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招德
[摘要] 目的 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并研究其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64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2例患者,分别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下降程度、手术中出血机率、手术指标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分别为:术中出血率观察组12.50%,对照组34.78%,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治疗有效率87.50%与71.87%,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较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效果更佳,可有效控制手术中出血,缩短患者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痛苦,可作为有效方案在各地医院推广。
[关键词] 康柏西普;玻璃体切除手术;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ncomitant vitreous surgery o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64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32 cases of each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comitant vitreous surg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vitrectom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dverse reaction, the effective degree of treatment,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 effusion and hemorrhage effect, the opera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12.5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4.78%);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87.50%)was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1.87%).After treatmen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Comparing vitrectomy, concomitant vitreous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eeding and adverse reaction,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and operation time, and reduce pain. I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program in the promotion of local hospital .
[Key words] Conopept;Vitreous surgery;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网膜病变(英文名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PDR),又称之为糖尿病眼病,在糖尿病人群中较为多发[1]。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病理表现,眼底变表现出特异性病变,是我国乃至世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疾病,给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2]。随着康柏西普成功诞生,康柏西普的主要功能便是抵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3]。该院眼科医生与内分泌科医生长期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研究,现为探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64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发现前者好于后者,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将一年来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探究样本的方便选取采取不记名筛选法与医师提供的病例资料选取64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与康复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2例患者,分别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与玻璃体单纯切除术,所有患者均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时间段内完成所有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该次探究的目的与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该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院医生对患者信息进行保密处理。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7(人数分别为18例与14例),最长年龄是83岁,最小年龄是44.5岁,平均年龄为(71.36±5.05)岁;共54只眼睛患病;患病时间最短3.5年,最长为11.5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38±1.1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8:9(人数分别为16例与18例),最长年龄是84岁,最小年龄是32岁,平均年龄为(73.98±5.05)岁;共55只眼睛患病;患病时间最短4.2年,最长为11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29±1.05)年;两组患者病眼位置、性别、患病年限、年龄等进行专业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诊断标准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通过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颁布的相关诊断标准制定。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文提到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该次治疗前均未进行过手术治疗;经研究患者适合本治疗方案;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方法知情,积极配合;无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排除标准:对相关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患者不认可治疗方案;合并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病例资料不全;哺乳期与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人群。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进行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在无菌手术室内注射康柏西普(国药准字20130021)。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麻醉剂采用盐酸利多卡因,术前清洁眼部,术前3 d进行含抗生素的滴眼液进行滴眼。1周后进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3G巩膜穿刺刀在颞下、颞上与鼻上象限距角巩膜缘3.5 mm作3个巩膜隧道切口,巩膜与穿刺刀呈30°夹角,将球巩膜与结膜错位1.5 mm,最终形成自闭的板层巩膜切口,完成玻璃体切除手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后拔出套管,对穿刺孔用棉棒按摩,加速切口闭合。对照组患者术前3 d进行含抗生素的滴眼液进行滴眼,术前清洁方式与麻醉防止均与观察组保持一致,23G玻璃体切割术方式与观察组一样。
1.5 观察指标
疗效判断:显效:视力显著提高,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效:视力有一定的提高,提高1~2行。无效:视力未见恢复,甚至出现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进行测定。
1.6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对比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机率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机率比較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中出血机率12.50%,对照组出血机率34.38%,观察组出血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患者(71.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3所示。
2.4 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改善比较
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发现,观察组治疗后(142.77±32.71)pg/mL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156.19±35.9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4所示。
3 讨论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大致可以分为2个类型,即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文研究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形成了视网膜新生血管[4]。其发病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初步得到证实,主要是患者的血-视网膜屏障受到损伤,其罪魁祸首就是因糖尿病改变了人体血液成分,造成血管内皮细胞表现出异常功能。破坏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状态,引起小血管发生漏渗[5]。有相关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简称VEGF能够对本病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患者眼内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未患病人群明显较高,表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其浓度降低时对病情缓解效果良好,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能使视网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显著减轻血管渗漏,达到缓解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目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42.77±32.71)pg/mL,对照组为(156.19±35.93)p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减少,能抑制病理性血管生成,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目的,表现出观察组疗效更优。与齐美华等[6]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位于135.00~150.00 pg/mL之间的研究结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疗效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87%),观察组患者29例视力恢复提高≥1行,在视力提高方面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康柏西普在手术治疗过程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少21.20 min,住院时间平均减少3.64 d,降低了患者经济压力。手术中反复出血影响手术进程,增加手术难度,同时对影响手术后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手中出血机率12.50%,对照组出血机率34.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结果中出现机率与陈辉等[7]的研究结果(出血机率13.00%)保持一致。从手术过程来看观察组因为注射康柏西普,剥离视网膜增殖膜难度较对照组明显较轻。
肾脏与视网膜是糖尿病人发生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场所,如不及时诊断与治疗容易造成患者失明与肾功能衰竭。对于如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并没有明确得出药物治疗与外科治疗的优缺点,但对初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来说,药物治疗无疑是最佳选择[7]。随着病程的进展,进入重度非增殖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为首要手段。但康柏西普等抗VEGF类药物的问世,将来有可能替代激光治疗成为首选。康柏西普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虹膜炎、脑梗塞等[8]。故在临床中应严格掌握注药适应症。
总而言之,比较于玻璃体切除术,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视力提高更为有效,可作为有效方案在各地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张英辉, 王秀超.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进展型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7):1730-1733.
[2] 章晖, 叶波, 邱新文,等.雷珠单抗辅助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眼科新进展, 2014, 34(10):975-977.
[3] 曹海静, 王文奇.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视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7):1129-1131.
[4] 史志洁, 张金嵩, 吕晓贝.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 2016, 36(8):751-754.
[5] 张娣, 张玲, 杨静,等.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J].眼科新进展, 2015, 35(12):1170-1172.
[6] 齐美华. 23G/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A3):24-25.
[7] 陈辉, 刘淑琴, 王洪涛,等.23G 玻璃体腔灌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观察[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7(2):53-54.
[8] 杨一涛.20G和23G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短期疗效分析[J]. 眼科新进展, 2014, 34(10):950-953.
(收稿日期: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