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凤 孙 钊 陈福安
(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
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下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浅析
孙桂凤 孙 钊 陈福安
(北京医院药学部,北京,100730)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在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下中药调剂过程中出现差错种类的变化,提高临床上中药疗效和服务水平。方法:整理我院中药房在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临床诊疗中有中药房处方5 06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并整理在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临床诊疗中有处方5 32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前,5 066张中药处方里,出现调剂差错83例,差错率1.7%;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5 326张处方,调剂差错31例,差错率0.6%,χ2=26.702,P<0.05。完善管理措施前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频率,中成药出错例数从53例降低到21例,中草药出错例数从32例降低到10例干预前调查分析,出错总数从85例降到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能有效规范中药调剂,可明显降低出错率。同时医务人员必修已经比较规范,药剂人员必须增强业务技能,才能把处方调剂差错降到最低。
中药房;信息化管理;处方;调剂差错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由于西药的使用存在不少不良反应,中药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药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不同处方的药材剂量都有差异。因此,中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中药处方用药,否则可能会引起药效丧失耽误病情[1]。在医院运作管理中,中药房作为职能部门,不仅检验药材的质量、储存药材,同时作为医院的窗口,为患者发放中药材,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中药房的发展和建设一直是医院的优先发展部分,不仅体现在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同时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服务意识、药品管理能力、信息沟通能力也是直接影响中药房的对外服务能力。中药房的管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的业务流程多样,包括药品的收购、鉴定、保存、质量等级划分、分类,都要按照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在实际的中药房运营过程中,时有发生因管理不当或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所以强化对中药房的管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计算机的发展和不断应用对中药房的提供了更加有效迅速的运行模式。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中药房最近时间的中药房调剂差错记录数据,以便进一步提高中药房的运作功能。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中药房在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临床诊疗中有中药房处方5 06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针对差错原因探究应对措施,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并整理在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临床诊疗中有处方5 326张,统计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进行数据分析。
1.2 研究方法 统计出现在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临床诊疗中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发现有85张出现差错,其中53张为中成药处方出错,32张为中草药处方出错。按照不同的原因,记录出错次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处方书写潦草、中药专业知识不专业、信息交流不畅、中药包装不规范等。依据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整改,完善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机制,降低出现错误的概率。统计出现在2016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诊疗中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和次数,发现有31张出现差错,其中21张为中成药处方出错,10张为中草药处方出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比较 经分析,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前,5 066张中药处方里,出现调剂差错83例,差错率1.7%;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后,5 326张处方,调剂差错31例,差错率0.6%,χ2=26.702,P<0.05。
2.2 实施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前后中成药、中草药处方类别分析 通过统计比较完善管理措施前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频率,发现中成药出错例数从53例降低到21例,中草药出错例数从32例降低到10例干预前调查分析,出错总数从85例降到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中药房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影响医院服务的品质和信誉。因此,完善中药房的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医院对外服务能力有重要帮助。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首先是人才的培养。信息化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医务人员,组建中药房医务人员档案库,对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能力,技术专长,培训内容等信息做出详尽的登记管理。良好的档案记录可以帮组中药房高效的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将合适的人才调入合理的工作岗位[3-4]。同时必须按照中药的发展规律,培训相应的药学知识,使人员对炮制方法、存储条件、药效等各类中药学知识有全面的认识,提高信息人员交流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5-6]。对于急需的工作岗位,可以引入专门的业务人才,使人才在信息化管理发挥最大作用人力资源进行调配。在档案中定时记录人员的工作状态,奖励表现优秀的人员,对表现一般的给予提醒和相应的处罚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7-8]。
表1 中成药调剂差错统计比较
表2 中草药调剂差错统计比较
中药房的管理不仅要体现在对人员的管理,同时也要体现在对中药材的管理。中药房的建设始终是以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有效用药为目的。要准确组建完整规范的中药信息资料,这是中药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药的基本资料包括药品的产地、常用名称、炮制方法、使用方法等信息,这是合理安全用药的关键。中药的采购入库管理要流程规范,首先要系统规范[9-10]。对于每批次的中药材都要准确记录,包括中药的供货商、采购价格、生产批次、发票信息等资料。每批中药的出口同样要做到记录详尽,有据可查,使中药材的出库入库规范完整。中药的储存都是有不同的要求。及时更新维修老旧设备,使中药库的设备运转良好。同时中药房的库存要根据医院的使用量制定合理正确的药材库存量,不能使医院无药可用,也不能使中药囤积过多,以免增大了资金周转量。因此中药房管理人员要通过管理系统定期及时查询中药的库存和使用量,对于库存较低的中药材,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库存较高的中药材,要削减采购计划。要使中药材库存量信息收到实时监控,对药材存量及时合理调控,使中药房良好稳定运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商业因素的影响,中药材的价格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中药房的管理也包括药价的制定更新。药价的制定主要是依据相关部门制定的文件内容和市场采购价变动。中药房的财务信息要及时做出评估,所有的中药价格要及时执行,避免在医院运行中出现药价不一的状况。中药的种类繁多,在日常工作管理中,需要合理规范中药的分类和存放[11-12]。不同类型的药要按照计划和规定摆放在指定的位置,标记要做到清晰易辨认,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提高中药材存取的效率,减少出错的次数,这样的中药房的服务才能提升。在中药房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建设好运作中药查询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该系统可以快速方便的帮助医院的医务人员了解相关的药品信息资料,如药品的作用、入库时间、有效期、供货商、产地、使用方法等有效信息,还可帮助管理人员管理中药房的工作运行,包括中药材的存量、每月的消耗量、每月的入库量,保证药品的供应稳定,也可对将要过期的中药进行管理,防止浪费损失[13-14]。中药材的采购是始终中药房管理的重点,要优化采购流程,积极采用计算机采购系统,直接网上招标,避免采购人员为私利影响采购的质量,由网络智能判断招标的进度和状态。中药房通过分析自身的各类中药储存量,依据医院需求发布合理的采购信息,再核对供应商提供的资质信息,评估中药材的报价、质量、剂型等药品信息,使采购管理人员做出综合判断,减少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最终的药品成本,更好的服务社会[15]。本研究中通过统计比较完善管理措施前后中药处方调剂差错出现的频率,发现中成药出错例数从53例降低到21例,中草药出错例数从32例降低到10例干预前调查分析,出错总数从85例降到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的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可以不断降低,有利于中药房管理的管理和运行,这让中药房的管理适应了现代化的步伐,提高了中药房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
