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5 家产业园获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砥砺前行 示范引领
2016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对试点届满三年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进行复评,并经过会议讨论,决定授予陕西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南保山轻纺产业园、湖北川东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四川屏山县工业园“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
“两纵四横”园区道路平坦宽阔;清爽整洁的花园小区环境优美;一批批标准化的纺织企业拔地而起,投产运行;学校、医院、供热、供水、供气……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设施快步跟上。短短四年多,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从最初的一片荒地,已逐渐建成为集纺织—染整—服装家纺—商贸物流完整产业链的纺织产业集群基地,园区处处充满生机。
截至去年底,规划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的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已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约82亿元,完成投资约57亿元,水、电、气、路、暖、污水处理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全面到位。
商贸带动:着力发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纺织服装产业是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园区从业人员近5000人,纱锭40万枚,各类无梭织机2000台,年产纱线5万吨,坯布2.3亿米,印花和染色布1.2亿米。
随着2016年5月完成一、二、三分厂搬迁入园工作,重组整合后现已步入正轨。产品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同搬迁前老厂相比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其中纱线质量普遍达到乌斯特公报25%水平(50%纱线质量达到乌斯特公报5%水平),布机瞬时效率已达到95%以上。搬迁改造后的设备新度系数高达0.98,纺纱设备100%实现粗细联,57%实现粗细络联,织造设备全部实现无梭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集成化,整体设备处于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产业支撑:突出园区产品新特点,找准市场发展新定位
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主要生产纯棉、混纺、纯化纤、超细旦、新型纤维等系列产品。其中,涤棉、涤维棉系列军品最有优势,受到军方和武警的一致认可,生产的军被、床单已占国内该系列军品份额的70%以上。
根据各个入园企业的自身特点,每个企业的主导产品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分厂突出“高”、“精”,主打全棉高支高密产品;二分厂突出“新”,主打新型纤维素纤维产品;三分厂突出“特”,主打产业用纺织品等特色产品。
做强终端:以现有纺织产能为基础,完善产业链,提高竞争力
针对园区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园区将以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以现有纺织产能为基础,通过搬迁印染生产线,完善园区纺织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杜克普服装,增强园区服装生产能力,以国家纺织产业东部向西部转移为抓手,招引印染和服装设计、策划、贸易类公司到园区发展,创建“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
做优上游: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借助重大机遇谋新路
未来,园区将通过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园区纺织服装产业。积极开展和参与纺织品流行趋势研究和推广工作,增强园区企业在服装、家纺产品功能设计和生态开发方面的能力。
在自主创新方面,园区重点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辐射范围广、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
近年来,沭阳纺织在产业外部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呈现出的“热”现象,引发了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无论是行业协会、媒体还是投资者,都给予了其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特别是为加快沭阳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升经济开发区纺织产业生态,实现现有企业扩能升级,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打造了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该产业园为全国首家,主要以智能针织品为主,向上下游延伸到锦纶、包覆纱、面料、袜子、无缝内衣等针织品。
产业园按照“未来针织靠智能、智能针织看沭阳”的发展定位,围绕“龙头带动、平台驱动、县乡联动”的运作模式,力争5~10年时间,将产业园打造成百亿级针织品生产基地,使之成为产业转移升级的集聚区、政府与行业协会互惠合作的示范区、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先导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着力将沭阳打造成现代针织制造业高地、品牌集聚高地、创意设计策源地、针织商品国内外市场的集散地,把沭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针织名城”。
