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军明
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代诗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秋》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语句铿锵,意象独特,画面绚丽,个性凸显,精神飞扬,气魄傲然,读来令人震撼不已。
这首诗歌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意象来表现秋的壮美,一是天空中灿烂狂舞的枫叶,一是长风里奋飞的鸿雁。
在诗人看来,这两种唯美壮阔的意象倔强地对抗着秋日的冷漠肃杀,它们最能代表秋天里崇高精神的品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萧瑟的秋天冷酷地夺走一个又一个青春美丽的生命。很多植物为了生存,丢掉了骄傲与尊严,小心翼翼地收敛锋芒的蜷曲叶片,在秋风中苟延残喘。只有枫叶张扬着自我的个性,绚丽火红如同二月的花朵,漫天漫地地狂舞在秋日的天空中。枫叶卓尔不群、孤高傲然的品质让诗人迷醉,它极大地影响了诗人的人生导向。北雁南飞,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见意向。在朱湘的《秋》里,它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驾着万里长风的鸿雁,奋飞翱翔在秋日,它们冲破了寒冷、肃杀,义无反顾地去找寻属于它们的理想乐土。在朱湘眼中,长空中的鸿雁就是一群理想的殉道者,它们是完美的化身。在诗人想象的世界里,自己早已背生翅膀脚踩云,循着鸿雁的轨迹而去。
诗歌是心灵的歌唱,《秋》这首诗巧借枫叶、鸿雁这两个意象,袒露了诗人铁骨铮铮的人生箴言,抒发诗人的人生理想:与其在黑暗的世界里毫无尊严地活着,不如像枫叶一样灿烂地死去;与其在黑暗的世界平庸麻木地活着,不如像鴻雁一样绚丽地飞翔。
附原诗:
秋
□朱 湘
宁可死个枫叶的红
灿烂的狂舞天空
去追向南飞的鸿雁
驾着万里的长风
(选自《朱湘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