托专业單位编写通航安全评估报告。通过评估及专家评审,提出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通航风险,更有针对性地落实防范。
2.2实施航道转换
伶仃航道是进出广州港的主航道,施工作业期间不能封闭,为满足施工需要,工程前期开挖了通航等级、能力与伶仃航道相当的伶仃临时航道,施工过程根据需要实施航道转换。沉管隧道作业区同时还跨越了龙鼓西航路,施工期间也需要对龙鼓西航路进行改道。施工期间顺利实施了三次伶仃航道转换、三次龙鼓西航路改道,伶仃航道转换还实施了四次延期。
每次航道转换前,按海事要求,安排通航水域扫测,制作航行图、宣贯图,进行航标布设及拆除等,申请办理航行通告,配合海事部门大力做好宣传宣贯、通航组织、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等工作。
2.3设定施工作业区、禁航区、警戒区
(1)东西人工岛施工期间,人工岛周边500m范围内被划为人工岛施工作业区,在施工作业区南北两侧边线两端和中点位置,设置“海上作业区”标志,显示对应灯光信号。所有施工船舶均处于规定施工水域内作业,船舶抛锚全部设置锚标。根据人工岛方位和施工范围,在人工岛的上下游位置设置警戒船。对来往船只进行监控、警示、避让。
沉管隧道随着管节安装施工延伸,沉管施工作业区范围不断移动,总体上自西往东移,但各个工序间也有穿插,施工作业区的设置需经常调整。
(2)沉管隧道施工区周边航道、航路复杂,中小型社会船舶、渔船等往往不按规定航路航行,经常硬闯施工区,为确保重点施工水域安全,施工期间设置两个禁航区:分别是“E1-E4禁航区”和“龙鼓西航路沉管施工水域禁航区”,海事部门派警戒船进行24小时监控,岛隧工程派出多艘船舶参与警戒。
(3)为保障已安装管节安全,特别是最后一个管节尾端钢封门安全,先后在已安管节尾端附近水域划定施工警戒水域,设置三个安全警戒区:分别是E10管节、E15管节、E28管节。禁止船舶在警戒区内航行、抛锚,并布置拖轮、锚艇在基槽南北两侧警戒值守。
3.船舶安全管理
3.1严格船舶准入
对所有参与作业船舶把好准入关,必须证照齐全且有效,状态良好,符合航区要求,船员证书与船舶匹配,配合海事部门做好船舶入场检查,清退不满足要求的船舶。
3.2严格办理施工许可等手续
水上施工开工前按海事要求组织开展通航安全评估,主动向海事部门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发布航行通(警)告。
3.3加强施工期对船舶的监管
施工期间督促所有作业船舶按规定安装并开启AIS;督促落实海事船旗国安检;实施船舶铅封制度;落实船舶签证手续;严格落实高频值守制度等。岛隧工程在总调度中心设置一套AIS实时监控系统工作站,对施工海域船舶实施AIS实时监控。
3.4做好防火防爆管理
船舶动火作业,严格审批手续,现场防护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杜绝违章作业;油舱清理等作业委托专业公司执行;定期对船舶消防器材进行专项检查和维护,确保有效;规范加受油作业和船舶油品供应商,确保船舶燃油来自正规的大型石化企业、配合海事部门做好油品的抽检工作燃油闪点满足海事部门要求。
3.5积极做好演练和培训
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演练,包括管节拖带、防台防汛、人员落水、消防救生、中暑等,各船舶按要求每月组织一次演练。重视HSE培训教育,船舶进场前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全部船员开展入场三级安全教育。
3.6加强船舶安全检查
坚持对船舶开展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施工工序组织专项检查。
3.7重视交通船管理
岛隧工程共配备9艘交通船,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实行乘客实名登记制度,船舶进出营地码头向调度报告,并将乘客人数报对口海事部门。遇风力超过6级及大雾等恶劣天气,所有交通船停航。引入珠海江华航运有限公司高速客船“惠嘉明星”作为定点班船,并由该公司按高速客船直接管理。
3.8落实内河船安全管理
岛隧工程水域为海区,内河船舶往返该水域航行与施工作业是超越原适航等级航区的航行或作业,不符合相关航行规定。但岛隧工程建设中,因施工海域与货源地之间航路(包括内河)、码头等条件限制,吃水较大的海船运输受到限制,没有足够的合适海船参与砂石料的运输。经专业单位评估,认为内河船在加装相应的救生、水密设备,经船检认可,通过加强管理,可以参加港珠澳大桥施工。
2012年9月广东海事局颁布《关于内河船舶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施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内河船舶参与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五定一归口”的管理模式,引入了海事部门认可的船舶管理公司。船舶管理公司对入场的内河船进行筛选,选择船况好的船舶,现场派出管理人员,落实船员培训、跟踪船舶动态,及时将船舶动态报告现场海事监管部门等。项目总经理部、各材料供应商、船舶管理公司互相配合,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确保内河舶安全。
3.9做好慰问和后勤保障
