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欣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lú)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xī)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jǔ)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jué)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難。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节选自《钓鱼的启示》
“不知道写什么”、“总是写不长”是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两只“拦路虎”。不要怕呦!学会下面的魔法,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魔法一:情感变化掀起波澜
刚钓到鱼时,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心理变化渲染了他激动、紧张的心情,可父亲在看完时间后不容商量、不容争辩地要求作者放回大鲈鱼,那时的他对战利品是多么的依依不舍!
从一开始的兴高采烈,到无可奈何,乃至最后沮丧至极,这一系列的情感变化,突出了事件的经过和人物的特点,才能把父亲爱鱼却坚持要放鱼,父亲爱“我”却不让把鱼留下的关键原因记叙清楚明白,文章才精彩生动!
魔法二:回归生活感悟道理
文章结尾作者将34年前钓到的大鲈鱼和他现在的人生中遇到的种种诱惑的“鱼”进行对比,两者都是鱼,但是含义却不同。34年后的作者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但是因为有了那个夜晚,使他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来战胜自我。文章来源于生活,最后得到的道理或启示又归于生活。文章才会有血有肉,也更加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