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

2017-05-31 06:53吴梅泉黄杰邹伟辉刘卫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无创通气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吴梅泉 黄杰 邹伟辉 刘卫明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于我院行NPPV治疗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PIS、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并分析CPIS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0例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有效40例,无效20例,两组上机前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组CPIS要显著少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上机前pH值、PaCO2、Pa02改善方面与上机前CPIS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CPIS≤6分的患者有效率要显著优于CPIS>6分的患者(P<0.05)。结论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能够作为预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的有效指标,研究提示CPIS≤6分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要更好。

[关键词]肺部感染评分;无创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最为多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以及进行性发展等特征,感染等因素会使得cOPD急性加重,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与肺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死亡。无创正压通气(NPPV)能够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换气与通气功能,近些年在临床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有较多临床研究发现,不少AECOPD患者即便不存在NPPV治療禁忌证,也具有良好耐受力,但是治疗后依旧无效。当前临床对其疗效的预测还无确切、可靠指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TS)是一种综合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标准以及影像学结果等,评估肺部感染严重程度、预测疗效、评估预后以及指导抗生素选用的评分系统。有临床研究已证实,简化CPIS对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的早期评估有着显著指导作用。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特选择我院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于我院行NPPV治疗的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满足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相关标准。其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58~88岁,平均(68.5±8.2)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通过AECOPD相关诊断标准与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神志清晰,能够有效自主呼吸的患者;(3)存在胸腹矛盾呼吸症状或是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等情况的患者;(4)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0mm Hg以上,pH≤7.35的患者。排除标准:(1)有胃食道手术史或是近段时间鼻咽部有异物与头面部有创伤的患者;(2)无有效呼吸,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大者;(3)分泌物黏稠、分泌过度以及难以咳出或是无法配合的患者;(4)并发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5)有气胸史或是并发消化道出血、咯血患者;(6)因为病情十分危重必须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吸氧、祛痰、解痉平喘以及预防感染等措施;进行NPPV治疗,选择无创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运用口鼻面罩通气,检查面罩是否和面部紧密接触防止漏气,氧流量设置为3L/min,选择压力支持/压力控制(S/T)模式,按照患者实际呼吸情况以及血气分析具体变化情况,对吸气压(IPAP)与呼气压(EPAP)进行合理调整,方法:初始吸气压设置为8~10cm H2O,以2~dcm H2O/次的水平逐渐调整至14~16cm H2O;呼气压为4~6cmH2O,备用呼吸频率是12~14次/min。在患者NPPV治疗期间必须重视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监护。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CPIS、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分析CPIS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记录好患者上机前与上机2h后体征变化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体征指标包括呼吸(RR)、心率(HR)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CPIS的计算参照Luna等制定的简化CPIS标准完成。

1.5疗效评价标准与分组

通过NPPV治疗后临床症状与血气分析显著好转,且之后未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为有效;通过NPPV治疗后临床症状或是血气分析发生进行性恶化,或是治疗2h后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所好转但之后因恶化而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为无效;按照该标准把患者分成有效组与无效组。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整理数据,用(%)和(x±s)表现计数、计量资料,用x2、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CPIS、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60例患者通过无创通气治疗后,40例患者为有效,20例患者为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上机前pH值、PaCO2、PaO2、RR以及HR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有效组患者的CPIS要显著小于无效组(P<0.05)。见表1。

2.2CPIS和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有效组40例患者上机2h后血气分析在pH值、PaCO2、PaO2改善方面和上机前CPIS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无效组20例患者和CPIS无显著相关(P>0.05)。见表2。

2.3不同CPIS评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把CPIS以6分分界,其中38例患者≤6分,31例有效,7例无效,有效率是81.6%;22例患者>6分,10例有效,12例无效,有效率是45.5%。CPIS≤6分的患者有效率要显著优于CPIS>6分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x2=8.403,P=0.004)。

3.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COPD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确切,通常认为其可能和肺部对有害颗粒与气体产生异常炎性反应相关,病理学变化是外周气道、中央气道以及肺实质受累的慢性炎症性变化,易发生动态肺泡充气过度,导致呼吸肌疲劳,再加之感染等原因,使得COPD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发作,进而使得呼吸肌疲劳加剧,肺通气出现异常,引发机体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向Ⅱ型呼吸衰竭进展,严重时还可能并发肺性脑病等症,甚至引发死亡。

NPVV能够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pH值,降低PaCO1水平,最关键的是可以让部分患者免受气管插管,显著减少了患者病死率。但是针对NPVV治疗无效的患者,继续实施无创通气治疗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让患者错失气管插管与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最佳时机。N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有效,和患者的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严重程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是和肺部感染程度有紧密联系,严重的肺部感染是导致NPPV治疗无效的重要因素,并且还具有一个肺部感染程度的关键点。当肺部感染程度超出该关键点,即会出现NPVV治疗无效;而当肺部感染程度未超出该关键点时,NPVV治疗有效率明显增加。所以,CPIS能够成为预测NI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有效指标。CIPS具有能重复操作、简单易行以及预测有效等众多优势,能够有效减少器官插管与机械通气,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与死亡率,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此次研究显示,60例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有效40例,无效20例,两组上机前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而有效组CPIS要显著少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上机前PH值、PaCO2、PaO2改善方面与上机前CPIS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CPIS≤6分的患者有效率要显著优于CPIS>6分的患者(P<0.05)。結果表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能够作为预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的有效指标,研究提示CPIS≤6分的患者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要更好。

猜你喜欢
无创通气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临床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无创通气的效果体会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