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2017-06-01 11:29辛路路
关键词:质量指标骨科住院

辛路路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辛路路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安徽 蚌埠 233000)

目的 评价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450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入选225例,对照组常规疼痛护理,包括疼痛宣教、疼痛预防、对症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指导疼痛护理,体系指导下护理工作落实,并进行反馈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观察组住院期间计划外麻醉药物应用次数,术后第1 d、第3 d 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便秘、失眠率分别为0.4%、4.9%、9.3%低于对照组4.0%、9.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病房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导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骨科病房

疼痛是一种不舒适的感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生命体征。强烈的疼痛可影响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系统功能,不良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不良的后果,影响伤口愈合、呼吸循环稳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1]。疼痛成为患者心理应激源,影响患者依从性、行动能力、治疗信心,进而影响睡眠、作息、运动、康复,最终影响治疗效果[2]。骨科病房是严重疼痛的高发科室,原发骨病、手术都是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大众对骨病、骨科手术的主要印象便是——强烈持久的疼痛,高质量的疼痛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满意率,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疼痛护理的内容基本成熟,但不同医院疼痛护理质量差异较大,缺乏科学的疼痛护理质量管理是导致疼痛护理质量不佳的重要原因。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可指导疼痛护理,反馈现阶段疼痛护理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疼痛质量。本次研究试评价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认知、精神正常;②手术治疗,以骨折入院;③年龄18岁以上;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文盲,无法配合调查研究;③其他可能导致疼痛的严重原发病,如恶性肿瘤引起的癌性疼痛、心绞痛。入选对象450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入选225例。观察组,其中男121例,女104例,年龄18~82岁,平均(47.2±10.2)岁。入院时中重度疼痛症状163例,原发骨病32例,创伤骨病193例,微创手术34例,下肢手术伤后需卧床106例,有骨创伤病史30例,受教育年限(10.4±5.2)年。对照组,其中男116例,女109例,年龄18~85岁,平均(48.1±11.5)岁。入院时中重度疼痛症状156例,原发骨病36例,创伤骨病204例,微创手术37例,下肢手术伤后需卧床102例,有骨创伤病史31例,受教育年限(10.7±5.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病种、手术方式、受教育年限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疼痛护理,包括疼痛宣教、疼痛预防、对症护理,术前进行患肢固定限制、抬高、冰敷处理水肿、口服止痛药物等镇痛,术后早期静脉泵自控镇痛,或口服药物镇痛,通过支架固定等方法,积极预防疼痛。

1.2.2 观察组 采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指导疼痛护理。体系由神经外科、护士长共同讨论制定。(1)主要内容如下:①一级指标,疼痛宣教、疼痛预防、疼痛控制;②疼痛宣教,包括落实、疼痛对象、疼痛宣教内容、疼痛宣教成效四个方面。落实又包括落实率、落实及时性。疼痛对象包括患者、照护的家属。疼痛宣教内容包括吗啡等镇痛药物、自我体位管理、疼痛概述、疼痛评价VAS量表、疼痛与并发症、非药物镇痛方法。疼痛宣教效果包括患者被教育效果、主要照料者效果。③疼痛预防,主要包括敷料更换、体位管理、预防性用药、疼痛识别、足底按摩、音乐疗法、情绪调节、深呼吸、获得患者主诉;④疼痛控制,包括用药、非药物镇痛、疼痛处理及时性、疼痛处理有效性。评价采用双相评价方法,由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双向评价。(2)体系指导下护理工作落实:①对观察组责任护士就护理质量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学习,了解评价方法,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②护士每日进行疼痛评价,采用量表评价疼痛护理质量,良好则打上勾,不同的内容评价的时间不尽相同,疼痛宣教又可分为术前、术后第1 d、第1周,评价某一阶段健康教育的效果,双向评价。(3)反馈:①每周收集完成的疼痛护理质量量表(一个量表一个患者)评分,评价此阶段疼痛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②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疼痛宣教落实不及时(宣教的时间与患者、家属作息时间冲突);部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宣教延迟、宣教的时间不易控制;宣教质量不佳表现为抽查的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疼痛知识评分偏低;疼痛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许多细节问题,在进行敷料更换时,仍可以避免的触痛,部分患者拒绝音乐疗法,护士教导家属进行足底按摩但是未落实;护士时间不充裕,许多措施未落实;未能及时获得患者主诉,部分患者主诉的意愿不强烈,许多健康训练措施与疼痛预防存在冲突;疼痛控制,慢性疼痛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处理不及时。

1.3 观察指标 住院期间计划外麻醉药物应用次数,术后第1 d、第3 d 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次数(VAS>3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便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疼痛情况与严重程度 观察组住院期间计划外麻醉药物应用次数,术后第1 d、3 d 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情况与严重程度对比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2.2 疼痛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便秘、失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相关并发症[n(%)]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 讨 论

骨科疼痛发生机制较复杂,骨科疼痛的发生与原发病导致的炎症刺激、神经压迫等因素有关,术后疼痛与切口炎症刺激、侵入性操作、导管牵拉引起的切口机械性刺激等因素有关,疼痛感受的严重程度与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此外另有部分跌倒、磕碰等导致的急性疼痛。绝大多数疼痛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疼痛的护理内容基本成熟[3]。但是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下,疼痛护理是否落实缺乏明确的标准,落实质量主要依赖于患者反馈,当患者出现较严重难以耐受疼痛并主诉时,护士再采取疼痛对症护理,护理的预见性、积极性较差[4]。而在疼痛护理质量体系下,通过围绕新的体系,指导疼痛宣教、疼痛预防、疼痛控制,培训提高了护士对疼痛护理的系统性认识,同时系统客观上起到督促作用,提高了护士对疼痛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视,使护士发挥预见性、能动性,最终提高护理的质量。

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计划外麻醉药物应用次数,术后第1 d、第3 d 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急性疼痛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的体系下疼痛控制质量明显提高,急性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耐痛阈提高,疼痛严重程度下降。与此同时,观察组与疼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的康复,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5]。新的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护士花费更多的精力在量表填写上,护理的灵活性变差,同时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护理操作,增加了护士的负担。

综上所述,在骨科病房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指导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1] 何小秀,唐泽琴.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0):1566-1567.

[2] 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372-373.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39-242.

[4] 周燕艳.术后急性疼痛治疗的新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5):34-38.

[5] 李玉琼,毛慧.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哈尔滨医药,2011, 31(1): 54.

辛路路(1987—),女 ,安徽蚌埠人,护师,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

B

1004-7115(2017)04-456-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4.044

2017-01-28)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骨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本工具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