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马,带我回家

2017-06-01 15:57
中学生天地(B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花花草草读诗套路

■五月天,花到荼蘼,万物丛生,寒暑不侵,正宜读诗。况且,《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诗词热”仍在延烧中。

■其实,“全民读诗”是老早就开始的事。从牙牙学语时的“鹅鹅鹅”,到似懂非懂给客人们表演的“床前明月光”;从餐桌上被教育的“粒粒皆辛苦”,到情窦初开时内心涌起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从相聚开怀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到散落天涯后触景生情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会吟几句古诗呢?我们对那些古人留下来的长长短短的句子,仿佛有着天然的亲切感。直到某一天,天上掉下来四个大字:全!文!背!诵!

■……

■这大概只是个玩笑。但“从前慢”的时代确实已经远去,微信代替了书信,网络代替了驿站,手机代替了报纸,SD卡代替了胶片,表情包代替了语言,“新东方”“英孚”代替了耕读传家,就连真山真水都快要被VR代替了……

■读古诗,又何为?

“说起古诗词,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当我们用这个问题去测试大家的第一反应时,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收获了满满一筐槽点。

槽点一: #诗词虽好,记性却不好#

@张诗妍(杭州青春中学):有时候忍不住想穿越到唐朝,对着众大神深深鞠上一躬:“拜托,你们为啥非要把诗写得那么长?”比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也太长了吧。关键这些诗歌还是常考内容,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乖乖将这些长诗一首首 “啃完”。有时候我千辛万苦背下来的内容,过段时间又会被忘掉,于是可怕的“复读模式”开始了。

@陈杰(杭州市夏衍中学):朝辞白帝彩云间,明天还要背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明天还要背诗词。感觉从开始识字到即将高考,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背背背……

槽点二: #背了许多古诗词,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朱孟熹(浙江省乐清中学):我觉得古诗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实用价值。在现代社会,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讲大白话,看简体字,写现代文,几乎接触不到古诗词。假如一件事物没有任何实际用途,那还有学习它的必要吗?

@竺质多(浙江省丽水中学):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要是有个特别爱吟诗作对的人或时不时冒出几句古诗来的人,大家未必会觉得风雅,反而会觉得这人怎么那么矫情那么酸。有时候我在想,背太多古诗词,过得太过古典,反而显得与当下格格不入。

槽点三: #读得懂诗词,却读不懂情怀#

@俞志容(宁波效实中學):很多诗词的表层含义并不难理解,让我感到晦涩困惑的其实是这些诗词体现的情怀。古人和他们身处的世界毕竟离我们太远了,很多情感、想法,处于现代社会的我无法全然理解,更不用说接受了。

@林小乐(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为啥古代的诗人们老是爱琢磨一些花花草草的事情?除了花花草草,就是风啊雨啊,古代文人的视野与格局有点“小时代”了吧。我读背诗词后的最大感受,就是古代文人特别矫情。看到一朵花凋谢了立刻哭得稀里哗啦,看到天边一弯残月就愁得吃不下饭,总感觉这些大文豪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弱啊!

槽点四: #解析古诗词,却全是套路#

@黄锋(浙江省海盐高级中学):实话实说,很多时候我压根儿没读懂一首诗或词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但在做古诗词解析题时,只要你套用上“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些用语,就肯定不会错。所以解析古诗词时也是套路满满的。

猜你喜欢
花花草草读诗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花花草草染手帕
Airbnb上的套路
若想身体好,花花草草不可少
读诗的窗口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