[1]阮克宽.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8):306-309.
[2]Claret PG,Bobbia X,Renia R,et al.Prescription errors by emergency physicians for inpati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y department length of stay[J].Therapie,2016,57(16):30053-30061.
[3]余武龙.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因素及管理措施[J].当代医学,2013,19(29):15-17.
[4]Zheng D,Zhang Q,Liang X,et al.ffect of the normalized prescription isodose line on the magnitude of Monte Carlo vs.pencil beam target dose differences for lung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J].J Appl Clin Med Phys,2016,17(4):48-58.
[5]Valizadeh S,Feizalahzadeh H,Avari M,et al.Effect of Education of Principles of Drug Prescription and Calculation through Lecture and Designed Multimedia Software on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J].Electron Physician,2016,8(7):2691-2699.
[6]陈静.信息化中药房管理的完善和趋势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130-132.
[7]Joshi A,Buch J,Kothari N,et al.Evaluation of Hand Written and Computerized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Urban Part of Central Gujarat[J].J Clin Diagn Res,2016,10(6):1-5.
[8]刘代军.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3(2):23-25.
[9]Forster S,Smith S,Daniel P,et al.Optimising prescription and titration of oxygen for adult inpatients using novel silicone wristbands:results of a pilot project at three centres[J].Clin Med(Lond),2016,16(4):330-334.
[10]蔡晓霞,陈志敏,刘昕,等.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83-84.
[11]Kauppinen H,Ahonen R,Timonen J.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prescriptions on medication safety in Finnish community pharmacies:A survey of pharmacists[J].Int J Med Inform,2017,100(38):56-62.
[12]耿丹,欧阳舟.导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与预防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10):81-82.
[13]叶金凤.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87-288.
[14]张玉旗.门诊中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69-171.
[15]潘秀文.我院门诊中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5):87-89.
(2017-04-10收稿 责任编辑:徐颖)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errors at TCM pharmacy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Sun Guifeng, Sun Zhao, Chen Fuan
(DepartmentofPharmacy,BeijingHospital,Beijing10073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error types in the process of checking and dispensing prescrip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to our hospital for improving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ervice. Methods: Sort out the 5066 sheets of prescriptions from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t the TCM pharmacy of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November 2015. And 5 326 copies of prescriptions were also sorted out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from January 2016 and June 2016. The types and times of both the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error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ed by statistics. Results: There were 83 cases out of 5066 prescriptions with dispensing errors( error rate: 1.7%)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31 cases out of 5 326 prescriptions appeared to have dispensing errors (error rate: 0.6%, χ2=26.702,P<0.05) The frequency of error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tation: the occurrance of errors 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dropped from 53 cases to 21; and there was a reduction in errors from 32 cases to 10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otal errors dropped from 85 cases to 31, which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moder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is effective in regulation of checking and dispen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n the signicant reduction of error r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dical staff are relatively qualified and standardized, and pharmacy staff must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to reduce the prescription errors to a minimu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escription; Dispensing error
上海申康临床管理优化项目(编号:2016HLXK19)——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中医诊疗智慧信息管理开发与应用
孙桂凤(1969.06—),女,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E-mail:sunguifeng1969@163.com
孙钊(1971.07—),男,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中成药的合理应用,E-mail:sunzhao0707@sina.com
R288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7.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