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黄培杰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课堂创意训练和小色彩稿
——基于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美术学教学探讨
文/ 黄培杰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在同根同源的基础上,独立性越来越强。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使得这两门学科的共同点即创意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小色彩稿就是这个共同点的集中体现,课堂创意教学的探索,对这两个学科都有着重要意义。
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课堂创意训练;小色彩稿
DOl编码:10.3969/J.lSSN.1674-4187.2017.02.012
创意,是借鉴设计艺术学的名词,美术学叫创作构思。创意对美术学来说,是画面的成功保证;对设计艺术学来说,决定着一件作品的成败甚至导致一项产业的兴衰。虽然创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进行,但课堂创意的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小色彩稿的引导训练,应该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小色彩稿,顾名思义,就是在创作之前的想法稿,也称为构思小稿、设计小稿。创作前画小色彩稿本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如果把小色彩稿联系现实深而广之地探研一番、整理一下,会发现其中有着很强的创意启示功能,尤其是艺术形式感方面更是有独到的启示作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色彩稿的训练,会在同学们创意能力培养、创意与作品转换等方面,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
创意,是根据每个人的学识修养所决定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识积累的必经之路。但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读书和历练后,对大学生们来说,自身就会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想法,课堂上的引导介绍和训练,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尤其是大学生头脑中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思维方式会更加“天马行空”,无羁无绊,甚至“异想天开”,在这个年龄段反而是一种优势。而一旦心中有了创意冲动即想表达的想法,就必须要有一种途径,来连接想法和具体画面,从而让想法转化为现实作品,“精神变物质”。这个途径,就是色彩小构图。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小色彩稿作为想法转化为画面的桥梁之具体功能,即把小色彩稿梳理出四项功能逐一分析,以助于对小色彩稿的创意训练的快速掌握。
图1
一、小色彩稿的色调
二、小色彩稿的韵势
三、小色彩稿点、线、面的繁简度
四、小色彩稿的综合运用
小色彩稿是这四个方面交织综合的整体,建立在作者心中所要表达的愿望之上。而愿望又分为两大项,一是有意识而为的愿望,二是自然生发、顺势而为的愿望。课堂训练的目的在于,努力激发学生们有意识而为和自然生发的表达愿望,并且两种结合、相生相发,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无羁绊而自由地放飞思维,更多更好地生发出心里所想表达的愿望。
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设计艺术作品,色调都是放在第一位的。人的视觉认知中色彩就是排在第一位的,白天的外部世界是色彩的,夜里闭上眼睛休息时头脑中无意识涌现出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也是色彩的。色彩的一个特质是,在外部客观世界和人们内心的主观世界里,它可以不依附形象而独立出现,有着极大的自由性。课堂上,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是“涂鸦”,也就是任意地用色彩涂抹,不考虑造型,随着心情画;也可以听着音乐画,随着音乐的节奏,听着风声、雨声来画,还可以回忆着儿时所见,梦中所见来画,更可以回想着感冒发烧时躺在洁白的病床上看着天棚发呆时的情景来画,甚至可以冥想着自己是一只鸟儿,在大海或是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飞翔,用色彩来涂抹出那种感觉。由于不用考虑造型与形象而只是色彩涂抹,自由度就会极大,能有效地激发出内心深层次和无边际宽泛地的表达欲望。(见图1)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面桃花红欲燃”,那种美妙的草色和红色,本来是无法用色彩表达出来的,但偏偏就引得人们无穷尽地去追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画所要遵循的绘画要旨和评鉴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首要的一条就是“气韵生动”,也就是说画面中蕴含着生动的气势和韵味,才能是好画。另五条分别说的是要按照物象的结构来运用笔法,所画物象要符合特征,按固有色或按作者内心希望的色来着色,巧妙布局的构图,临摹学习或写生。“气”、“韵”,生动,从字面的意义上就不难理解的,画,作为艺术作品,当然要有气势和韵味,再加上生动之意才成立,但气势、韵律或韵味以及生动之意的理解和把握,是构成一幅艺术作品的关键。万马奔腾和春蚕吐丝,狂风暴雨和绵绵细雨,交响乐和民族乐,同样都有势和韵,但各自的韵势都不相同,体现在画面的形式上也各有独自的形态,引发着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再有,有意识而为的主题“白丁香花”,“如梦如烟的往事”,民族乐曲“梁祝”,贝多芬作品“悲怆”,无意识的随手涂鸦,任意的色彩组合,滴,沾,甩等偶得的效果,都可以衍生出有韵势的画面。书法艺术更如此,传为书圣王羲之老师的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指出:“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竖如万岁枯藤……”,生动形象地把横、点、竖的韵势赋予了韵势画面感。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剑器行》记载了公孙大娘舞剑的韵势,“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以至于书法草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当代大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先生认为“美,形式美,已是科学,是可分析、解剖的。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品或作品造形手法的分析,在西方美术学院中早已成为平常的讲授内容”。“美术教师主要是教美之术,讲授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数十年来,在谈及形式便被批为形式主义的恶劣环境中谁又愿当普罗密修士呵!教学内容无非是比着对象描画的‘画术’,堂而皇之所谓‘写实主义’者也”!