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纸张特性;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优化
【摘 要】流传至今的古旧书画,几乎都经历了数次修复装裱,但书画修裱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存在人为损伤风险。对于珍贵或质地酥脆的古旧书画而言,减少修裱次数并提高修裱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修复人员除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对传统修裱技艺进行科学的优化。文章从纸张的强度特性、方向性、两面性及酸碱性等四方面的分析入手,有针对地提出了书画修裱的优化方法。
书画修复装裱是我国一项传统技艺,流传至今的古旧书画几乎都经历了数次不同程度的修复装裱。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一书中说:“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剂而毙。所谓不药当中医,不遇良工,宁存故物。”[1]11通常书画在破败不堪的情况下进行修裱处理,而每一次修复都或多或少会对书画产生一定损伤,因此对书画修裱进行科学化的分析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2],而减少修裱次数并提高单次修裱质量是提高书画,特别是珍贵或质地酥脆的古旧书画耐久性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书画类文物载体材料的纸张,其性质劣化必然导致书画的损毁。早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化学家巴罗(Barrow)以实验确认酸性是导致纸张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内因[3],而明矾这一酸性物质却长期应用于我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4],因此古旧书画修裱的质量除了对外观裱工的要求外,还应更多关注纸张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变化对书画耐久性的影响。
书画类纸质文物耐久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5],除纸张酸碱性以外,还与纸张强度、结构特性以及使用方式有关,充分认识纸张特性将有助于提高书画修裱的质量,使书画修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性修复。在多年相关工作的基础上,笔者试从纸张的四个重要特性入手,浅析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的问题及相应的优化方法,以期对业内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纸张的强度特性
强度是纸张最重要的物理特性,一般以纸张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外力值来表示。强度丧失意味着纸张寿命的终结。因此从狭义上来说,纸质文物保护就是尽最大可能维持纸张强度的稳定性。
纸张主要由纤维素纤维组成。纤维间的氢键结合力对纸张强度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氢键对水特别敏感,因此一般湿纸强度只有干纸强度的3~8%[6],而施胶或添加湿强剂的纸张湿纸强度相对较高,这是纸张的一个显著特点。另外,纤维本身的强度也影响着纸张强度,纤维的主要成分纤维素易发生水解、氧化和光降解反应,造成分子链断裂,进而导致纸张强度下降。
在传统书画修复的洗、揭、补、托等关键工序中,画心被水完全润湿,强度大幅下降。通常洗画前以水油纸来保护脆弱的画心,揭心前以吸水纸吸水,当画心达到一定干度后再揭除托纸,而在托底、覆背完成后都要对画心吸水,再上墙挣平。上述传统方法已然诠释了修复师对纸张强度特性的把握,然而纸张经过干湿变化后,会导致纸质结构疏松,纤维间氢键数量减少,必然引起画心强度下降和表面颜料松动。
另外在修裱用水的选择上,一般就地取材,过去以井水、河水为主,而现代多用自来水,水质无从保证,如可能会带入微生物,或受到氯气危害。为了利于顽渍的去除和畫心的揭取,通常用80~90℃左右的热水来烫洗古旧书画[7,8],也会采用长时间浸泡画心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清洗次数主要依据清洗液的颜色变化由修复师来定,而清洗时间过长会产生画面发滑、发霉等副作用[9]。研究表明,纯净水的清洗效果最好,而硬水和自来水清洗后纸张抗张强度下降20%,清洗温度越高,纤维素的水解速度越快,纤维强度损失也就越大,清洗次数不宜超过6次[9]。
《装潢志》中说,书画性命全关于揭[1]18。对质地酥脆的古书画来说,以传统的揭、摩和搓等手法来揭取润湿的画心时,极易造成纸张纤维脱落或受损,进而引起画心强度的大幅下降,因此除了揭心时注意手法外,还可以用壳聚糖类聚合物对画心进行预加固[11,12]。而对于画心顽渍可选用适宜的化学品[13]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清理,再以水清洗,去除残留。遇到难于揭心的书画时,可施以生物酶[14]来缩短浸泡时间,以避免画心不必要的强度损失。
二、纸张的方向性
