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冯·提尔成也戛纳,败也戛纳
今年三月份,曾在2014年对外宣告息影的拉斯·冯·提尔被传出正在瑞典拍摄新作《此房是我造》。自2011年第64届戛纳电影节,拉斯·冯·提尔在出席影片《忧郁症》的新闻发布会时发布不当言论,第二天遭电影节理事会驱逐之后,他仅在2014年交出了一部《女性瘾者》。回顾他之前在戛纳的辉煌成绩,就不难发现,这位导演曾经多么强势。首部剧情长片《犯罪分子》即在第37届戛纳电影节上获技术大奖以及金棕榈奖提名。16年之后,《黑暗中的舞者》成为他首部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部捧回金棕榈奖的影片。虽然获奖影片甚微,但前后8次的金棕榈提名已经足以证明他曾经在戛纳的受重视程度,绝非一只手可以丈量。
回到拉斯·冯·提尔引发争议的2011年,当年他携作品《忧郁症》参加金棕榈奖的角逐。撇开他的不当言论,《忧郁症》这部影片本身就受到了非常多的抨击。不论是从题材、人物的确立,还是视听语言的呈现,拉斯·冯·提尔都打破常规,这让多数人无法理解,冗长拖沓的节奏更是完全无视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让人迫切地想按下快进键。在接受相关采访时,拉斯·冯·提尔透露,拍摄《忧郁症》时他正在与忧郁症搏斗,影片的灵感恰恰来源于自己的病。“我们都是患忧郁症的人,只不过程度各异。”1995年,拉斯·冯·提尔的母亲逝世,离世前,她向他坦白他是一个私生子,然而亲生父亲却拒绝和他来往。为了反抗这段不堪的过往,拉斯·冯·提尔更改了宗教信仰,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好转,反而,他的精神状况逐渐出现了问题。
在母亲逝世的这一年,拉斯·冯·提尔与他在丹麦国家电影学校的校友托马斯·温特伯格等人共同发起了“道格玛95”电影运动。道格玛电影的拍摄准则包括实景拍摄、取消后期配乐和调色、手持摄影机拍摄、导演名字不在片头或片尾出现等,旨在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和演员表演本身。1998年,在该运动发起的第三年,拉斯·冯·提尔按照“道格玛95”的拍摄准则完成了《白痴》的制作,并再次提名金棕榈奖。从画面的失焦与抖动、拍摄角度的随意、演员放开自我的表演和场景的布置上,都可以感受到影片的写实意味。从这部影片之后,拉斯·冯·提尔似乎将“道格玛95”电影运动抛诸脑后,《白痴》也成了他执导的最后一部道格玛电影。
为了打开创作灵感的大门,拉斯·冯·提尔将自己托付于嗑药和酗酒。他曾在这种状态下只花了12天就完成了《狗镇》的剧本写作和拍摄工作,这部深挖人性的影片在第56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提名,成了拉斯·冯·提尔最著名的代表作。但对于他来说,离开毒品和酒就等于失去了创作动力,在拍摄《女性瘾者》期间,他因戒毒戒酒,光是筹备剧本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直以来,拉斯·冯·提尔口无遮拦,傲慢行事,他曾如此评价自己,“我在这片上帝的土地上生存,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导演,但我不确定上帝是否是世界上最好的上帝。”他的傲气成就了他在戛纳的兴起,却也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戛纳之路。名誉与崇拜固然使人活在滋润之中,但往往争议可以带来更多种可能,而被戛纳拒之门外的拉斯·冯·提尔,便是在批判中继续着他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