“我不知道从抄袭对象的‘写实’到表达情绪的艺术美之间有没有吊桥! 我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而如何认识、理解对象的美感,分析并掌握构成其美感的形式因素,应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院校学生的主食”1《画外音》/吴冠中著.121,122页,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9。吴冠中先生自己的作品便是最好的佐证,几乎完全是点、线、面、色的构成之美,这幅水墨梯田就是其中之一。画面中,把物象归类提炼为点、线、面,顺着山势水势营造出优美的韵律,田间劳作的人物,牛和远处的帆船点缀其间,为数不多的几处着色,使得画面生机无限,完全可以用诗中画、画中诗来形容。(见图2)当然,从艺术天地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的角度看,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主张和追求,使得自身完美地成就了一位大师,但艺术天地中还有很多位大师,都有着各自的主张和追求、完美地成就了自己。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多领悟大师们的风采,“转师多益”,从中更深地体悟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我”所用。因此我们也应该看到,吴先生认为的“教学内容无非是比着对象描画的‘画术’”,也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否则就不会有绘画大师达芬奇为了画准人体结构而作的人体结构图,不会有写实方法表现的《蒙娜丽萨》(见图3),也不会有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近代蒋兆和的《流民图》了。
图2
图3
图4
图5 吴凡:《蒲公英》
图6
点,线,面,是画面构成的要素,虽有独立的作用,但和色调、韵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点,线,面的繁简程度与艺术造诣的高下、画面的成败密不可分。儿童画相对幼稚简单,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点、线、面因素的构成相对幼稚简单;当然,这种相对幼稚简单有时能和中国画中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朴拙”审美观念某种程度上相对应,但终究有区别。高妙的点、线、面的繁简组合,是创作出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所必须。黄永玉先生的版画《春潮》和吴凡先生的版画《蒲公英》,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春潮》无疑是中国美术史上经典的美术作品之一,其艺术魅力自不必多说,咫尺的画面中为我们展现了海洋中人鱼搏斗、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其画面的色调和韵势,点、线、面的构成,毫不拥塞而只有顺气通畅之感的繁密程度,多一丝则赘、减一丝则缺,充分地展现了一代大家黄永玉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见图4)同样是经典作品的《蒲公英》,空白的画面底子上,只有一个小女孩挖野菜之余的童心之趣,手拿一朵蒲公英花吹向天空,观画人的心绪都不知不觉地随着蒲公英花而冉冉上升了。画面空白处仿佛有着蓝天白云、远处的青山和草地,还仿佛能看到飘着炊烟的遥远的村庄。画面做到了极简,但引发出了极繁的艺术效果,同样展示了吴凡先生不凡的艺术功力。(见图5)我们完全可以“逆向”思维,把这两幅画还原成小色彩稿,按照色调、韵势、和点线面的繁简来还原为可迅速表达出的抽象形态,从中体悟到艺术魅力产生的客观要素,进而把握住创意源泉之规律。(见图6)
图7
图8
点、线、面的繁简度,这个方面是重点要论述的问题。小色彩稿的色调和韵势是前期基础,起主要作用的是点、线、面,其繁简程度体现着画面耐看和令人咀嚼回味的艺术魅力,决定着一幅画的画面成熟与否。但并不是越繁或越简才好,而是在色调和韵势的笼罩下,恰到妙处地构成才是。清代画家笪重光所著《画荃》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就是说画面构图的空白处很难经营好,只有把看得见的景物安置得当,空灵之趣才能出现;恰当地描绘出真实的景致,才能表现出精致的神韵,引人入胜。构图安排不恰当,就会显得累赘;画面描绘的景象真实得恰到好处,便会虚实相互生发,即使空白之处都充满了神妙的内容。《蒲公英》的空白之处仿佛有蓝天白云和草地,这是一种绘画的妙境。
上述《画荃》的这段话,有一定艺术造诣之人很容易理解,甚至可以引发其共鸣、进而从内心生出美妙的向往之境,但对于刚学习绘画不久的大学生们来说,就显得精神性过于多,可操作的“抓手”几乎找不到。这样,带有一定理性意义的色彩小构图,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精神变物质”的问题,为使学生们很快地进入艺术境界、把精神性的艺术审美追求转化成真实的画面,提供了一个触手可及的转换途径。
以名画为例子来分析,逆向推导解析成小色彩稿,再以小色彩稿的形式来为表达“我”之感受所用,这是另一种意义上对名画的临摹,或者说是一种“传移模写”,把名画中的形式构成内蕴和表现方法,用正反两方面的思维“临摹”下来。这是一种传承,更是创意和创新的一个扎实的“抓手”、着眼点。以这样的逆向推导还原和正向的小色彩稿的创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有助于直接的艺术创造力的生发。美术学更多的涉及到精神层面上的东西,不容易把握到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设计艺术学在许多地方都在理性和物质层面上着手,有实实在在可以把握住的东西,小色彩稿,就是借鉴了设计艺术学的理性思维而形成的创意实体。
我国当代艺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张道一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早在原始时代,艺术在人们的头脑中酝酿并表现出来的时候,已经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形成了写实、想象和抽象的三足鼎立,也就是后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观念主义的并列,或者在具体作品中相互交糅在一起。从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岩画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花纹,有的是写实的形象,有的是想象的画面,也有的是表明一种观念的符。……人类文明达到较高的层次时,先是肯定和发展了写实的艺术,在后来的现实主义、古典派上达到了高的成就。但是,现实主义以反映对象为目的,对于想象力的发挥受到了限制,于是随之而起的是浪漫主义。可是观念主义的艺术则长期受到排斥,有时被视为洪水猛兽,仅仅保留着古代流传下来的抽象的装饰花纹。19世纪末叶,西方兴起了一种统称为“现代艺术”(或现代主义)的艺术,有人也称之谓“现代派”或“前卫艺术”,名目繁多,特点各异,有的变形,有的抽象,但都表现出各自的观念,甚至有的表现某种抽象的观念。对此,我称为“观念艺术”,…… 如果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观念主义绘画可能更接近于实用性的艺术”2《书门笺:张道一美术序跋集》/张道一著.185、186、187页,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1。