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井喷”的内在逻辑

2017-06-01 08:03章玉贵
环球时报 2017-06-01
关键词:井喷科技企业

章玉贵

英国《金融时报》不久前报道,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商标申请量已领跑全球,众多中国企业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开展研发,专利申请势头迅猛。而就在前几年,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科技企业创新时,还不忘戴上“山寨”的帽子。

一向喜欢用比较静态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西方,对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中国科技成就还不太适应。因为按照熊彼特等西方经济学家的逻辑,创新发生的重要前提是要有“积极不干预”的科研氛围和生态,但中国领跑全球的科技企业主体中,既有华为、腾讯等民营巨头,更有中车、中航工业、国家电网等超级央企。最近几年,中国在量子通信、高温铁基超导、载人航天、深海探测、智能电网、核电站以及其他一系列超级工程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前沿技术积累与复杂管理能力整合,大多出自数十家央企制造集团。

正如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改变主流经济学的一般结论一样,中国人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进展,其内在逻辑也值得总结。一般认为,中国科技取得突破性进步,得益于政府对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因而得到显著优化,中国民间潜藏的创新与营商禀赋被激发出来,民营科技企业获得快速发展。

加上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的技术转移效应,民营、外资企业的效率辐射和市场竞争等因素,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基于使命驱动的创新和产业化效率的不断改进,共同构成近年来中国科技“井喷”的动力。

当然,任何科技创新都需要有相当规模的研发投入支持,而中国这些年在研发投入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如今,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大国,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440亿元,占GDP比重已达2.1%。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增至GDP的2.5%,研发总额也将顺势超过美国。

当然,如果没有庞大的市场作为底基,中国科技企业的产品研发也将失去强有力的支撑。而市场空间的扩大是以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增长为前提,现在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的中国,正处于整体消费“井喷”同时个性化消费呈多元化、立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在市场庞大发展潜力的带动下,未来科技与投资的诸多风口,例如生物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将给中国企业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中国可能成为这些关键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放眼当下全球科技发展潮流,一些研发实力强大的超级企业或看似小微但紧密对接技术与市场的创新性企业,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科技和产业变迁趋势。从来不缺创新禀赋的中国企业,当然需要保持开启颠覆性革命的创新热情,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与建设性,避免浮躁情绪。中国科技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高效有序的服务意识,更需要所有市场参与主体对发展创新性产业的高度认同以及无时不在的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井喷科技企业
携手
2018上海企业100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