未来,沭阳纺织还将依托智能针织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产业园两大园区,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探索《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战略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在提高纺织机器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上下更大功夫。
“我们在发展纺织产业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国际化,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领导表示,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要求,以技术创新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在针织业融合,打造沭阳智能针织特色品牌。
今年以来,保山轻纺产业园工地塔吊林立,车辆穿梭,人声鼎沸,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纺织机械轰轰作响,到处一派建设千亿园区的热火朝天景象。
保山轻纺产业园吸引投资者的优势非常明显。保山在全国拥有地方电网政府自主定价权,其特殊的优惠政策、最低的电价支持吸引着一批批企业前来入驻。另外,可达零租金和定制化的标准厂房、可拎包入住的职工住房、即将出台的物流补贴等优惠政策,也使保山轻纺产业园成为轻纺企业投资的洼地。
如果说能源优惠和代建厂房为投资者减免成本的话,另外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还在于保山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除全市的劳动力资源及技术力量外,根据已出台的《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保山可合法为企业引进丰富的缅籍工人。
园区还规划了2400亩土地建设集仓储、物流、保税为一体的保山轻纺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可满足园区进出口物流业务、仓储业务和保税服务。
保山市政府还规划由各县(市、区)与保山轻纺产业园共建隆阳电子信息园、施甸装备制造园、龙陵硅精深加工园、昌宁生物资源加工园四个“园中园”。“园中园”的规划建设,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目前,园区已被列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省第一批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现轻纺产业已引进山东德州恒丰集团、天津纺控、博翔科技、中柏韩美等一批从事纺纱、制鞋、服装生产的企业。未来,园区将建设成为南亚、东南亚大通道重要经济节点、保山经济发展引擎、生态智慧产业示范园区。
湖北川东中部轻纺服装之都位于湖北省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到2016年底建成工业厂房及配套面积70万平方米,建成面辅料市场、生活商业配套设施20万平方米,园区道路、绿化及人防、消防、水电、天然气、蒸汽、弱电等配套工程全面到位。
中部轻纺服装之都积极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为发展园区专业配套,中部轻纺服装之都成立了蒸汽运营公司,配备了两台供汽能力为6T/小时的环保节能锅炉,为企业集中供汽。同时正规划设计拟兴建10万吨自来水厂和日处理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各一座。二是为进一步完善园区生活配套,园区建设和引进了医疗诊所、幼儿园、商务酒店、超市及其他便民服务设施等,为入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三是通过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厂房按揭贷款业务,缓解入驻企业购买厂房的资金压力。
截至目前,中部轻纺服装之都已有46家企业入驻、28家企业投产,园区员工近4000人。为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入驻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中部轻纺服装之都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多措并举,为入驻企业招工与发展提供服务。
在政策支持方面,红安对落户企业和项目推行“三零”(零规费成本、零障碍机制、零距离服务)、“五制”(服务承诺公示制、涉企规费“卡制”、涉企服务性收费“打包制”、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和经济环境“投诉处理机制”),定期上门服务,现场解决落户企业的实际困难。
走进四川屏山县工业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扑面而来。去年入驻的恒丰丽雅纺织二期工程如火如荼,另一个润厚14万锭包覆纱生产项目也正加快设计进度,赶着开工。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屏山县工业园焕发勃勃之生机呢?
首先,原产地的纺织原料是屏山吸引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便捷和劳动力充裕让它成为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屏山位于宜宾市,拥有343万亩的竹资源,是如今国内唯一的竹纤维浆纤一体化原料生产基地;依托金沙江和岷江两条黄金水道,千吨货运到上海的成本为0.03~0.05元/吨公里,建设中的成都至贵阳高铁大动脉也途经屏山,明年就可以通车,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畅达便捷,成为产业转移的第二优选条件;国家级贫困县屏山的32万人民中,17万劳动力资源丰富。
其次,要素廉价和产业配套成就纺织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据了解,国家对屏山给予工业发展留存电特殊扶持,纺织工业用电享受不高于0.37元/千瓦时的常年固定包干电价,向家坝生态机组发电留存屏山后,电价尚有下调空间;生活用水1.3元/吨、工业用水1.5元/吨,生活用气1.74元/立方米、工业用气2.19元/立方米,有存量土地3000亩,工业用地5.6万元/亩,出让期可达50年,土地使用税低至1.5元/平方米,要素叠加效应显著。
第三,屏山县“十三五”期间工业产值要增加到200亿元,而纺织产业将担纲重要角色,这意味着纺织产业面临众多机遇。
2016年全国纺织园区建设突出贡献奖
2016年招商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