这幅广告艺术图片里面,把大象与轮胎结合在一起,象征着轮胎的结实耐用,就是富有创意的一个例子(见图7,图片来自《广告的创意与表现》17页)。英国人惠特福德所著《包豪斯》中写到,“最初阶段的包豪斯具有两大特点:首先,它决心改革艺术教育,想要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其次,为了这个理想,它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包豪斯很快就不得不重新确立它的目标,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糅合在一起。因而,在包豪斯的第二阶段,理性的、带有科学色彩的想法逐步成形,取代了艺术家们专门表现自我的浪漫主义想法,这就使得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同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包豪斯的宣言与大纲表达出来了一些想法,它们有着惊人的颠覆性,至少,其中有一点内容的颠覆性颇足观:它声称,艺术是教不会的。不过,工艺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3《包豪斯》/(英)惠特福德著;林鹤译.1、2、3、4、5页, 北京:生活•读书•新三联书店,2001.12 (2002.10重印) (2004.8重印) (2005重印)。上述的论述,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纯精神性的美术学和与物质相关联的设计艺术学的异同点,因此,在当今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偏于精神性的美术学和偏于理性、实用的设计艺术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必要的。
图9
图10
作为艺术作品的构思稿或创意稿,小色彩稿当然也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有感而发。如何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到创意的契机,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程度,就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但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要把广泛的吸收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读书。行万里路,不仅仅是出门旅行,我们每一天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旅行?行路,不光是观察,更多的是体悟。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田黎明的那充满阳光的水墨画系列,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见图8)“读书是间接吸取前人所总结的,付诸文字的所有经验,它可帮助人们去了解历史,掌握技术,思考未来,形成观念等等,读书是供给创造灵感的重要食粮。观察与体验:旅行可以开阔视野,增加接触面,领略自然与人文景观,劳动也是最有观察与体验的办法,可以观察微观世界、自然界等等周围一切的变化。所以,当你留心你所接触的周围,你会发现好多你不知道的东西。参与:参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物质,相互间的参与使人类通过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更加快地认识了生活周围的空间。一个从不与任何人接触的人很难会有成熟的正常的灵感思维”。诗人苏东坡曾把作诗捕捉灵感喻为“作诗火速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所以,把走路、坐车、逛街,工作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在案,有据可查,是把握灵感的最好方法,好创意由此就可能产生。4《广告的创意与表现》/李晓强 著.19页, 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6小色彩稿因其小而简便,随身携带又不则工具,随时绘制即可,因此,在创意生发方面,有着很大的便捷性。
人文情怀是小色彩稿的重要底蕴。这一点,无论是绘画还是设计艺术都是相同的,家国情怀应该是重心。小色彩稿的创意必须建立在家国情怀的基础上,才能有亲和力,散发出人性的光辉。比如,叙利亚的战乱使得一个本该有温馨灿烂童年的孩子(见图9图片来自百度),葬身于大海并被冲到海滩上,留给世人一个冲击心灵之悲伤的图像,相信每个有家国情怀之人看了这张图片都会动容,憎恨战乱、呼唤世界和平,也更加珍惜我们国家的和平环境。作为艺术家,更是会想到用手中的画笔来宣泄出心底义愤的。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以此为题材的较为完美的作品。绘画大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见图10)是这方面的代表作。1937年,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此画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折射了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如果这幅画用写实的方法表现,就会远运达不到这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这也充分地说明了绘画形式的重要性。
在当今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美术学的教学中,以名作为例反向推导分析还原成抽象形式的小色彩稿,抽取创意因素;以生活和学识积累为底蕴,自由放飞心绪,以最简练的点、线、面方法抓记形式灵感,启示创意,这两者结合运用,不断积累,就是一种创意训练和能力生发的过程,一定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顾平)
Creative Training and Small Color Manuscript——On the Teaching of Fine A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Fine arts; Design; Art; Classroom; Creative Training; Small color
黄培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art and science based on the same root on the art of design, increasingly strong independence.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makes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two disciplines that creativity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embodies the color draft is the common poi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reative exploration, these two disciplines are of great signif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