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核心区内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与方法研究
——以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为例

2017-06-01 11:29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2期
关键词:风貌古村落新城

由 翌

新区核心区内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与方法研究
——以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为例

由 翌

由 翌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0 引言

近年来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快,一方面使得城市空间“摊大饼”式扩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周边的传统村落不断消亡,淹没在城市化浪潮的激流中,传统地域特色逐步退化,“千城一面”、“千楼一面”现象尤为突出。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在新城新区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自然人文特征相协调,让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传统村落是特殊的物质形态遗存,是见证地区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新城开发中重要的价值空间。在市场机制推动下的新区开发与传统村落保护博弈中,如何保护并发挥传统村落的价值,并融合到新区开发中,对于城市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 阮涌村环村水系历史与现状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图2 阮涌村建筑肌理分析示意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阮涌村历史起源可以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间,迄今已近700年,最早由区氏族人从南雄珠玑巷迁至此地定居,因环村多涌沼、后又有阮姓族人迁入并大规模建村而得名“阮涌”,历史上先后出过15名进士、48名举人,素有“高明第一望族”美誉。全村分为阮东、阮南、阮西、阮北四坊,采用棋盘式建筑布局,四周被护村河包围。村内辖有高明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不仅留有古民居群、古祠堂、古金库等文物古迹,还留存“蓬山耸翠、东社榕荫”等“阮涌八景”遗址,以及“吃角节”、“牛王诞”等传统习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景观风貌优美。随着高明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江新城的启动建设,如何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确定村内最具价值的保护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实现阮涌村传统村落保护与西江新城建设和谐发展,成为阮涌村保护规划工作的核心内容。

1 对阮涌村的认知和判断

传统村落是地区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代表地方特色风貌的建筑和风俗民情。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传统村落保护对象主要集中在总体格局、历史建筑和风貌,以及文化传承三大领域[1-3],结合阮涌村的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总体格局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查证,阮涌村早期村落呈现“一环绕村”的格局,外环河流水系为村庄提供交通、供水、防御等多种功能(图1)。《水经注》说:“水环流则气脉凝聚。”阮涌的水环村而过,人称“金带环抱”,印证了“引水聚财”的理想格局。但是,随着水运交通被陆运交通替代,水系已失去最初的交通功能。村落内部采用梳式巷道格局,多为花岗岩铺就,祠堂、民居均依巷而建(图2),具有特色的历史地段众多。研究历史可以挖掘阮涌村独一无二的价值和特色,通过对空间格局的演变分析,为阮涌村的保护发展寻找可靠的史实参考,并为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依据。

1.2 历史建筑和风貌

阮涌村范围内有两处区级文物单位,分别是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和阮西坊古民居群(图3)。古民居属于典型的明清岭南民居,采用棋盘式建筑布局,形成古民居群落。古民居采用坐北向南格局,镬耳封火山墙,大理石砌墙角,并附有灰雕、砖雕、壁画等建筑装饰;其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对石材的应用,古民居的石墙脚最高有九层,达到两米多高,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此外,保存较好的古遗址还有大夫区公祠、古金库、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

在人文景观风貌上,通过历史典籍整理得知,阮涌村古有八景之说(蓬山耸翠、东社榕荫、莲塘夜月、西园红荔、瀛洲晚眺、珠廟观澜、阮水环潮、疆滘渔舟),但现保存完好仅有3处,这也成为阮涌村保护需要关注的焦点。

1.3 文化传承

除去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习俗外,阮涌村还保留一部分特别的民俗节庆活动,如二月初三吃角节、三月初三朴撑、四月初八牛王诞等,而传统的番薯包粉、松糕更是被誉为高明的十大美食,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对文化特色进行充分挖掘,并进一步筛选与判断,可以准确地把握传统村落潜在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稳固的后盾。

综合分析,阮涌村保护价值主要体现在水系环绕的整体格局、传统特色街巷和地段、特色民居建筑、古遗址节点、历史景观风貌,以及特色文化传承。

2 保护方法和发展对策

保护和发展是当前传统村落建设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追求现代、舒适、便捷等需求下,传统村落原有的脉络和肌理正在逐步消亡。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当前保护方法主要集中在整体保护基础上实现有限度的开发,并通过发展文化旅游等手段,实现传统村落整体品质的提升[4-7];同时,在开发过程中要警惕单一的保护方式、急功近利的商业化行为等对传统村落及历史建筑带来潜在的危害[8]。