重大节日、特殊季节对船舶进行慰问,从各个环节改善船舶生活条件,为船员做好保障,解决实际问题,传递正能量。
4.管节浮运安装通航保障
沉管隧道共33节管节,标准管节长180米,标准管节重达7.5万t,采用10~13艘(总马力数超过4万Hp)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
管节浮运安装前,编制管节浮运安装作业方案和作业计划,组织召开风险评估专家咨询会,全面分析管节浮运安装施工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有效预控措施,确保沉管施工及通航安全。严格按方案和计划时间实施管节浮运安装作业,控制各航道封航和管控时间,落实各时间节点的报告制度。为确保浮运拖带工作万无一失多次实施拖带演练。
每个管节安装前组织召开多项会议,部署通航组织方案,落实各项水上安全保障措施,配合海事部門做好宣传宣贯、现场警戒值守、应急值班等工作。施工期间派出十多艘船艇参加现场通航组织和维护,对伶仃航道、榕树头航道、龙鼓西航道采取临时封航和航标拆除及恢复,浮运线路沿线及安装区域安全警戒,港澳高速客船航路协调管理,VTS全程通航组织和管控等工作都得到严格、有效落实。
5.船舶防台安全管理
岛隧工程地处珠江口,台风影响频繁,工程防台尤其是船舶防台一直是项目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岛隧工程每年及早部署防台工作,编制《防台防汛专项应急预案》,对防台防汛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
2011年海事局大桥办为岛隧工程协调了两处专用防台锚地,其中虎门大桥南锚地为岛隧工程高重心、高桩架等防台锚地选择受限的特种船舶专用防台锚地,横门东水道为中小型普通船舶专用防台锚地。
岛隧工程大型非自航船舶较多,按一次性完成调遣拖带为目标,与签约的拖轮公司提前落实防台期间的拖轮配置。
岛隧工程委托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珠海市气象服务中心开展专项气象预报服务。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2名预报员常驻营地开展服务,当预测台风可能对施工区产生较大影响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调派3~5人团队进驻岛隧一线,进行台风专项预报和临近预报。
每次台风来临,项目总经理部及时跟踪并召开防台会议,按《防台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启动防台应急响应,施工船舶及时撤离防台,撤离期间定时向总调度中心进行动态汇报。
6.有关思考及建议
(1)通航安全保障要全面落实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施工船舶管理;充分利用海事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协助做好对社会船舶的航行监管;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VTS、AIS、CCTV等实时监控措施,结合海事现场巡逻执法船,对施工水域通航进行立体监管;建立完善的应急联动预案体系,杜绝责任事故发生。
(2)当近海、外海大型工程影响通航时,对通航水域采取航道临时封航、航道转换、设置禁航区和限速等措施是必要的,也是保障通航安全的有效手段。
(3)外海钢圆筒成岛、管节浮运安装施工等受限制条件较多的大型作业,必须编制全面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科学合理选择作业窗口条件,严格规划安全作业区范围,设置足够的助航、警示标志。
(4)大型工程实施要考虑社会的接纳程度,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有利益关联的单位等的沟通,取得全面理解和支持,并提前做好广泛的宣传宣贯。
(5)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可避免对通航等的长时间、大范围影响。
(6)引进船舶管理公司对外租船舶进行管理,为船舶航行提供安全指导和服务,组织船员培训,跟踪船舶动态等。
7.结束语
近海、外海工程项目施工中,通航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科学的通航管理方法、丰富的通航管理实践经验十分必要。本文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为例,结合长期施工管理实践,系统分析、总结了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通航安全管理体系,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总预案,2009.
[2]曹彩虹.水工作业涉及的通航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水运(上半月),2010(8).
[3]孔思平.恶劣天气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中国水运,2010(5):30-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