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萱
茶道的复兴,使得与茶有关的事物在近几年的收藏界受到更多关注,尤其是一些材质稀缺、工艺精美的茶道器具,如金、银、铜、檀木、象牙、玉石、紫砂、陶瓷等制成的茶道器具,已经成为收藏群体的挚爱。
很多人不知道,茶具中还有一位“外来客”,即来自邻国日本的一种铁壶,正成为部分藏家炙手可热的藏品。
百年老壶彰显生活品质
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溯至江户时代,距今有数百年历史。茶道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的时尚,到了江户时代,茶友们将“茶釜”加上注水口和把手用来泡茶,铁茶壶随之诞生。
制作一把铁瓶需要多达80道以上的工序,想要独自一人完成须修业至少15年,若要将自己的名字篆刻于瓶上,则需要近40年的修业时间。众多纷繁的工序中才能诞生出经久不衰的作品。拿“铁包银点金龙纹壶”为例,光看到名字就能感受到工序的复杂程度了,此壶的作者柳富甚次郎是一位金工名师,“铁包银点金龙纹壶”属于异材质结合的茶具,需先经过反复的锻锤、加热、延展、纯化铁矿砂中的杂质才能锻造出一体成形的外衬,这个时候才能进行下一步,制作银质的内衬,最后二者谋合后还需再同时锻锤。此壶经百年使用后仍包浆古朴浑厚,为目前日本发现的唯一有如此独特精工技艺并保存完整的古壶。仅介绍这一道程序就已觉繁琐了,可想那一道一道工序背后的手工之人付出了怎样的细致与耐心。
繁复的工序之后就可以看到初步的壶型,壶型也是颇有学问的,最受人们垂青的是代表南部铁瓶的“南部型”,其呈现出的纵长感犹如流畅的山形,常施以霰纹,是高级铁瓶的翘楚,就像富士山落满了雪,所以也被称作“富士型”;还有底部圆润的“铁钵型”,绰号“柚子型”;“尾垂型”与“万代屋型”尻型底部比瓶身略小的特征减少了热源对瓶身的损害;“铃兰型”“枣型”顾名思义由植物灵感而来,与现代水壶也更相近;“圆日型”显然是对日月的想象,尺寸也缩小许多,圆圆的可爱造型是现代居家的人气逸品。
壶上肌理纹样是美的集中显现,近3000种传统的纹样中尤以霰纹最为出名,霰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霰纹的铁壶在大雪时节煮茶属极好的应景之物,山水、人物、台阁、花鸟、鱼兽,曲尽其妙。其他的如龟甲纹、线纹、樱纹也是常见的纹样,而“无纹”所呈现出的是铁与铸型间自然形成的凹凸肌理。“无”,因其无所不包,也就无所不能,也是对斯人、往事的一种和解。这对于同属东方文化体系的中国人来说也就不难理解日本壶的纹样含义。三德堂的铁嵌金银花开富贵壶便是很好的代表,三德堂是明治時期独特的堂号,“堂号”和堂口里的釜师是核心人物,特别是名釜师。名釜师也就相当于中国的紫砂壶的名家。三德堂做工严谨,可惜无优秀釜师传承,此堂号作品极为稀有,壶上用整块银雕凿而成牡丹花开,与金银蝴蝶双双对对,和中国传统一样象征着金玉满堂、花开富贵、圆满吉祥。而把手上的葡萄藤蔓象征多子多孙。整把壶的壶身、流、把、盖、钮皆呈圆满,这样的一气呵成很符合东亚人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寓意。
是收藏亦是传播文化
正是因为日本铁壶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兼具的特质,引来诸多藏家涉足铁壶收藏,尤其是日益减少的老铁壶,即使在日本也很难找到。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茶道开始走下坡路,有些人把祖传的老铁壶变卖,给藏家提供了挖掘精品的机会。以后日本经济一旦恢复,势必会重拾茶道,从收藏或投资角度来说,铁壶都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类别。
老壶虽好,但也不能盲目收藏。对于收藏新手,专家建议:从价格低廉的铁壶开始收藏,最好为昭和之前的铁壶,因为这一时期的铁壶做工古朴精美、价格便宜,适合新手。尤其提醒入行新手,收藏说到底是物质丰富后精神世界的一种“高级消遣”,从历史、文化和艺术角度出发方是正道。新手藏家先从造型玩起,买一把自己用,等过了一段时间对铁壶有了心得后,再去研究艺术风格、年代、家族传承等,届时再入手更高端的铁壶,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