图3 阮涌村保留较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在西江新城开发背景下,围绕“西江组团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心、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新城”的总体定位,规划打造“一路三心”的空间结构,即以荷富路为中央轴线,串联生产服务中心、中央社区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三大中心;其中,中央社区中心强化服务集聚,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服务于一体,构建新城的公共服务中心(图4)。对于地处中央社区核心区的阮涌村而言,不仅要顺应规划要求,加快自身在现代旅游产业上的建设,成为西江新城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重要的空间承载,更重要的是保护村落的传统特色和风貌,延续村庄的文化传承,使得传统村落的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并获得持续的利用,成为游客群体集聚的重要保障。

图4 西江新城空间结构分析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本次研究提出“以保护促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的发展思路,尊重阮涌村发展的历史,从阮涌村本身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阮涌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在保护历史文化不失真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大对现有空间格局、特色街巷、历史建筑、景观风貌等进行改造,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手段,加强阮涌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归纳总结,阮涌村发展需要重点解决3方面问题:①资源要素的保护,从整体格局到历史建筑全方位统筹;②特色景观风貌的营造,包括街巷风貌的保护和梳理、重点节点的塑造、特色景观的修复等;③保护中寻求发展,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植入现代城市服务,与新城功能的协调对接,并延伸扩展文化旅游。

图5 阮涌村分区保护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2.1 资源要素的保护——全方位的空间保护控制

图6 阮涌村建筑分类保护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1)村落格局的整体保护

阮涌村重要的价值体现在村落格局的历史变迁,包括构成传统村落环境的一切要素,周边河流水系、村落形态、空间格局、传统街巷空间、建筑、小品、构件,以及民俗民风、传统工艺等。研究从真实性和完整性角度出发,提出分级保护策略,将全村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三级进行保护(图5)。其中,核心保护区内所有被保护的建筑及其环境,不允许随意改变现状面貌及环境;建设控制区内各种修建性活动应根据保护要求进行;风貌协调区围绕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充分展示古民居特征,延续传统建筑肌理,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特色。在阮涌村范围内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

(2)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

图7 阮涌村综合整治平面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历史建筑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地域特征,也是传统村落保护最为核心的资源要素。对于阮涌村的建筑保护,根据对建筑质量、年代、风貌的评价,通过保护、保留、改善、整修、翻建、拆除的手段对建筑分类进行整治(图6)。其中,保护主要是针对能够反应传统建筑风貌的古建筑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以求真实反映历史遗存;保留是针对于传统风貌基本协调,无冲突的古建筑;改善是针对风貌一般、建筑质量较差的民居建筑,保持原有建筑结构不动,局部修缮改造,重点是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与改造;整修是针对传统建筑风貌有一定冲突的一般民居,建筑质量尚好,短时内又难以拆除,对其外观加以改造;翻建是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原地翻建的措施,应按照风貌保护要求进行设计;拆除是针对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拆除后原则上不再原地重建,规划为开放空间。

2.2 整体风貌的整治——恢复传统风貌,重塑村庄特色

(1)历史要素环境整治

历史环境要素是指构成历史风貌的围墙、石阶、铺地、驳岸、树木等环境要素。阮涌村是以明清古宗祠以及古水系为主要特征,加上整体风貌较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本次研究以保护重要的历史遗存、尊重岭南水乡特色,以及恢复历史原有风貌为目标,通过采用传统地方材料新建与修葺建筑,恢复原有的砖石铺地、石阶、石驳岸,对围墙进行风貌整饬,通过树木植栽的精心配置,充分体现传统村落的鲜明环境特色(图7)。

图8 阮北坊空间示意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2)街巷空间的恢复

针对阮涌古村的发展要求,重点对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沿街建筑进行街巷空间整治。第一,确保空间尺度的协调。除特别规定外,现有传统街巷和便道均应保持现状宽度,新规划的街巷以满足交通要求和与两侧建筑高度形成与原有一致的比例关系而选定,两侧原有建筑物应尽可能保留,两侧新建建筑高度应满足建筑高度的控制要求。第二,保持空间构成。道路两侧院墙、绿化维持现状,如需修复颓塌的院墙,则仍应采用传统块石砌法。第三,修复街巷铺装。恢复原有街巷铺地面貌,新建铺地用材也应与原有的道路用材一致,以石板、青砖和石子铺砌为主。第四,整饰沿街立面。采用传统做法,墙体以木、块石、青砖为主要材料,确保与原有风貌的协调。

(3)建筑高度的控制

现状阮涌传统村落以一二层建筑为主,少量新建建筑超过三层。根据分级保护的分区规定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在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增加新的构筑物,进行修缮也不能改变原构筑物的高度;建设控制区范围内的必要建设应严格控制构筑物高度为一至二层,每层层高不得超过4 m;风貌协调区范围内应整体控制在三层以下,同时根据具体环境进行控制,对临水、地势较高处的新建筑进行严格控制。

