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多途径就业方向

2017-06-01 01:36周勇军
就业与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学院

周勇军

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多途径就业方向

周勇军

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困境难的主客观原因,有助于帮助独立学院学生有针对性地多途径、多方位地就业。通过事实依据及数据分析为依托,得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设置更贴近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主体自主创业的意愿,总体要求学生具备更适应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总体需求。在校期间培养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到就业岗位,减少企业培养毕业生上岗的工作成本。

就业困境 就业能力 独立学院

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

(一)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足

从客观的事实来看,独立学院生源录取分数线一般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分数的高低直观地体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上。高中基础知识水平薄弱,对于初入大学的学子来说,大学课业的难度一时难以消化吸收,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因为对学业的难易度把握的不同,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够有效,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导致独立学院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入门较难较晚,专业竞争力略显不足。

(二)就业指导队伍年轻化,系统不完善

福建省独立学院最早成立到当前也不过区区十几年,虽说有一些政策的帮扶及母体学校的师资支持,但由于其办学的规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导致教职人员流动性大。就业指导工作起步晚,专业专职人员缺乏,专业水平不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凭经验和一些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需要。就业指导队伍比较年轻,经验较少,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把握得还不够透彻,对毕业生缺乏系统、科学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服务。

(三)部分企业存在就业歧视,认可度不高

不可否认,“出身”问题一直困扰着独立学院学子就业。由于独立学院的“出身”还没完全得到社会的认同,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三本”“二本”“一本”的观念深入人心。也存在部分招聘单位主观地认为民办高校是创办者打着教育的旗号,一切以利益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在教学、人才培育的投入上并非用心用力,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再加上一些民办高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思想素质、知识素养、动手能力等方面确实比不上公办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客观事实。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认同程度不高,个别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针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主客观原因,探讨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多途径就业方向,寻找独立学院毕业生长效就业途径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能力培养

(一)学生主体

1.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就业观

录取分数低,不能说明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不能找到好工作,不等同于独立学院学生比公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差。首先学生主体要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相信独立学院学生也是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要因为“出身”全盘否定了自己;其次,要调整就业心态,尽量克服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的惯性,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再次,要克服“一切向钱看”的心理,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努力培养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品质,自觉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加强社会实践,降低就业成本

一项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回访调查显示:在求职成功的影响因素中,选择“实践动手能力”的占89.6%,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占90.2%,这表明学生更注重自己的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这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意向是一致的。用人单位往往希望选拔的人才能够“来者即用”,降低培训成本。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应聘者的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就业能力。大学期间,要提高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大学生们要积极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深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及早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和工作经验。

如何能够有效做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需要学生主动作为,学会思考人生,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自如。有意识的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利用大学期间各种社团、学生组织工作的经验积累实践经验。

3.及早准备,完善规划

当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社会,及早准备,提前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二法则。进入大学后,不仅要对个人的大学生涯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对未来职业选择和就业方向也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计划。从大一开始初步了解职业,大二明确发展方向,大三确定方向并努力冲刺,大四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在设计好职业的目标和实现的路径后,从实现一小步开始,为将来就业积累人脉、经验、知识储备。并随着知识、阅历水平的提高,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完善职业规划,适应客观情况和市场需要。

4.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办法。据数据统计,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百分比中,独立学院学生的比例较高。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能够为自主创业提供原始资金和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意识较强。

在2014年“创青春”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之星”比赛中,我院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李发桢获得“创业之星提名奖”。这一荣誉的获得,坚定了他创业的梦想,证明了他的努力,也为他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当以前的玩伴乃至周围的同学都开始规划人生时,李发桢感受到了内心的落差,“浑浑噩噩的生活是我不想要的”。每个人都曾有梦,有的人始于言止于行,也有人凭着一股冲劲坚持不懈。在几次偶然的机会中,通过与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的朋友交谈,受他们创业情怀的影响刺激,李发桢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想法生成后便开始实践,在大三暑假期间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不同的产品市场做了前景预测,最后决定进入窗帘行业,他想要经营一家窗帘布艺设计店。方向的确定只是开始,他知道他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所以大学期间,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收集创业信息,拓展自己的创业能力,也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教育

1.贴近市场需求

实践证明,市场需求很大一部分决定就业水平。独立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紧跟社会需求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方能在社会的优胜劣汰中获得生存。在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等硬件设施的配备抓住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接受毕业生减少培训成本。针对人才紧缺的就业方向提前做好调研,先一步规划培养相关专业技能学生,满足未来市场人才紧缺的行业需求。

2.系统职业教育

将职业教育系统化,规整就业指导课,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知识传授、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心理引导。

一直以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些误区,只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指导、临近毕业才开设就业指导课。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就业指导要与学生当前的学业设计和今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相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不同于一般的就业讲座,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而且专业要求很好的学科。

3.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构建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双师型及“定制班”人才培养,“借力”企业资源提升办学实力,例如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分别与森源家具集团、速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永辉集团共建“森源班”“速腾班”和“永辉班”。

加入此类班级的学生将在未来两年内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在企业实习后,表现突出的可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这种新形式的“校企联姻”方式,取得的较为可观的效果。在培养方式方面,独立学院可以引进很多具有企业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校企合作方式不失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好办法。

除此之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拓展学生就业能力也是独立学院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独立学院要认真研究地域特点,拓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就业渠道。

4.鼓励自主创业

从相关分析数据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比重在就业人群分布上相对偏低,通过自主创业,既能为自己创造岗位,也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不失为两全其美的事情。学校要努力创造自主创业的宽松环境,营造氛围,提供学生自主创业机会。积极拓展企业与学生创业合作模式,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感受现代企业创业氛围,增强创业信心和能力。

(三)社会环境

1.加强就业政策宣传

学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要大力宣传、普及国家就业政策,社会对于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方面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可以邀请就业方面的专家在社区或者深入学校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指导;另一方面可以用图片、影像、视频等其他形式宣传大学生就业案例等等。

2.强化就业市场机制管理

就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市场问题,就业难,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也属于市场现象。而每年毕业生总量的大幅度增长与适合应届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增长不足之间的矛盾,暴露出来市场机制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等要求更加大了独立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扶持和帮助,学生家长要转变保守、陈旧的观念,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方面要加强指导和扶持,从政策、资金、税收、投资环境等方面多多给予照顾和政策倾斜,给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宽松环境。每到毕业季,学校就像父母一样送儿女去远行,送别他们去社会上历练与闯荡。如何“推销”出去,这不仅是“儿女们”自己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作为“父母”的学院方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独立学院应立足于自身特色,培养有内涵,有“亮点”的高素质人才,只要“软件”条件扎实,那“好女长成”肯定不愁嫁!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1]刘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经验谈——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为例[J].电子世界,2012(8).

[2]胡建新.透视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观[J].中国教育报,2003.8.20.

[3]俞丹俊,肖知亮.独立学院就业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学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院掠影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