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加彩 张振东 管登诗
摘要摘要:以某公司的自动泊车项目为依托,建立了泊车模型,运用反正切函数对自动平行泊车轨迹进行拟合,并采用MATLAB对泊车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际车辆进行实验验证,将验证结果和仿真泊车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实了仿真的可行性以及实用性。
关键词关键词:自动泊车;反正切函数;泊车轨迹;MATLAB
DOIDOI:10.11907/rjdk.171076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5011305
0引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导致泊车位变得越来越紧张。确保每一个驾驶员安全无碰撞地进行泊车,已日益成为当今汽车技术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本文根据反正切函数对泊车轨迹进行拟合研究,规划泊车轨迹,使车辆顺利进入泊车位。
1平行泊车系統坐标系
把正在泊车的车辆简化成一个刚体,如图1所示,是简化后的泊车运动学模型[1]。
假设车辆从右向左进行泊车,泊车位右上角点D′为坐标原点,A′B′C′D′表示停车位的4个顶点;ABCD表示汽车的4个顶点;abcd代表汽车4个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接地点;θ为车身航向角,即汽车中心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定义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汽车自动平行泊车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2泊车轨迹
如图3所示,当车辆停在泊车起始位置时,即设计好的泊车轨迹起点,驾驶员开始向右打方向盘,车辆以圆形轨迹行驶,直到点O′为止停车,然后再向左打方向盘,汽车同样以圆形轨迹行驶,直到车身回正为止,车辆行驶至泊车目标位置。综上述,可以简单理解为泊车轨迹是以点O1和O2为圆心,R1和R2为半径,车辆行驶经过的两条相交的圆弧组成。
2.1泊车位大小确定
自动泊车实现的难度和泊车位大小直接相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设定本文研究的泊车车位长为7m,宽为2.5m。假如车辆在泊车过程中都是以最小半径行驶,所以车辆行驶的路程最短,泊车所需空间也最小。具体估算过程如下:
如图4所示,A0B0C0D0表示汽车在泊车目标位置时的4个顶点。Rr_min表示向右将方向盘打到底时,汽车后轴中心的最小半径;Rl_min表示向左将方向盘打到底时,汽车后轴中心的最小半径。图中所示曲线轨迹则为泊车最短路径,图中车位即为极限最小车位。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驾驶员向右、向左将转向盘打到底时的前轴中心转角分别为:
式中,R1、R2分别表示汽车向左和向右打方向盘时,汽车后轴中心的转向半径;S1、S2分别表示汽车向左和向右打方向盘时,汽车后轴中心的行驶路径;S0表示汽车从泊车出发位置行驶到泊车起始位置的横向位移;h0表示汽车从泊车起始位置行驶到泊车目标位置的纵向位移;θ′为汽车行驶至O′点时,汽车车身的瞬时航向角。
由式(16)、(17)可得,泊车时如果确定了泊车起始位置,即确定了S0、h0时,R1与R2相加之和即为固定常数。对R1和R2中的任意一个赋值,即可得出泊车轨迹曲线,从而进行平行泊车。但是符合两半径和的R1、R2组合太多,无法确定具体泊车轨迹。所以,还要根据碰撞点约束条件确定有效的泊车路径。
因此,本文对在泊车过程中车辆与周边障碍物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列出了对应的碰撞约束条件[3]。
(1)汽车已经进入泊车位,泊车后期摆正车身时,车身顶点B和泊车位内侧边界线B′C′可能发生碰撞,如图6所示。
式中,Lbac为后悬,Lreal是泊车位长,δ是车位安全系数值,将式(20)、(21)进行联合便可求出R1的最大取值,定义为R1max。
(3)平行泊车初期,车身顶点D距离停车位纵向位置最远时,车身顶点D和泊车位侧向障碍物有可能发生碰撞,如图8所示。
车身顶点D以O2为圆心,RD1为半径进行圆周行驶,车身顶点D和侧向障碍物发生碰撞时,此时R2为半径最小极限值。在泊车起始位置,车身处于水平状态,R2越小,车身转弯越剧烈,点D对于车位的偏移也越大。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RD1=(L-Lbac)2+(R2+W2)2(22)
为防止车身顶点D与泊车位侧向障碍物发生碰撞,要满足以下关系:
RD1-R2+Δy+Wreal≤H(23)
式(23)中,△y表示汽车后轴中心和车位边界线A′D′之间的距离,Wreal为实际车位宽,H为车身顶点D能偏移车位边界线B′C′的最大极限距离,取H=6m。将式(22)和(23)进行联合便可求出R2的最小值,定义为R2min。
(4)车辆右后轮将要进入泊车位时,两个后车轮接地点的延长线和汽车右侧BC的交点与车位边界点D′有可能会发生碰撞,如图9所示。