图9 阮西坊空间示意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4)重点地段的塑造

在整体风貌保护的基础上,针对阮涌古村重要地段做出详细设计,保护传统建筑与传统空间,拆除障碍建筑,恢复古村肌理与空间形态;其中,重点对阮北坊“八大家”古建筑群和阮西坊古建筑群进行空间整治。阮北坊“八大家”古建筑群建筑肌理延续了岭南村落的梳式结构,加上靠近阮涌村入口广场,西边临水,是重要的风貌展示空间。研究在保护好古民居与庙宇宗祠的同时,着重整合巷道空间,重现古时的青石板路景象,并在水边增设摆渡码头,风格以古渡口为主(图8)。阮西坊古建筑群则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重点整治主要巷道,重新铺设石板路和石子路,清理巷道堆置的杂物,恢复砖石铺地。此外,在地块中部拆除少量零散建筑,整合出青石板铺设的小广场,提升传统村落的环境品位(图9)。

2.3 保护中寻求发展——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图10 阮涌村旅游路线规划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保护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经营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动力,生态安全是传统村落发展的约束[9]。对于受到城镇化影响而又无法改变的情况,则需要结合地区发展要求,采取“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手法进行处理[10]。从文化传统和村落格局上来说,阮涌村还保留着较为浓厚的岭南水乡人文气息,居民生活依旧延续着传统的方式。加上阮涌古村属于西江新城核心区,周边人流量大,适合发展体验式旅游模式,使得游客通过接触身边的人和物,体验阮涌村鲜活的民俗生活,感受岭南水乡的文化气息。

(1)重塑优势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强调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将地方文化记忆和对未来的憧憬融合在新城建设中。结合阮涌村用地分区进行旅游分区,本次研究将阮北坊“八大家”和大夫区公祠的保护联系起来,结合阮涌村北部入口打造以文物参观为主景点,配合建设摆渡码头、戏台、商业街、游客中心,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图10)。采取“时空拼贴”策略,在现代都市风貌内融入传统居住风貌,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活动加以展现,为新城建设增加文化内涵。引入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如策划恢复原有阮涌八景旅游节点,逐步培育双桥晚钓、东社榕荫等“阮涌八景”(图11),增加传统村落的观光节点,丰富周边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体验。

图11 阮涌村八景复原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2)植入城市功能,活用历史建筑

依托西江新城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研究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西江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新城开发与古村保护协调并进。通过积极开发休闲商业(咖啡屋、个性小店等)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艺术画廊、专题展览、文化论坛等),打造主题文化商业休闲区,为西江新城营造文化环境氛围。结合阮涌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作为西江新城中部重要旅游节点与“古椰贝丘”、“生态公园”等旅游点相串联,强调旅游产品的组合优势,不仅可以对外宣传并推广岭南文化,为阮涌村增添人气,还为西江新城营造文化氛围,满足新城的商业需求。

此外,结合现代旅游发展,将部分民宅改造为游客中心、民俗饭馆、手工艺展示馆、创意工作室等复合功能建筑,通过环境的改善、保护原有建筑风貌、改造房屋内部功能,打造岭南主题文化商业休闲区,达到既与阮涌村整体风貌协调又丰富村落内部功能的目的,营造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活力的阮涌村,突出新时代下的传统文化氛围。

(3)多模式滚动开发,保障物质与文化并存

图12 阮涌村分期建设规划图资料来源:《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诸多传统村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阮涌村的实际,充分兼顾传统村落保护、文化传承、村民生活改善以及与西江新城商业商贸功能的融合,研究采用多模式融合的滚动开发,保障物质景点与精神文化并存(图12)。其中,一期以政府开发为主导,选择重要节点及入口景观处进行保护型开发,作为发展旅游的窗口,吸引游客驻足;二期开发引入企业与村集体共同开发,选择整体面貌保持较好但用地情况复杂的地块,进行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式的商业旅游开发,包括民居旅馆、民俗饭店等,带动村民经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发展;三期工程以企业为主导,选择整体面貌与古村落风貌有较大冲突,需改善的地块进行集中旅游开发,包括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咖啡馆、文化剧场等,村民作为部分管理者共同参与进来,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实现收入的增长。远期风貌协调区的开发则可通过政府的规划调控引导,重在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补充和完善,避免因过度商业开发导致文化丢失。

(4)控制环境容量,保障生态安全

环境容量直接影响传统村落发展环境和旅游活动质量,进行阮涌村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有利于控制传统村落旅游合适的旅客接待规模,合理进行交通、服务接待和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开发规模,确保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的协调一致。研究通过面积法和路线法计算适合的游客容量规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确保阮涌村旅游健康运营,实现阮涌村的完整保护和全面发展。

