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卢涛
Q:《中华好诗词》节目是如何诞生的?
A:我们节目组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让高雅的诗词变得好玩。经过一步步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以文化为核,以娱乐为壳”的节目制作理念。我们请了一些守关明星,有一期嘉宾是偶像歌手宁桓宇,他的粉丝就发起一个活动,叫“跟着宁桓宇学诗词”,这是我原先没想到的。孩子们在“追星”的同时“追文化”,效果出奇地好。我儿子也是一名中学生,有一天他回家告诉我:“爸爸,我看《中华好诗词》的时候感到光荣!”孩子的肯定让我浑身充满力量。
Q:比赛中哪几位选手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邢台的白茹云大姐。一开始我们看到报名信息,无法想象一个农村中年妇女居然能有那么深厚的诗词底蕴。白大姐患过鼻癌,发声有困难。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她就去邻居家借电脑抄诗词回家背,背好了接着学。在上台前,我们都还很犹豫,但她在场上的表现着实让我们佩服和动容。还有一位便是姚瑶。姚瑶是北大女神,谈吐气质俱佳。诗词文化让白大姐和姚瑶成为朋友。同时大家突然发现,原本喜欢诗词的人是零零散散的,节目的出现让他们点亮了彼此的存在,这很让人感到高兴。
Q:您自己是怎样看待古诗词的?
A:杨雨教授说,诗词就是古人的微博,他们用少量的字数表达内心的想法。就我个人体会而言,随着自己年纪慢慢增长,诗词带给我的心灵慰藉越来越多。苏东坡面对逆境始终保持豁达的态度,继而说出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简直太超脱啦!当我在遇到逆境时,内心深处便自然而然浮现出这一句,心灵也因此变得平和。因而,我觉得诗词是不可或缺的。
爱米粒(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到底是要先爱上TA,还是要先背诵TA呢?
■“喜欢古诗词与背诵古诗词到底孰先孰后”这个问题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我觉得重要的不是辨明二者的先后关系,而是行动。我的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时,我每晚临睡前都会带着他朗读《古文观止》中的某一段,当时他不太懂这些古文,但读起来依然声调铿锵,神情专注。他后来在中学学习文言文时轻松自如,从不埋怨文言文难懂难学。
阻碍中学生喜欢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关。但抛开语言关,你会发觉,古诗词的表达非常优美。比如表达对一个人的想念,唐代元稹的《离思》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五代牛希济的《生查子》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宋代柳永的《雨霖铃》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历代的诗词好像是在比拼创意,看谁在表达某个情感思绪时更为形象生动,更为优美别致。
桃桃酱(浙江省义乌中学):有时觉得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一点用都没有呀!既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古诗词呢?
■古代汉语与现在的生活看似脱節了,但经由它养成的语言表达能力永远是活的,而古诗词经过一代代文人的智慧开拓,在语言表达方式、技巧上已经提升到很高的层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让我们看到简洁干净、生动优美的语言魅力。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不舍得离开你,我很思念你”,但整首词始终没有直接说出这样的话,而读者心领神会。这就是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们学习这些精巧优美的表达方式,然后化用于我们的作文和日常表达中,不但能让作者、说者感到愉悦,也能让读者、听者感到愉悦,这种富于美感巧思的表达效果带来的爽朗愉悦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斑竹(浙江省萧山中学):徐教授,我真心想学好古诗词,但总找不到提高背诵理解能力的诀窍,请问我该怎么办?
■要想读懂一首古诗词,还真得认真扎实地理解字词意思、创作背景,这个“读懂”不仅是要知道它讲了什么,还要知道它是怎么讲的。经过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学习,你就会了解它的表达方式、表达思路,继而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我想特别提一点:学习古诗词,端正态度十分重要。因为作者在写一篇优秀作品时,他的态度是非常端正的,他会认真琢磨怎样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出来,而且要让你在理解的同时能感受到作品的优美别致。这是他对读者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诗文时,也要认真琢磨作品是怎样传达主旨大义的。所谓端正态度,就是不要用概念、套话,而是先用你自己能明白的话来理解TA。在做到这些之后,当你再与那些优美的古诗词“陌间相逢”时,就会感受到一种远接千万里的精神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