纸张的方向性即纵横向差异性,由于受到网部牵引力的作用,纤维成纸时会呈一定的方向排布,致使纸张的纵向(MD)与横向(CD)性质产生差异,如纵向的抗张强度、耐折度大于横向,而撕裂度、伸缩率则相反,通常手工纸的纵横向差异性小于机制纸。纸条弯曲法是常用的纸张纵横向鉴定方法[15]。两利相权取其重,因此可根据纸张的这一特点,趋利避害,以发挥其单一方向上的优势。
书画作品出现空壳、折痕甚至折断等都是较常见的损害,原因除了与修裱时浆糊黏度、保管和使用不当等有关外,还与修复用纸的纵横向使用存在重大关系。有研究表明,将几层纸裱在一起时,应该注意纸张的纵横向[16]。而现实情况是,修复师一般根据画心尺寸,从节约材料的角度备纸,继而完成书画的托裱,因此托纸和覆背纸的方向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众所周知,托底纸是用来加固和保护画心的,业内也称之为“命纸”,足见其重要性。因此托底时应当考虑书画的使用方式,如要收卷(如立轴、手卷),则需将托纸纵向与收卷的方向保持一致,以发挥其纵向耐折度大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防止画心被折断。当环境湿度从50%上升到86%时,宣纸的横向膨胀率是纵向的2倍以上[17],因此镶料托纸的纵横向也应与画心托纸一致,伸缩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防止镶口开裂。
按照传统观念,新裱字画通常要经历四季才能下墙,而新纸燥性太大不宜使用,其实所说的就是纸的伸缩率问题,即不经过环境温湿的变化,纸张的纵横向伸缩性差异大且易变形,因此修复用纸尽量选用旧纸,其形稳性相对较好。如果从维持整幅书画形稳性考虑,笔者认为,第一层覆背纸(内层)纵横向应与托底纸相反,而第二层覆背纸(外层)与托底纸一致,从而可以有效阻止书画单一方向的伸缩变形,缓解裱后书画的“前抱”现象,当然这样会带来材料的浪费和操作时的繁琐。另外,书画修复中进行补缺或贴折条时,补纸和折条纸的方向也应与画心一致,在伸缩性相近的情况下镶口不易开裂。在润揭画心时,有时会发现从某一个方向(纵向)操作时会较容易揭取,这主要是纸张纵横向撕裂强度的差异引起的,因此在熟知纸张方向性的情况下,能大大减少修复工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画保护。
三、纸张的两面性
两面性是指纸张存在正反面的组织结构和性质的差别。纸张形成时贴向纸网或竹帘一面为反面,而另一面为正面。反面粗糙且结构疏松,正面则光滑致密,可以直观法对纸张正反面进行鉴别[15]。通常手工纸比机制纸的两面差别更大。纸张的两面性使得纸张的一些性能如平滑度、白度和施胶度等呈现差别,这就导致纸张两面的渗透和吸收性能有很大不同,在多层粘合时,正反面叠合次序对多层纸的层间结合强度有较大影响。
在传统书画修复装裱中,如果以托纸反面刷浆完成画心或绫料的托底处理,在浆糊黏度一定的情况下画心与托纸可以达到较为牢固的结合,从而降低空壳或分层现象产生的几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浆糊在托纸反面达到较充分的渗透,从而与画心形成了更有效的结合;其二,托纸反面暴露的纸毛纤维能与画心产生较多的氢键作用力,形成更牢固的结合强度。从上述可以看出,这是纸张两面性的一个优点,尤其在多层叠合时,两面性可以增加层间的结合强度,提高平整度[6]。然而传统书画修裱中,修复师一般不对托纸的正反面进行区分,托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覆背操作时,笔者认为两层覆背纸正反面在叠放次序上也应该与托纸保持一致,即反面刷浆朝里,正反面相粘合。这种组合的方式更利于整个纸层形成最强的结合,而完成覆背后最外层的覆背纸正面朝外,致密光滑的纸面对后期的砑光处理更为有利。反之,就会出现两张纸正面与正面相粘合这种最不牢固的结合方式。若遇到浆糊黏度不够时,修裱后极易出现空壳甚至分层现象,显然不利于书画的长久保存。另外,由于纸张存在两面性,书画修复补缺时应注意纸张两面纹理或帘纹的差异,选择与画心纹理相近的一面进行修补,才能达到“修旧如旧”的修复要求。
四、纸张的酸碱性
酸碱性是纸张重要的化学性质,对其耐久性影响显著。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纤维素都可发生水解反应而造成纸张纤维的降解,相比较而言,酸性对纸张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纸张酸性主要是在内部施胶时由添加到浆料中的明矾所产生,也可能来自于浆料中的漂白残留物、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浆料内的有机酸、施胶剂或涂料,以及纸张与皮肤接触时吸收的酸性物质[18]。一般来说,纸张的pH值小于7为酸性,6~6.9时为低度酸化,5~5.9时为中度酸化,当小于5时则为严重酸化[19]。酸性是导致纸张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内因,一旦纸张发生酸化,必须采取适宜的脱酸方法进行干预[20]。
以纸寿千年著称的宣纸是我国书画创作和修裱的主要用纸,宣纸的pH值为7.1~8.3,其中碱性特征有利于书画的保存,但在浆糊制作、固色和全色修复处理中又有使用胶矾水这一传统,矾宣工笔画中的明矾含量更甚,而明矾水解后的酸性使得书画耐久性大打折扣,外来酸性物质的不断累积也加剧了画心纸张的酸化。在传统书画修复中,基本不对画心进行酸碱性检测,只是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揭裱和修复处理。虽然清洗也能起到画心脱酸的作用,但效果有限,且会造成宣纸中碱性碳酸钙颗粒的流失,一方面残留酸继续侵蚀着画心纸张,另一方面无碱性残留物的画心无法对外来酸性物质形成有效缓冲,造成书画遭受更多、更持续的损害。因此书画修复前必须进行酸碱度检测,尤其是工笔画和颜料着色部位,若画心纸张酸化则需进行脱酸保护处理。根据ISO对纸张耐久性的要求,脱酸后pH值应在7.5~10之间,同时还应保证2%以上的碱保留量(以CaCO3计)[21]。
