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鑫 梁爽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高层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正在不断的提高,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其隔震设计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高层建筑实际高度和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使隔震设计中出现了长周期高层建筑减震效果不明显、计算隔震结构地震相应偏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隔震技术的主要含义,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常见问题
1.首先是高层隔震建筑的减震效果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本身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100m高度的高层建筑基本周期在2.5s左右,在采用隔震技术之后,这样的基本周期一般可以维持到3.5s,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来看,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在进行应用隔震设计前后的地震剪力并不大,其隔震效果并不明显,这样的说法是根据相关规范计算而来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下面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来对长周期高层建筑进行隔震后仍然具有较好减震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此高层建筑的主楼结构为地上23层,地下室作为隔震层,整个高层建筑的高度为90m,纵向长为50.6m,横向长为26.2m,长边方向高宽比值为1.78,短边方向高宽比值为1.78,在采用等效线性法和动力分析法对隔震效果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其结构体现在表1: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等效周期为2.35s的高层建筑在采用隔震设計之后其等效周期延长到4.30,其基层剪力在隔震设计之后的减震效果并不明显。也就是说,高层建筑在合理采用隔震设计之后,其减震效果较为明显。
2.隔震支座的受拉问题
在目前的高层建筑隔震技术当中,隔震支座受拉问题是其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瞬间的倾覆力会远远超过隔震支座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结构重量,从而使高层建筑的竖向荷载产生较大程度的轴向变形,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续梁中间支座负弯矩值和跨中的负弯矩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样的结构变化和应力变化能够使高层建筑的结构出现侧向偏移的情况。在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偏移情况会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轴向变形和侧向偏移情况会对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高层建筑的倒塌。所以说在对高层建筑进行隔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轴向力值,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的实际高度,来合理的扩大隔震支座,以此来提高隔震支座所能够承受重力荷载的实际范围,保证在遇到强烈地震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由于地震作用引起的倾覆力。在另外一个方面,除了可以采用扩大隔震支座承受范围的情况来减少倾覆力,也可以采用抗拉能力较高的隔震支座,来保证其整体受拉力能够高于地震引起的倾覆力。
3.隔震支座面压计算方法
隔震支座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由于长期承受着来自建筑上部的重量,在地震来临的情况下,隔震支座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平位移,在这种情况下,隔震支座不仅需要承受来自建筑结构的重量,同时也需要承受由于地震所带来的横向应力,在这两种力的作用下,根据隔震支座类型的不同,其承载能力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隔震支座面压验算方法的计算来说,其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首先是在对隔震支座的平均应力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设计值来进行带人计算,并没有考虑地震所带来的作用,对于滑移形的隔震支座来说,水平位移对其有效承载压力面积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一般的隔震支座来说,这样的计算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隔震支座的直径,加大了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对隔震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另外一方面,在实际设计计算的过程中只是对隔震支座的水平变形进行了限制,这样就不能全面的把握隔震支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计算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偏大
我国在相应的隔震设计规范当中遵循以下几种思路:提出不同阻尼比下的结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并且采用等效线性法来对相应的应力数据进行求解。另外是可以采用非线性方程来对隔震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在整体承载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建筑结构会保持着塑性变化,但是在水平荷载的不断增加下,受弯构件和相应受拉区的建筑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非弹性变形,所以说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建筑结构延性,以此来保证隔震结构能够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吸收地震的能量,保证建筑的完整和安全。
5.结束语
作为时代进步的标志,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需要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强结构设计,保证建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