交点以O2为圆心,Re1为半径作圆周运动,点D′坐标为(xD′,yD′),圆心O2坐标为(xO2,yO2),当交点和车位边界点D′发生碰撞时,Re1取最小极限值,所以这时R2也为最小极限值。要避免交点和泊车位边界点D′发生碰撞,需满足以下关系式:
R2-W2≥(xo2-xD′)2+(yo2-yD′)2(24)
由式(24)可求得此情况下R2的最小值,然后和R2min比较大小,将最大值作为最终的R2最值。
综上述,当S0、h0确定时,汽车的泊车出发位置、泊车起始位置、泊车目标位置都会确定。一旦确定泊车起始位置和泊车目标位置,R1、R2两者之和则是唯一的定值[4]。根据汽车在自动泊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情况,求出了R1的最大值R1max和R2的最小值R2min,又当汽车车型确定后,向右和向左打方向盘时所对应的最小转弯半径同样固定。所以,R1、R2的取值范围都可求出,这为设计出有效的泊车轨迹奠定了基础。
泊车轨迹用两段相切的圆弧表示,可以简化倒车过程。然而,两相切圆弧轨迹在相切点处存在曲率不连续性,这就要求驾驶员把方向盘从一个位置反转到另一个位置,使方向盘转角发生阶跃性变化。如果对S0、h0、R1适当赋值,两段相切圆弧轨迹和方向盘转角的阶跃变化如图10、图11所示。
在两段圆弧泊车轨迹切点处,转向盘转角存在突变问题,此处的曲率不连续,导致平行泊车时会出现中途停车转向的问题,从而加剧轮胎磨损,增加电机负担。
3反正切函数拟合平行泊车倒车轨迹
为了解决两段相切圆弧曲率不连续的问题,本文经过反复仿真验证,最终确定了最佳反正切函数[5]:
y=a·arctan(bx+c)+dx3+ex2+fx+g(25)
式(25)中,a、b、c、d、e、f、g為反正切函数的参数,这些参数对拟合曲线泊车轨迹起到决定形状的作用。
对图10中的平行泊车轨迹用式(25)进行逼近拟合,如图12所示,即运用Matlab中的cftool工具对圆弧轨迹进行拟合的过程。
可以得到拟合参数a、b、c、d、e、f、g取值为:0.535 8、0.635、1.894、-0.004 094、-0.019 85、0.161 6、0.485。此拟合函数可以满足原两相切圆弧泊车轨迹形状的要求,同时可以使泊车车辆在泊车起始位置、泊车目标位置时,车身都可以回正,从而大大降低停车难度。具体拟合情况如图13所示。
从图13中可以看出,反正切函数的拟合效果很好,两条平行泊车轨迹基本处于完全拟合状态,在泊车起始位置与泊车目标位置时,车身基本上可以满足回正的要求。根据已搭建好的数学模型,在Matlab Simulink中创建泊车环境,车辆在不同泊车起始位置对平行泊车过程进行动态仿真,结果如图14、图15所示。
从泊车过程的仿真图中可以看出,在这种拟合方法下,车辆不仅可以比较平顺地进行倒车,解决了车辆中途需要停车转向的问题,而且车辆行驶到泊车目标位置时,车身基本实现回正。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可行性,进行了整车实验。采用荣威作为实验车,其基本实验参数如表1所示。
4实验误差与分析
经过多次泊车实验,汽车基本上可以按照仿真结果进行,基本满足了实车泊车要求,顺利泊车到目标位置,说明此反正切函数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可以进行实用。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①泊车过程中,车辆与车位边界以及周边障碍物之间有可能发生碰撞;②泊车结束后,车辆车身不能完全摆正。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几点可能原因:
(1) 传感器的探测精度不够[6]。传感器感知系统对同样的停车空间进行扫描,检测值并不完全固定,存在一些浮动。
(2)在建立车辆运动学模型时,忽略了轮胎侧向力的影响,这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出入,势必造成误差的产生。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芳成.自动平行泊车系统的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2]姜辉.自动平行泊车系统转向控制策略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3]YANAN ZHAO,EMMANUEL,G COLLINS JR.Robust automatic parallel parking in tight spaces via fuzzy logic[J].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2005,51(23):111127.
[4]THIERRY FRAICHARD,CHRISTIAN LAUGIER.Smooth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a carlike vehicle in a structures world[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 Automation,1991:318323.
[5]李红,郭孔辉,基于Matlab的多约束自动平行泊车轨迹规划[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01107.
[6]尚世亮.自动平行泊车车位超声探测与转向控制算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