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姗
自由与风险共生,选择自由职业需审慎
林萍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劳作与休憩,是一个成年人处世的交替环节。创造财富需要付出,而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优质劳动力的基础,没有腾出享乐的时间,便无法为生活与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
自由职业,或是一种很好的劳逸共处的方式,既能灵活地调整工作,又能统筹安排生活,在劳作之余寻找乐趣。那么,这样的工作方式是否能带来绝对的自由,且人人都可驾驭?
过去,说起自由职业者,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自由撰稿人、独立摄影师、设计师。这些群体存在一定的共性,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无需朝九晚五地坐班,不受传统的工作模式束缚,时间在他们手里得到了最好的运用。如今,随着大众思想的转变、职业种类的增加,自由职业的范畴较过去扩大了不少,在“鱼龙混杂”之中,一些不满工作压力与企业管理的失业人员离职以后在家承接各种小项目,拥有自由与一定的收入,而后自诩为自由职业者,以此沾沾自喜。然而,并非所有不受企业管制的劳动者皆为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终究是一种“业”。
自由职业者真的自由吗?每个选择自由职业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关于该职业的“蓝图”,如何生活、如何工作,早已想了又想。自由,是许多人的奋斗共识之一,若是为了诠释自由而成天慵懒、碌碌无为,便失去了其价值所在。
解放身心,存在一定的限度。有些人大半年的时间都在旅游中度过,旅游之余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这是种建立在事业基础上的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有些人离开了公司,成日在家筹划着如何获取财富,但由于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就选择了自由职业,精神压力过大,终日意志消沉。
自由者未必自由,正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今,越来越多人对这样的职业翘首以盼,毋庸置疑对其抱以很大的期待。在充分了解自由职业以后,跃跃欲试的人开始了切实的规划……
上进的工作者常有一种感受:周末过得太快,工作日做起事来时间又不够用,总而言之,日月如梭。自由职业者与普通工作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身心状态的调控。
如何把握工作与休息的尺度?朝九晚五的工作或浪费许多潜在的社会价值。在自由职业的崇尚者眼里,时间就是生命,若是当日工作量有限,时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他们的心中会有一丝遗憾。
小田是自由职业的崇尚者,他之所以对自由职业充满渴望,是因为自己一直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想要优化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他眼中的自由职业,不是某一项具体的工作,而是一种生活与工作完美融合的状态,他能随时随地投入到工作中,也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
当然,对一切都有规划的小田也考虑过一系列的问题:自由职业者如何养活自己,对未来的生活负责?如何克服自身惰性,让时间真正地用到实处?所谓有得必有失,自己是否愿意为了这样的工作方式而有所放弃?
小田首先对第一个问题作出了判断。他认为,自由职业与普通职业之间有一道“门槛”,如果按部就班地到公司上班,他一定知道当天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要做到何种程度;而作为自由职业者,没有人可以告诉他前方的路在哪里、怎样可以赚到钱。至于第二个问题,小田坦言克服自身的惰性是许多人的“短板”,劳逸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没有规划习惯的自由职业者,会因为不规律的作息带来一些健康问题,也会因为将过多时间用来娱乐,导致收入不理想,陷入经济危机。
小田之所以仍旧在“观望”当中,是因为眼下暂未找到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相较于前两个问题而言,在得失方面小田看得较开,他明白,取舍之道也是生活之道,打拼靠的是毅力,而追寻这样的工作方式必须具备抉择的能力。
小陈在半年以前从一家厦门的企业辞去了工作,开始了“自由职业之旅”。对于这样的一次转变,小陈的心态显得格外好,他将目标瞄准了电商市场,并且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多次模拟,选择最优模式入手,争取万无一失。
在小陈看来,很多职业目前面临的不是行业的压力,而是来自于“人的奇怪思想”或是企业上层的老旧的管理思路。他之所以选择自由职业,一方面是为了“逃”出不切实际的管理方式,哪怕即将面对的挑战较过去更加艰巨,身心会更加疲惫,也是自己愿意的;另一方面,小陈想尝试自己的思路,因为他觉得有些思路就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是较为先进的,这些思路或许还不够成熟,细节处要再做推敲,但是小陈能从中感受到事物奇妙的变化,获取灵感,感受生命的活力,为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
