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军 赵遐
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其语言也必然具有隽永的意境美、生动的情趣美和诗意的哲理美,用词生动,词汇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由此我們发现,作文语言也可多方采撷新词新义,紧贴时代脉搏,增添鲜明的时代气息。作文语言还应取材于生活和名著,让其真正来源于现实,体现生命的底蕴,唯有如此,才容易蕴藉丰富,富含哲理,荡气回肠,魅力十足,妙笔生花。
那么,如何使中考作文在语言上领先一筹、取得优势呢?下面的例析或许可以给考生做一个参考。
作文周刊(中考版)2016年47期
1《师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10期
5《工业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莲》2024年9期
7《世界博览》2024年21期
8《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年6期
9《现代食品》2024年4期
10《卫生职业教育》202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