五、结 论
纸张是书画类纸质文物的载体材料,其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书画的性质。修复装裱通常在书画破败不堪时进行,减少修裱次数并提高修裱质量是提高书画耐久性的有效途径。通过纸张特性分析,可对书画修裱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1.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能小修的就不进行大修;2.纸张遇水时强度大幅下降,因此清洗前必须对画心进行加固,不宜用热水或水质较差的水清洗和浸泡,减少画心浸水时间,从而避免画心纸张强度的损失;3.在托底和覆背时要注意纸张的方向性和两面性,保持托底纸纵向与书画收卷方向一致,同时托底纸反面刷浆与画心粘合,将更有利于画心的保护,覆背纸的正反面叠放次序与托底纸一致,上下覆背纸纵横交错分布对书画的形稳性有较大帮助;4.修裱前需对画心进行酸碱性检测,从而进行必要的脱酸保护。以上优化方法虽然从节约材料以及修裱难度方面略有不足,但方法本身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对珍贵或质地酥脆的古旧书画来说,优化修裱后可以使书画保存更长的时间,这无疑是对古旧书画最大的保护。
[1]周嘉胄.装潢志图说[M].田君,注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何伟俊,张金萍,陈潇俐.传统书画装裱修复工艺的科学化探讨: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4(2):25—30.
[3]张美芳.施胶剂对纸张耐久性的影响[J].北京档案,2001(3):34.
[4]王亚龙.明矾在纸质文物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文物,2013(1):154—156.
[5]王亚龙.影响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内外因素探析[J].神州民俗,2013(1):35—37.
[6]盧谦和.造纸原理与工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7]胡琰.浅谈水与书画装裱、修复、保护的关系[J].陇右文博,2003(2):95—96.
[8]李郑.浅析古旧书画画面清洗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1):89—90.
[9]吴春龙.水对中国书画装裱修复的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2):81—84.
[10]孙大东,鲁钢,童丽媛,等.纸质文物清洗用水的选择及清洗条件初探[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1):84—88.
[11]卢珊,邱建辉,赵强,等.氰乙基壳聚糖对纸质文物加固保护的应用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3).
[12]孙振乾,邱建辉,徐方圆,等.羟丙基壳聚糖对纸质文物保护的应用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5(1).
[13]马海鹏.书画修复中的除污与去渍[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3):86—91.
[14]宦佳.首博成功研制生物揭展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10-24(8).
[1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综合业务部.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纸和纸板 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GB/T450-2008[S].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16]徐文娟.书画装裱材料:宣纸形稳定性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2):27—30.
[17]徐文娟. 宣纸尺寸稳定性的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首届中日韩造纸史学术研讨会,2011:173—177.
[18]凯西.制浆造纸工艺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8.
[19]李景仁,周崇润.对善本古籍特藏文献酸度的检测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3).
[20]奚三彩.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17(S1):85-94.
[21]ISO11108:1996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Archival paper-Requirements for permanence and durability[S].Norme Internationale Iso,1996.
〔责任编辑:谷丽珍〕