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哲+张国忠
摘 要:国内外的疫苗冷链的断链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不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疫苗冷链监测硬件的落后,设施简陋,缺乏疫苗冷链温度实时动态监测。本文从条码扫描与温度监测相结合出发,对冷链运输中疫苗的信息监测系统的新型前端装置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温度检测;条码扫描;前端装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121
1 疫苗冷链运输现状
目前疾控系统、血站、医院系统普遍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血液、试剂、疫苗的安全性,建立了符合实施细则的操作规范,但冷链设备的温度监控系统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曾经发生过的疫苗、血液质量问题触目惊心,如“山西高温暴漏疫苗事件”、“江苏狂犬病疫苗事件”,和 “山东疫苗事件”。疫苗事件大多出现是在二类疫苗的配送和供应上,但其主要原因是冷链设备各个环节的温度监控缺失,冷链温度检测手段相当滞后,手工测量,数据零散,实时性差。如测量疫苗的温度和条形码信息,需要分别检测和存取在二个子系统中。使其效率低,错误概率大。针对此问题,开发同时具有检测疫苗的温度和条形码的新型前端装置势在必行。
2 系统前端检测装置的设计
2.1 条码扫描与温度检测相结合
在设计前端检测装置时要求在获取产品条码信息的同时,能检测产品的温度,具有显示和报警和实时通信功能。基于单片机多任务机制,在不增加扫描器的体积的条件下,将条码扫描与温度检测功能集成在一块的新型装置。在单片机控制、协调下,利用条码扫描器对产品信息进行扫描,获取产品名称、生产时间、厂家等信息;借助于温度传感器检测产品温度等信息。并且能实时地将上述信息显示、存储和报警。扫描产品条码信息和测量温度可同时进行,满足了不仅需要条码信息,还需要温度实时检测需求。此外,数据通信主要完成短消息收发、与单片机或PC机通信、软件流控制功能,具有多种通信功能,是对现有条码扫面器功能的增加,性能的拓展和完善。系统前端检测装置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温度检测电路、条码扫描器电路、显示电路、按键电路、晶振电路、通信电路、报警电路、电源电路和复位电路等。
2.2 主要模块介绍
具有温度检测功能的模块选用DS18B20;显示电路采用LCD1602显示屏;通信电路选用GSM模块;条码扫描器使用MDI5000模块;报警电路由蜂鸣器和发光二极管电路组成。条码扫描采用的嵌入式二维扫描引擎MDI5000。基于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总线接口的控制电路实现高精度、多点温度测量系统并通过LCD1602液晶屏直观监测数字化参数,然后通过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C35I模块将数据从GSM网络发送至手机或其它通信设备。整个系统采用单片机STC89C52进行控制,能够轻松得到远程温度数据,操作简便效率高[1]。
2.3 外接串口扩展
本设计可以外接条码扫描器,如图2所示,条码扫描器与PS/2输入串口相联,当条码扫描器以中断方式扫描产品条码后,条码输出的串行数据脉冲[2],也即PS/2的引脚和时钟脉冲,也即PS/2的引脚经过非门CD40106,分别接到串行输入并行输出芯片74HC164的数据端A、B端及时钟输入CLK端,由Clock脉冲的下降沿控制74HC164的位移操作,条码输入设备每输出一个字符的扫描码,由CLK控制在74HC164的输出脚Q0 - Q7上分别输出扫描码的D7 - D0位。这部分转换完成后,接口通知单片机STC89C52将转换完毕的并行扫描码读入。由于Q0 - Q7不能直接和单片机的P2口相连,因此,为了保证单片机准确读取74HC164 的Q0 - Q7 脚上的扫描码, 设计一片74LS245 将它们隔开,74LS245是八位双向3态缓冲电路,在74LS245的与DIR同时为低電平的时候, 74LS245将B0–B7上的数据传送至A0–A7上,为使单片机准确地发出读数命令,接口电路要完成74HC164转换完一个扫描码之后通知单片机接收74HC164的Q0 - Q7数据[1]。设计中采用对Clock脉冲的下降沿记数来实现。条码输入信息,也即PS/2的引脚,至74HC164的CLK脉冲同时又输入至单片机的RO脚。利用RO对CLK脉冲记数,由于条码扫描器输出数据中每9个负脉冲对应一帧扫描码,因此RO每记数9次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从而保证CPU准确地读取数据。
3 疫苗智能信息化系统发展前景
以上新型检测前端装置通过初步测试和实验表明:成倍提高工效,大幅度减少出错误概率。它与疫苗信息化系统相配合可构成智能疫苗信息系统。
智能疫苗信息系统由智能检测前端和信息系统构成。新型检测前端装置实时采集疫苗温度和身份数据,具有移动式数据采集前端特征和 “黑匣子”功效。通过使用无线射频识别,对疫苗建立电子识别码,记录其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使用要求、储藏、运输、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便于监测中心的动态分析和信息化管理。数据终端采集的数据可通过无线通讯GPRS模块传输到Internet网络,然后将采集的数据汇集到监测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和管理。建立疫苗的动态监测数据中心,包括产品数据库、使用数据库以及流通数据库。同时通过监测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统计、查询,实现对监测信息动态展示和实时分析预警功能。系统可通过GPRS模块将疫苗存储温度信息发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方便管理人员或领导随时了解疫苗存储情况。实时掌握各种生物制品的库存、有效期、去向和使用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追溯问题根源,尽早采取解决办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降低出差错的概率。它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稳定性、快捷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
[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技术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
作者简介:高健哲(1996-),男,辽宁鞍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