3 结语

本文以地处西江新城核心区的阮涌村为例,分析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村落布局特征,准确把握了阮涌村最具特色与价值的保护对象,对影响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梳理并解决,提出目标策略和方法,成为阮涌村保护和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据。在西江新城发展中,阮涌村传统历史风貌、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历史建筑维护和旅游开发相得益彰,实现了“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目标,对于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村落发展乃至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References

[1]李箭飞,肖翊,陈翀. 城区内古村落的保护对象、保护方法与发展对策[J]. 规划师,2010(S2):214-219. LI Jianfei, XIAO Yi, CHEN Chong. Preservation objects,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ncient village in city: Xiaozhou village example [J]. Planners, 2010 (S2): 214-219.

[2]吴承照,肖建莉.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J]. 城市规划汇刊,2003(4):56-60. WU Chengzhao, XIAO Jianli.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ancient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Gaoqian [J]. Urban Planning Forum, 2003 (4): 56-60.

[3]常燕勋,夏青,常江涛. 自然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要素探析[J]. 规划师,2015(S1):99-102. CHANG Yanxun, XIA Qing, CHANG Jiangta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factors in natural villages: Changzhuang village in Jize County, Handan [J]. Planners, 2015 (S1): 99-102.

[4]王路生. 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探索——以广西贺州市秀水村为例[J]. 规划师,2014(S2):148-153. WANG Lushe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Xiushui village, Nanning example [J]. Planners, 2014 (S2): 148-153.

[5]钮卫东,许业和,吴佳斐. 基于文化线路考量的乡土遗产保护——以苏州东山陆巷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0(S2):220-223. NIU Weidong, XU Yehe, WU Jiafei. Cultural route based loc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Luxiang village example [J]. Planners, 2010 (S2):220-223.

[6]邵甬,陈悦. 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3(5):93-99. SHAO Yong, CHEN Yu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J].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13 (5): 93-99.

[7]罗长海,彭震伟. 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机制探析[J]. 上海城市规划,2010(1):37-41. LUO Changhai, PENG Zhenwei. Analysi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ancient villages in China [J].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10 (1): 37-41.

[8]张杰,庞骏. 古村落历史建筑产权悖论的多维解析——以浙江省古村落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5):56-60. ZHANG Jie, PANG Jun. Analysis on the paradox between historic architectures’ property rights and using efficiency in mangsided: a case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historic architectures in old village, Zhejiang Province [J]. Planners, 2008 (5): 56-60.

[9]樊海强.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探讨[J]. 城市规划,2010(34):93-96. FAN Haiqiang. Trinity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Shangping village in Jianning Country [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0 (34): 93-96.

[10]钟国庆. 肇庆广府古村落景观格局特点及其保护研究[J]. 城市规划,2009(33):92-96. ZHONG Guoqing. Features and protection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Zhaoqing Guangfu ancient village: a case study of Jiaoyuan village [J].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9 (33): 92-96.

[11]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佛山市高明区阮涌村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规划[R]. 2011.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Ruanchong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Gaoming Foshan [R]. 2011.

[12]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区规划及城市设计[R]. 2008. 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Xijiang New Tow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Gaoming Foshan [R]. 2008.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Strategy and Method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ore Area of New Town: A Case Study of Ruanchong Village in Foshan City

城市新区的快速建设使得周边的传统村落不断消亡,不仅造成传统文化消失,也降低了新区的价值空间。阮涌村是高明区西江新城核心区内的传统村落,随着西江新城的开发建设,阮涌村一跃成为新城核心区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并承载了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服务等功能。通过对阮涌村的历史格局和特色资源进行分析,确定阮涌村的保护对象和价值,并针对新城开发带来的现实问题,提出全方位的空间保护控制、整体风貌整治,以及以保护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发展策略。

Rapid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 areas makes the surrounding ancient villages continue to die out, which not only causes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regional culture, but also reduces the value of space in new areas. Ruanchong village is a traditional ancient village in Xijiang New Town core area of Gaoming District, and it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Xijiang New Town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business services, etc.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patter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of Ruanchong village, the article determines the value of protected objects. For practic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own, it proposes strategies including full range of protection and control space, overall style renovation, and promote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preservation.

传统村落 | 保护策略 | 新城 | 核心区

Ancient village | Protection strategy | New town | Core area

1673-8985(2017)02-0105-06

TU981

A

猜你喜欢
风貌古村落新城
包裹的一切
珠江新城夜璀璨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长江新城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