与许多不喜束缚的工作者一样,小陈对多数企业的薪资制度、管理条例较为不满,他认为死工资无法为员工的进步带来推动力,上级领导的片面认知则更加令员工伤心。
小陈的上一份工作与设计相关,他深知自己与同事做基础设计任务繁重、非常辛苦,没有空闲时间,而对面那组同样是上班,却常吃着苹果、聊着天,忙的时候做些事情,一天就过去了。但是领导对小陈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多次增加工作量、施加压力。领导对新员工区别对待,认为新员工更应该累,小陈疲劳时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就会被批评,为了堵住老员工的悠悠之口,小陈只能默默接受领导的指责。
拿着一样的工资,做着不等量的活儿,小陈的工作热情渐渐减退。如今,小陈常研究过去的经验,分析与工作强度、工作完成情况相关的记薪方式,做了数次的数据模拟,待日后自由职业做得更加游刃有余了再实践,以判断是否合理。
小陈坚信,就算是自由职业也要为自己开出合理的工资,刺激工作热情,合理地安排工作进程。
“比如,开一个网店,当月总成交订单量是10000份,那么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根据实际完成量,在基础工资上加相应的百分比,形成业绩提成。而基础工资由无责任底薪补贴与其他补贴构成,算下来每个月能保证3000元以上的收入,这样该方案为可行的。”
小陈说,现在他把时间和薪资控制得很好,每日都精神饱满地劳作,收入也十分可观。尽管未来或许也会面对一些难题,但是一切自负盈亏也是成长的重要的一步,迈出来了,就一定要走得漂亮。
“我最怕心里的种种奇思妙想被埋没在岁月里,以至于我永远都不懂得何为创造力。我喜欢现在的生活,也拥有追梦的勇气,安逸快乐,岁月静好。”
一时的奔波换来长久的休憩,一刻的松懈惹上连日“风雨”,顺境与逆境的切换或是朝夕之事,在自由职业的领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如今,人们的思想较过去更加开放,乐于尝试,挑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年轻人,探索新鲜事物如同他们的一种本能,自由职业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契机,自我提升之余享受充实的工作与生活。
笑笑是一名大学毕业三年的有志青年,曾经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的她,如今却用“勉强生存”形容自己的近况,不禁令人疑惑:这三年里,她经历了什么?
与身边的朋友不同,刚上大学的时候,热爱写作的笑笑就决定毕业以后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为了提升竞争力,笑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钻研文学,适时写些书评、随笔。大三上学期,笑笑见原创作品已积累了不少,便尝试向多家杂志社、报社投稿。起初,笑笑没有收到任何回应,但这并不影响她创作、投稿的热情。
一天,笑笑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告知她文章稍作修改后可刊用。笑笑乐坏了,这是她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纸媒上,也是她第一次收到稿费。后来,笑笑的文章越来越成熟,得到了杂志社编辑的一致认可,笑笑成为了该杂志社的特约作者。这时,笑笑即将大学毕业。
倚仗特约作者之名,笑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又同多家出版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毕业以后也顺势成为了自由撰稿人。
起初,笑笑并不认为放弃正常就业是自己草率行事,眼下的势头十分有利。但是当与她的利益紧密联系的一家杂志社倒闭以后,笑笑开始审视现实了,她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往后的自由职业生涯。她发现,过去的创作热情如今已经削减大半,哪怕是废寝忘食地创作,收入状况仍旧不太乐观。短期的生活受行业的起伏影响较小,但是未来扑朔迷离。
笑笑说,刚毕业的时候,她以为这样的职业能为她带来灵活的收入,多劳多得,不怕没有写作的动力。而现在,钱挣得越来越少,精力却花得越来越多。
“有一阵子,我的文章被读者反复纠错,他们厌倦了我的行文方式,反驳我的观点,甚至有读者打电话投诉我,让我负面情绪满满,失去了创作动力。”笑笑向记者说着自己的遭遇:“是我把自由撰稿人想得太美好了,也许当时就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普通人一样过平凡的生活,不起波澜,不争名利。”
其实,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自由职业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想要赢得一定限度的自由,需拥有更大的勇气。依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工作、生活,不见得都是一件幸事,因人而异,也因行业形势而异,工作的形式不能决定生活品质。
我们都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只要梦想一直“鲜活”,足以照亮前方的路,只要我们善于养活自己、经营生活,在工作中得到快乐,且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也都可以拒绝这样的工作方式,只要现有的工作带来了稳定的生活,日子波澜不惊、单纯美好;我们当理解、尊重那些追求自由职业的“梦想家”,他们始终热血沸腾,有着前进的欲望,向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发出挑战,不怕挫折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