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负责电能的转换和分配的重要的任务,保护着电网的安全运行。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在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电能服务的质量,降低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成本,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基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强电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130
1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特点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供电范围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逐渐提高,电力电量的输送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变电站控制技术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基础,降低电力系统的资金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全天候24小时的无人监管的自动化控制和调度模式,可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的需要。变电站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保证了对变电站系统内的设备运行和监控自动化的实现,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數据的收集和整理,利用计算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对数据进行计算,有利于对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处理,保证对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检测,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目前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基本实现了国内变电站设备在线实时检测,其中推理机的研究和设计从分体现了人工智能的设计思想,推理机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控制部分,推理机的设计是对数据进行整合然后进行分析和匹配,在变电站电力系统中实现了作业目标的自动匹配和自动运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实时监控技术为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未来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的监控和控制,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电力系统从集中控制向分散网络型发展。
2 基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1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主控室结构硬件配置设计
变电站主控室结构硬件配置,包括模拟屏式,控制台式和微机台式三种结构,主控室的模拟屏式结构如图1所示。
在模拟屏式结构中主控室模拟屏前设置微机台,在微机台内安装微机设备和UPS电源。在微机台上安装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等设备。仪表和操作把手是安装在模拟屏的主接线图上面,在模拟屏后面安装保护柜和电度表等设备。主控室的控制台结构是在主控室前设置控制台,不设置模拟屏,把保护柜和电度表等设备防止在控制台的对面,控制台上面安装显示器和键盘等。主控室的微机台结构是在主控室前面设置微机台,主控室后面设置保护柜和电度表等设备,主机和UPS电源安装在微机台内,显示器和键盘等安装在微机台上面。主控室微机台结构如图2所示。
2.2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功能研究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结构配置,设备层设计主要是根据进线回路等回路来进行设计的,可以实现本地监控和远程监控,系统的操作具有独立性。设备层完成的功能主要包括变压器的控制和保护,微机通信的安全保护以及现场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等。间隔层作为连接设备层和站控层的中间部分,主要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解决了设备层和站控层之间因为距离远和设备多而造成的无法进行通信连接的问题,间隔层可以把通信距离进行延长,作为设备层和站控层中间的连接层,保证了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完成性。站控层作为远程控制的中心,作为后台系统,负责对变电站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对系统出现的异常情况还可以进行报警,实现与设备层之间的通信,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换的界面进行远程监控。站控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后可以通过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完成系统的诊断和修复。站控层是整合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对整合变电站电力系统的监控和调度。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设备的管理设计上要具有人性化的设计特点,实现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智能控制管理。
3 总结
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适应现代变电站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满足了人们对电力高质量服务的要求。变电站自动化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设计符合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电网发展标准,基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变电站电力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文英,柏峰,杨洁.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2).
[2]寇军,赵磊,闫坤,秦昆.电力调度中关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
[3]杨通茂,严元兴.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
作者简介:王瑶(1983-),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工程营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